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08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包括承重底架,所述承重底架的上方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用于通行的踏台、用于清粉腔及清粉用附属设备安装的清粉支架、用于打印腔体安装的腔体支承支架、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用于包括激光器和设备主机的安装;所述承重底架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所述承重底架支撑和调平的多个可调地脚;所述承重底架上方的中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缸体转运平台和检修移动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将各组成部分模块化集成在机架结构上,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模块拓展性,可以根据设备尺寸参数的变化,灵活调整,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增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简称AM)是一项具有数字化制造、高度柔性和适应性、直接CAD模型驱动、快速、材料类型丰富多样等鲜明特点的先进制造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展至今,己成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支柱技术。选择性激光熔融(Metal Laser Sintering,简称MLS)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其以金属材料为原料,采用激光对三维实体的截面进行逐层扫描完成原型制造,不受零件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不需要任何的工装模具,应用范围广。
[0003]现有金属3D打印设备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机架、打印腔体、设备主机、激光器、供粉送粉系统、成型缸、缸体转运机构、电控箱、气和水冷管路系统、风管风路系统、清粉装置、粉尘烟雾过滤系统、溢粉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如何根据性能需求将这些组成部分组装在一起,并在合理性,便利性,经济性上达到很好的效果对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机架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对设备性能好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款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各组成部分能模块化集成在机架结构上,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模块拓展性,可以根据设备尺寸参数的变化,灵活调整,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各组成部分能模块化集成在机架结构上,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模块拓展性,可以根据设备尺寸参数的变化,灵活调整,使用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包括承重底架,所述承重底架的上方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用于通行的踏台、用于清粉腔及清粉用附属设备安装的清粉支架和用于打印腔体安装的腔体支承支架、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用于包括激光器和设备主机的安装;所述承重底架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所述承重底架支撑和调平的多个可调地脚。
[0006]所述承重底架上方的中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缸体转运平台和检修移动平台,所述缸体转运平台和检修移动平台能沿所述承重底架轴向移动,所述踏台、清粉支架和腔体支承支架罩住所述缸体转运平台,所述腔体支承支架和辅助支架罩住所述检修移动平台。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地脚包括重载可调地脚;所述重载可调地脚包括第一脚座、第一螺杆、第一螺母和螺母垫,所述第一脚座与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呈球形铰接,所述第一螺杆上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螺母的上方还安装有所
述螺母垫。
[0008]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成一体结构,所述螺母垫和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螺母能在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移动;所述第一螺杆的上端与所述承重底架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垫与所述承重底架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地脚还包括普通可调地脚,所述普通可调地脚包括第二脚座、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脚座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母,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成一体结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螺母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杆能螺纹移动,所述第二螺杆的上端与所述承重底架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以及所述螺母垫与所述第一螺杆之间均采用梯型螺纹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脚座上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球形凹槽相配合的球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缸体转运平台包括转运平台本体和第一移动驱动机构,所述转运平台本体通过导轨导槽结构移动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架上;所述第一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运平台本体相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运平台本体相对于所述承重底架轴向移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检修移动平台包括检修架、检修平台本体、第二移动驱动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检修架通过导轨导槽结构移动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架上,所述检修平台本体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检修架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检修平台本体上下升降,所述第二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检修架相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检修架相对于所述承重底架轴向移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检修移动平台还包括设于所述检修平台本体台面上的工具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采用剪叉式升降平台。
[0016]进一步地,所述踏台呈固定式结构;或者所述踏台呈翻转式结构,所述踏台包括踏台架、翻板和电动推杆,所述踏台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架上,所述翻板位于所述踏台架台面的中间处,所述翻板与所述踏台架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承重底架转动连接,且伸缩端与所述翻板转动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承重底架用于设备的整体承重,结构刚性强,且采用多个可调地脚进行支撑和调平,支撑方式简单,调平方便,使用时对基础地面要求低。通过踏台方便操控人员在机架结构上通行,特别是在清粉工位时,踏台方便了操作人员在清粉腔周边进行站立工作,给操作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护和支撑。通过清粉支架用于清粉腔及清粉用附属设备的安装。腔体支承支架用于打印腔体的安装,结构刚性好,此处是金属3D打印设备的核心工位,是设备打印工件的地方。通过辅助支架用于激光器和设备主机的安装,以上为辅助支架列举的主要安装部分,当然还可以用于集成安装金属3D打印设备包括的其他组成部分。缸体转运平台用于成型缸的转运,以使得成型缸在打印、清粉、取件等工位准确灵活移动和定位,为产线化布置提供了很好的拓展空间。通过检修移动平台方便了操控人员在打印前后对设备的维护准备和清理,使得维护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各组成部分能模块化集成在机架结构上,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模块拓展性,可以根据设备尺寸参数的变化,灵活调整,使用方便。同时本技术
机架结构制作容易,装配简单,后期维护便利。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承重底架、缸体转运平台和检修移动平台相装配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踏台的立体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踏台的立体图,此时翻板呈向上翻的状态。
[0023]图5为本技术检修移动平台的立体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图;
[0025]图7为本技术重载可调地脚的立体图;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底架(1),所述承重底架(1)的上方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用于通行的踏台(2)、用于清粉腔及清粉用附属设备安装的清粉支架(3)、用于打印腔体安装的腔体支承支架(5)、辅助支架(7),所述辅助支架(7)用于包括激光器和设备主机的安装;所述承重底架(1)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所述承重底架(1)支撑和调平的多个可调地脚(8);所述承重底架(1)上方的中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有缸体转运平台(4)和检修移动平台(6),所述缸体转运平台(4)和检修移动平台(6)能沿所述承重底架(1)轴向移动,所述踏台(2)、清粉支架(3)和腔体支承支架(5)罩住所述缸体转运平台(4),所述腔体支承支架(5)和辅助支架(7)罩住所述检修移动平台(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地脚(8)包括重载可调地脚(80);所述重载可调地脚(80)包括第一脚座(801)、第一螺杆(802)、第一螺母(803)和螺母垫(804),所述第一脚座(801)与所述第一螺杆(802)的下端呈球形铰接,所述第一螺杆(802)上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螺母(803),所述第一螺杆(802)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螺母(803)的上方还安装有所述螺母垫(804);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螺母(803)与所述第一螺杆(802)固定成一体结构,所述螺母垫(804)和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螺母(803)能在所述第一螺杆(802)上螺纹移动;所述第一螺杆(802)的上端与所述承重底架(1)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母垫(804)与所述承重底架(1)通过紧固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地脚(8)还包括普通可调地脚(81),所述普通可调地脚(81)包括第二脚座(810)、第二螺杆(811)和第二螺母(812),所述第二脚座(810)与所述第二螺杆(81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811)上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螺母(812),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螺母(812)与所述第二螺杆(811)固定成一体结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螺母(812)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杆(811)能螺纹移动,所述第二螺杆(811)的上端与所述承重底架(1)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太传刘鑫炎潘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