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84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夹持装置领域,公开了弧形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底座、保护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保护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板和所述保护组件的上表面相抵,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保护组件和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分别对弧形板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弧形板的中部弧形部位进行夹持,使得弧形板稳固安装在夹持装置上,后续对弧形板进行打孔和弧焊也不会发生位移。进行打孔和弧焊也不会发生位移。进行打孔和弧焊也不会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弧形板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夹持装置领域,特别涉及弧形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弧形板用于汽车前端盖板处,弧形板在安装到汽车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弧焊和打孔操作,故而需要对弧形板进行夹持,现有的夹持方式为对弧形板的前后两端进行夹持,先对弧形板进行弧焊操作,待弧形板弧焊完成后,还需要对弧形板进行打孔操作,在打孔过程中会对弧形板的各个部位进行打孔,由于打孔存在一定的冲击力,容易使得弧形板中部发生一定的位移或是型变的风险,导致后续打孔位置的精度受到影响,使得弧形板后续安装到汽车上时不能与其他零部件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弧形板夹持装置,解决现有夹持装置夹持力度不够,在打孔过程中易发生位移或是型变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弧形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底座、保护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0006]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位于弧形板的前端,用于固定弧形板的前端,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活动套设于所述弧形板的底部;
[0007]所述弧形板的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弧形板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沿所述弧形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0008]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板和所述保护组件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保护组件和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相抵。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主体、第一转动臂和第一夹持件;
[0010]所述第一主体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第一夹持件。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载体、第一圆形抵柱和第二圆形抵柱,所述载体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连接,所述载体的底部交错设置有分别与弧形板和保护组件的上表面相抵的第一圆形抵柱和第二圆形抵柱。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主体、支撑块和第二夹持件;
[0013]所述第二主体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所述保护组件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基座朝所述弧形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匹配的所述第二夹持件。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折弯板和第三圆形抵柱;
[0015]所述折弯板设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且所述折弯板位于所述弧形板的下方,所
述折弯板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形抵柱相匹配的第三圆形抵柱,所述第三圆形抵柱与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相抵。
[0016]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立柱和托板;
[0017]所述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板一端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托板另一端倾斜套设在所述弧形板的底部。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三基座、第三主体、第二转动臂、压板和第一限位柱;
[0019]所述第三基座一侧设有所述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压板,所述压板上与所述弧形板前端相匹配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柱。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四基座、侧板和套接柱;
[0021]所述第四基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侧板设于所述第四基座靠近所述压板的一侧,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弧形板前端相匹配的所述套接柱。
[0022]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五基座、第四主体、第三转动臂、U型压块、驱动装置和第二限位柱;
[0023]所述第四主体设于所述第五基座一侧,所述第四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三转动臂,所述第三转动臂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U型压块,所述第四主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二限位柱。
[0024]本技术的贡献在于: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分别对弧形板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弧形板的中部弧形部位进行夹持,使得弧形板稳固安装在夹持装置上,后续对弧形板进行打孔和弧焊也不会发生位移或是型变,通过在弧形板中部弧形部位底部设置保护组件,确保弧形板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作用力下不会折断,为弧形板分担部分挤压力。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弧形板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弧形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除去弧形板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弧形板夹持装置的从下向上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第一限位组件10、第三基座11、第三主体12、第二转动臂13、压板14、第一限位柱15、第四基座16、侧板17、套接柱18;
[0033]底座20;
[0034]保护组件30、立柱31、托板32;
[0035]第一夹持组件40、第一基座41、第一主体42、第一转动臂43、第一夹持件44、载体441、第一圆形抵柱442、第二圆形抵柱443;
[0036]第二夹持组件50、第二基座51、第二主体52、支撑块53、第二夹持件54、折弯板541、
第三圆形抵柱542;
[0037]第二限位组件60、第五基座61、第四主体62、第三转动臂63、U型压块64、驱动装置65、第二限位柱66。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0039]如图1所示,弧形板夹持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0、底座20、保护组件21、第一夹持组件40、第二夹持组件50和第二限位组件60;
[0040]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0位于弧形板1a的前端,用于固定弧形板1a的前端,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0的一侧设有所述底座20,所述底座20上设有所述保护组件21,所述保护组件21活动套设于所述弧形板1a的底部;
[0041]所述弧形板1a的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弧形板1a的第二限位组件60,所述第二限位组件60和所述底座20之间沿所述弧形板1a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50;
[0042]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板1a和所述保护组件21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夹持组件50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保护组件21和所述弧形板1a的下表面相抵。
[0043]弧形板夹持装置主要用于对汽车前端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弧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底座、保护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位于弧形板的前端,用于固定弧形板的前端,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活动套设于所述弧形板的底部;所述弧形板的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弧形板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沿所述弧形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板和所述保护组件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夹持端分别与所述保护组件和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主体、第一转动臂和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主体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第一夹持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弧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载体、第一圆形抵柱和第二圆形抵柱,所述载体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臂连接,所述载体的底部交错设置有分别与弧形板和保护组件的上表面相抵的第一圆形抵柱和第二圆形抵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弧形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主体、支撑块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主体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设有所述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所述保护组件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基座朝所述弧形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匹配的所述第二夹持件。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厚源陈营和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