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78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模块(101)具备基板(1)、安装于第一面(1a)的第一部件、第一密封树脂(6a)以及第一屏蔽膜(8a)。当在用与第一面(1a)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观察时,在基板(1)形成有台阶部。基板(1)包括第一引出电极,该第一引出电极配置为向台阶部露出。上述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屏蔽膜(8a)连接。在台阶部,第一屏蔽膜(8a)包括膜厚比其他部分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25)。他部分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25)。他部分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专利第4530110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模块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制作多个模块,在相当于多个模块的集合基板的状态下,将部件安装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密封树脂层后,分割成单独的产品的尺寸。此时,不是一下子切断基板的整个厚度,而是首先仅切断至基板的整个厚度之中的中间。在该状态下形成屏蔽膜,然后,将集合基板完全切断成单独的模块的尺寸。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30110号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切断至基板的中间,使接地用电极露出,并与之后设置的屏蔽膜连接,由此能够确保模块的屏蔽性。而且,形成台阶以便包围模块的外周,形成屏蔽膜以便覆盖该台阶。为了使屏蔽膜接地而设置的接地用电极在该台阶的附近露出。在密封树脂层和基板的侧面垂直的情况下,存在通过溅射而形成的屏蔽膜随着向下而变薄的趋势,因此根据状况,向基板的侧面露出的接地用电极与屏蔽膜的连接也可能变得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且稳定地进行接地用电极与屏蔽膜之间的电连接的模块。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技术的模块具备: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一部件,安装于上述第一面;第一密封树脂,配置为覆盖上述第一面及上述第一部件;以及第一屏蔽膜,将上述第一密封树脂的上表面及侧面、和上述基板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当在用与上述第一面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中观察时,在上述基板形成有台阶部。上述基板包括第一引出电极,该第一引出电极配置为向上述台阶部露出。上述第一引出电极与上述第一屏蔽膜连接。在上述台阶部,上述第一屏蔽膜包括膜厚比其他部分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
[0007]根据本技术,在基板设置有台阶部,第一引出电极配置为向该台阶部露出,在台阶部,第一屏蔽膜包括厚壁部,因此能够充分且稳定地进行引出电极与屏蔽膜之间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俯视图。
[0009]图2是关于图1中的II

II线的向视剖视图。
[0010]图3是关于图1中的III

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0011]图4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说明图。
[0012]图5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说明图。
[0013]图6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说明图。
[0014]图7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说明图。
[0015]图8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五工序的说明图。
[0016]图9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六工序的说明图。
[0017]图10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模块的剖视图。
[0018]图11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模块的剖视图。
[0019]图12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中的模块的第一剖视图。
[0020]图13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中的模块的第二剖视图。
[0021]图14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中的模块的第一剖视图。
[0022]图15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中的模块的第二剖视图。
[0023]图16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中的模块的第一剖视图。
[0024]图17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中的模块的第二剖视图。
[0025]图18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中的模块的第一剖视图。
[0026]图19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中的模块的第二剖视图。
[0027]图20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8中的模块的第一剖视图。
[0028]图21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8中的模块的第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附图中示出的尺寸比不限于一定如实地表示现实的尺寸比,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夸张地表示尺寸比。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上或下的概念时,不限于意味着绝对的上或下,有时意味着图示的姿势中的相对的上或下。
[0030](实施方式1)
[0031]参照图1~图3,对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模块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块101的俯视图。图1中的右侧的边为第一边81,上侧的边为第二边82。图2表示关于图1中的II

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3表示关于图1中的III

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0032]模块101具备:基板1,具有第一面1a;作为第一部件的部件3a,安装于第一面1a;第一密封树脂6a,配置为覆盖第一面1a及部件3a;以及第一屏蔽膜8a,将第一密封树脂6a的上表面及侧面、和基板1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这里,基板1的整个侧面被第一屏蔽膜8a覆盖。在第一面1a,除了部件3a之外,还可以安装几个部件。在第一面1a还安装有例如部件3b。这里,说明了部件3a为第一部件的情况。在图中,不限于对所安装的所有部件标注附图标记。
[0033]基板1具有第二面1b作为与第一面1a相反侧的面。在第二面1b配置有焊盘电极15。焊盘电极15作为外部连接端子起作用,在将模块101安装于母基板等时使用。在第一面1a配置有焊盘电极14,部件3a等使用焊盘电极14与基板1电连接。
[0034]当在用与第一面1a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中观察时,即,在图2或图3中观察时,在基板1形成有台阶部54。第一密封树脂6a及基板1合在一起的部分的侧面包括:作为基板1的侧面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第一部分51;包括第一密封树脂6a的侧面且与第一部分51相比后退的第二部分52;以及介于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基板1的侧面相对于第一
面1a垂直的台阶部54。如图2所示,基板1包括第一引出电极71,该第一引出电极71配置为向台阶部54露出。第一引出电极71与第一屏蔽膜8a连接。在台阶部54,第一屏蔽膜8a包括与第一面1a平行的方向即沿着箭头91的方向的厚度局部变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25。即,在台阶部54,第一屏蔽膜8a的膜厚比其他部分厚。厚壁部处的第一屏蔽膜8a的“膜厚”是指与第一面1a平行的方向即沿着箭头91的方向的厚度。此外,厚壁部处的第一屏蔽膜8a的膜厚优选为厚壁部以外的部分处的第一屏蔽膜8a的膜厚的1.5倍以上。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边81及第二边82的每一个独自存在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以及台阶部54的组合。
[0035]基板1包括:第一引出电极71,配置为在第一边81向台阶部54露出(参照图2);和第二引出电极72,配置为在第二边82向台阶部54露出(参照图3)。第一引出电极71及第二引出电极72分别与第一屏蔽膜8a连接。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具有第一面;第一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面;第一密封树脂,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一部件覆盖;以及第一屏蔽膜,将所述第一密封树脂的上表面及侧面、和所述基板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当在用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中观察时,在所述基板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引出电极,所述第一引出电极配置为向所述台阶部露出,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屏蔽膜连接,在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一屏蔽膜包括膜厚比其他部分厚的一个以上的厚壁部,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边及第二边,所述第一引出电极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边向所述台阶部露出,所述基板还包括第二引出电极,所述第二引出电极配置为在所述第二边向所述台阶部露出,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当在用与所述第一面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第一密封树脂及所述基板合在一起的部分的侧面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包括所述基板的侧面倾斜的倾斜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所述模块具备第二密封树脂,所述第二密封树脂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面覆盖,所述第一屏蔽膜以将所述第二密封树脂的侧面覆盖的方式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所述模块具备:第二密封树脂,配置为将所述第二面覆盖;和第二屏蔽膜,将所述基板的侧面的一部分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坪喜人畑濑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