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76753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该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DPF压差和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根据DPF压差和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和DPF流阻的变化率,实时获取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当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且DPF流阻降低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标定时间限值时,根据DPF流阻的变化率,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同时,根据DPF流阻,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若任一判定结果为DPF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就调整发动机的燃烧参数以使DPF的被动再生和DPF内积碳维持平衡。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时采取措施。时采取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排出的颗粒物对于环境及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因此在车辆的后处理系统设置有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颗粒物捕集器),发动机的排气流经DPF时,排气中的碳烟等颗粒物被捕集在过滤体的滤芯内,剩下较清洁的排气排入大气中,以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过滤,减少发动机排到环境中的颗粒物。DPF的被动再生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发动机的排气中的NO2对被捕集的碳烟等颗粒物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可以利用NO2作为氧化剂除去DPF中捕集的碳烟等颗粒物,并生成CO2,而NO2又被还原为NO,从而达到去除DPF内捕集的碳烟等颗粒物的目的。DPF中积累适量的碳烟等颗粒物能够提高DPF的过滤效率,当被动再生过多消耗DPF内部的碳烟等颗粒物时,会导致DPF的过滤效率下降,甚至导致DPF的过滤失效,使车辆排到大气中的颗粒物过多。在实际使用中,被动再生导致DPF的过滤失效的频次极高,因此需要及时预测是否存在被动再生导致DPF过滤失效的风险,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避免被动再生导致DPF过滤失效。现有技术中,通过碳载量模型或者排气温度预测DPF过滤失效,当被动再生消耗的碳载量达到阈值后,认为DPF过滤失效;或者,当排气温度过高一段时间后,认为DPF过滤失效。然而,通过碳载量和排气温度判断DPF过滤是否失效均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测被动再生导致DPF过滤失效风险的方法不够准确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
[0006]S1:实时获取DPF压差和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
[0007]S2:实时获取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是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
[0008]若是,则进行S3;
[0009]若否,则返回S1;
[0010]S3: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
[0011]S4:判断所述DPF流阻是否降低;
[0012]若是,则进行S5;
[0013]若否,则返回S1;
[0014]S5:判断所述DPF流阻降低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标定时间限值;
[0015]若是,则同时进行S6和S8;
[0016]若否,则返回S1;
[0017]S6: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的变化率;
[0018]S7:根据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19]若是,则进行S9;
[0020]S8:根据所述DPF流阻,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21]若是,则进行S9;
[0022]S9:调整发动机的燃烧参数以使DPF的被动再生和DPF内积碳维持平衡。
[0023]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包括:
[0024]所述DPF压差除以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所述DPF流阻;或者,根据DPF温度得到温度修正系数,所述DPF压差除以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再乘以所述温度修正系数,得到所述DPF流阻。
[0025]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DPF温度得到温度修正系数包括:
[0026]根据所述DPF温度,通过DPF温度

温度修正系数关系图,得到所述温度修正系数。
[0027]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的变化率包括:
[0028]S61:当前时刻之前第一设定时间为第一时刻,当前时刻之前第二设定时间为第二时刻,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是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两倍;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当前时刻实时计算所述DPF流阻,得到多个所述DPF流阻;
[0029]S62:计算从第一时刻到当前时刻内得到的多个所述DPF流阻的平均值,得到第一流阻平均值,计算从第二时刻到第一时刻内得到的多个所述DPF流阻的平均值,得到第二流阻平均值;
[0030]S63:所述第一流阻平均值减去所述第二流阻平均值的差再除以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得到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
[0031]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在S61和S62之间还包括:
[0032]对多个所述DPF流阻进行滤波。
[0033]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包括:
[0034]S71:判断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的绝对值是否大于设定流阻变化率的绝对值;
[0035]若是,则进行S72;
[0036]S72:判断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设定流阻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二标定时间限值;
[0037]若是,则DPF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38]若否,则DPF不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39]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根据所述DPF流阻,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包括:
[0040]S81:判断所述DPF流阻是否小于标定流阻限值;
[0041]若是,则进行S82;
[0042]S82:判断所述DPF流阻小于所述标定流阻限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三标定时间限值;
[0043]若是,则DPF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44]若否,则DPF不存在过滤失效风险。
[0045]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DPF前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得到DPF前压力;DPF后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得到DPF后压力;根据所述DPF前压力和所述DPF后压力,得到所述DPF压差。
[0046]作为上述发动机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DPF内设有质量流量传感器,通过所述质量流量传感器,得到DPF内的废气质量流量;根据DPF内的废气质量流量,得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
[004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车辆,该车辆采用上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该车辆包括发动机和后处理系统,所述后处理系统包括DPF,DPF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路连通,所述DPF用于过滤发动机排气中的颗粒物。
[004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车辆,该发动机控制方法,当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且DPF流阻降低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标定时间限值时,根据DPF流阻的变化率,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同时,根据DPF流阻,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两者中任一判定结果为DPF存在过滤失效风险,均认定为DPF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实时获取DPF压差和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S2:实时获取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判断所述发动机实际排气温度是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若是,则进行S3;若否,则返回S1;S3: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S4:判断所述DPF流阻是否降低;若是,则进行S5;若否,则返回S1;S5:判断所述DPF流阻降低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标定时间限值;若是,则同时进行S6和S8;若否,则返回S1;S6: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的变化率;S7:根据所述DPF流阻的变化率,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若是,则进行S9;S8:根据所述DPF流阻,判断DPF是否存在过滤失效风险;若是,则进行S9;S9:调整发动机的燃烧参数以使DPF的被动再生和DPF内积碳维持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包括:所述DPF压差除以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所述DPF流阻;或者,根据DPF温度得到温度修正系数,所述DPF压差除以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再乘以所述温度修正系数,得到所述DPF流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DPF温度得到温度修正系数包括:根据所述DPF温度,通过DPF温度

温度修正系数关系图,得到所述温度修正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DPF压差和所述DPF内的废气体积流量,得到DPF流阻的变化率包括:S61:当前时刻之前第一设定时间为第一时刻,当前时刻之前第二设定时间为第二时刻,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是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两倍;从所述第二时刻到所述当前时刻实时计算所述DPF流阻,得到多个所述DPF流阻;S62:计算从第一时刻到当前时刻内得到的多个所述DPF流阻的平均值,得到第一流阻平均值,计算从第二时刻到第一时刻内得到的多个所述DPF流阻的平均值,得到第二流阻平均值;S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振涛褚国良王建东王浩浩刘刚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