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包括芯管,芯管上套装有仿形部件,仿形部件具有中心通孔以及仿桥壳砂芯局部内腔形状的外形,仿形部件包括第一仿形套管、第二仿形套管和中间仿形块,中间仿形块位于芯管的中部,中间仿形块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仿形套管和一个第二仿形套管。该铸造桥壳砂芯芯骨通过芯管上的仿形套管和中间仿形块代替了部分的砂芯壁厚可大幅减少覆膜砂的耗用量,并且芯骨各个仿形部件套装在芯管上,组装和拆卸简单,方便浇注成型后抽芯,因此,通过该芯骨制得的砂芯厚度均匀,能够减少铸造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砂芯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
技术介绍
[0002]砂芯主要用于形成铸件的内孔、腔。一些妨碍起模、不易出砂的外形部分可用砂芯形成。砂芯的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因此砂芯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排气性好,退让性好,收缩阻力小,溃散性好,易出砂。
[0003]在铸造大型复杂的整体桥壳类产品时,需要在模具中安放内腔复杂且体型较大的砂芯来整体铸造桥壳。由于砂芯内腔复杂、大小不一,浇注冷却后为了便于抽芯,现有技术中往往选择一个简单的钢管做为砂芯的芯骨,但是这也导致了砂芯较多部位覆砂层过多过厚,覆砂层厚大处的中心部位,往往无法有效硬化,且在存放与冷却过程中易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包括芯管,芯管上套装有仿形部件,仿形部件具有中心通孔以及仿桥壳砂芯局部内腔形状的外形。
[0006]优选地,仿形部件包括第一仿形套管、第二仿形套管和中间仿形块,中间仿形块位于芯管的中部,中间仿形块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仿形套管和一个第二仿形套管。
[0007]优选地,第一仿形套管、第二仿形套管和中间仿形块的两端均套装有橡胶密封塞套。
[0008]优选地,第一仿形套管位于第二仿形套管的外侧,第一仿形套管远离中间仿形块的一端为锥形。
[0009]优选地,芯管的材质为钢管。
[0010]优选地,第一仿形套管和第二仿形套管的材质为钢或铝。
[0011]优选地,中间仿形块的材质为钢或铝。
[0012]本专利技术的砂芯芯骨通过芯管上的仿形套管和中间仿形块代替了部分的砂芯壁厚可大幅减少覆膜砂的耗用量,并且芯骨各个仿形部件套装在芯管上,组装和拆卸简单,方便浇注成型后抽芯。因此,通过该芯骨制得的砂芯厚度均匀,能够减少铸造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的立体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芯骨的主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芯骨的剖视图;
[0016]图4为实施例中的芯骨覆砂制成的桥壳砂芯的立体图;
[0017]图5为图4中的桥壳砂芯的剖视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照图1
‑
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包括芯管1,芯管1上套装有仿形部件2,仿形部件2具有中心通孔以及仿桥壳砂芯局部内腔形状的外形。该芯骨通过仿形部件2套装在芯管1上制成,芯管1便于抽出,制成砂芯在浇注成型后便于抽芯。根据该芯骨制作桥壳砂芯,由于仿形部件2占据了砂芯内腔中原先需要覆砂形成壁厚的部分空间,削减了砂芯壁厚,大幅降低了覆膜砂的耗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仿形部件2仿照桥壳砂芯内腔形状,使砂芯的壁厚变得更加均匀,因此,能够提高桥壳砂芯的生产质量。
[0019]本实施例中,根据桥壳砂芯4的形状特点设计了分体式的仿形部件2,具体地,仿形部件2包括第一仿形套管21、第二仿形套管22和中间仿形块23,中间仿形块23位于芯管1的中部,中间仿形块23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仿形套管21和一个第二仿形套管22。
[0020]其中,如图5所示,中间仿形块23的形状与桥壳砂芯4的中部桥包内腔横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仿形套管21位于第二仿形套管22的外侧,第一仿形套管21远离中间仿形块23的一端为锥形,第一仿形套管21和第二仿形套管22共同组成的形状与桥包两端的桥梁内腔的形状相同,通过分体式的套装在芯管1上的仿形部件2,能够在抽芯时方便逐个进行拆卸。
[0021]进一步地,第一仿形套管21、第二仿形套管22和中间仿形块23的两端还套装有橡胶密封塞套3,橡胶密封塞套3能够与芯管1的外圆以及仿形部件2的中心通孔紧密配合。橡胶密封塞套3的作用,一是能够起到对仿形部件2两端密封的作用,能够防止覆砂制芯时,细砂进入中心通孔内影响后序清砂、抽管;二是能够起到对仿形部件2定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一仿形套管21、第二仿形套管22和中间仿形块23在制芯时在芯管1上产生轴向滑动。
[0022]本实施例中的芯管1的材质为钢管,芯管1为整体铸造桥壳内腔砂芯的重要支撑件,采用钢管制成能够具有较好的刚强度。第一仿形套管21和第二仿形套管22的材质为钢或铝,第一仿形套管21和第二仿形套管22可制成完全通用规格,依据不同桥壳的规格尺寸来定。中间仿形块23的材质同样为钢或铝。
[0023]根据该芯骨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可循环使用的单套组合式芯骨可使用10000次以上,相较于单根钢管一次性增加成本最多500元,分摊到单次使用的成本基本为0,而使用该芯骨后,可减少砂耗用量为20kg以上,节约直接成本20元以上,按年产砂芯10000套中、后桥计算,不考虑砂芯制作时的废品损耗量,年降成本预计可达10000(套)*20(元/件)*2(件/套)=40万,减少废气废渣等环保排放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同样重大。
[0024]综上所述,该砂芯芯骨可大幅减少制芯时的原砂的耗用量,改善覆砂层厚度的均匀性,减少废气废渣排放,降低产品气孔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提升与成本下降。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1),芯管(1)上套装有仿形部件(2),仿形部件(2)具有中心通孔以及仿桥壳砂芯局部内腔形状的外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其特征在于,仿形部件(2)包括第一仿形套管(21)、第二仿形套管(22)和中间仿形块(23),中间仿形块(23)位于芯管(1)的中部,中间仿形块(23)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仿形套管(21)和一个第二仿形套管(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造桥壳砂芯芯骨,其特征在于,第一仿形套管(21)、第二仿形套管(2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平生,李卫群,马怀生,王庭波,张浩,邓辉,汪绍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普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