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9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包括主车架,所述主车架前方设有前车架,所述主车架后方设有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下方设有前轮,所述后车架下方设有后轮,所述主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主车架与连接组件之间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后车架与连接组件设有第一电机,所述主车架上设有转向锁。实现了快速平衡、减震效果好的功能。减震效果好的功能。减震效果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自平衡车架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

技术介绍

[0002]自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主要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自平衡车采用单驱动自平衡,自平衡时的反应速度不够快,自平衡需要的时间略长,导致自平衡的效果不够好,可能会导致运动时出现翻车等问题。现需要设计一款自平衡反应速度快、用时短的自平衡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实现了快速平衡、减震效果好的功能。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包括主车架,所述主车架前方设有前车架,所述主车架后方设有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下方设有前轮,所述后车架下方设有后轮,所述主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主车架与连接组件之间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后车架与连接组件设有第一电机,所述主车架上设有转向锁。当车辆行驶时,若车辆倾斜,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时工作,反应速度变快,自平衡效果比单驱动好,可以让车辆在倾斜时更快回到平衡位置,同时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可以起到对后车架和后轮的良好减震效果,对车辆的行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006]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分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中间周围设有伸缩环板,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伸缩环板之间。
[0007]具体的,所述上连接部包括可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电机外侧的第一口型板,所述第一电机外侧固定设有第二口型板,所述第一口型板与第二口型板之间的若干间隔处设有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电机一端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固定于所述上连接部内,所述第一口型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一环板,所述第一环板可转动设在所述上连接部中,所述第一环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末端可转动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末端固定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固定设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设在所述上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上连接部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
[0008]具体的,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可转动设在所述第二电机外侧的第三口型板,所述第二电机外侧固定设有第四口型板,所述第三口型板与第四口型板之间的若干间隔处设有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二电机一端可转动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贯穿固定于所述下
连接部内,所述第三口型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环板,所述第二环板可转动设在所述下连接部中,所述第二环板上固定设有第三凸柱,所述第三凸柱上可转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末端可转动设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凸柱末端固定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上固定设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可移动设在所述下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移动板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
[0009]具体的,所述伸缩环板的材质为有一定延展性的材质,所述第二伸缩板和第一伸缩板的材质为可重复利用耐磨材质,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为行星齿轮减速电机。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所述主车架与连接组件之间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后车架与连接组件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为行星齿轮减速电机。双电机驱动自平衡可以使车架自平衡的效果更好,因为双电机驱动相较于单电机驱动有两个驱动源,车辆倾斜时可以使车辆更快速的平衡,并且两个电机是以一个中心对称设置,电机驱动的力臂相较于单电机的力臂变短,所使用的力也相应变小,可以起到更省力、平衡更快的效果。
[0012](2)所述连接组件分为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中间周围设有伸缩环板,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伸缩环板之间。当车辆行驶过程中经过不平稳的区域时,会受到震动,在第一弹簧和伸缩环板的作用下,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对后车架和主车架之间进行减震。所述上连接部包括可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电机外侧的第一口型板,所述第一电机外侧固定设有第二口型板,所述第一口型板与第二口型板之间的若干间隔处设有第一伸缩板,所述第一电机一端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固定于所述上连接部内,所述第一口型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一环板,所述第一环板可转动设在所述上连接部中,所述第一环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末端可转动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末端固定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固定设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设在所述上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上连接部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下连接部与上连接部结构相同。当车辆行驶到不平稳区域时,后车架与主车架之间会有震动,此时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也会震动,同时震动使第一伸缩杆上下移动,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第一伸缩杆带动第二凸柱、第一连接板、第一凸柱移动,接着带动第一环板转动起来,使第一口型板转动起来,在第一伸缩板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综上所述,起到了三重减震缓冲的效果,减震效果优越。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去除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连接组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18]图中:1、主车架;2、前车架;3、后车架;4、前轮;5、后轮;6、连接组件;7、第二电机;8、第一电机;9、转向锁;61、上连接部;62、下连接部;63、伸缩环板;64、第一弹簧;611、第一口型板;612、第二口型板;613、第一伸缩板;614、第一旋转轴;615、第一环板;616、第一凸
柱;617、第一连接板;618、第二凸柱;619、第一伸缩杆;6110、第一移动板;6111、第二弹簧;621、第三口型板;622、第四口型板;623、第二伸缩板;624、第二旋转轴;625、第二环板;626、第三凸柱;627、第二连接板;628、第四凸柱;629、第二伸缩杆;6210、第二移动板;6211、第三弹簧;
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包括主车架1,所述主车架1前方设有前车架2,所述主车架1后方设有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2下方设有前轮4,所述后车架3下方设有后轮5,所述主车架1与后车架3之间设有连接组件6,所述主车架1与连接组件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1),所述主车架(1)前方设有前车架(2),所述主车架(1)后方设有后车架(3),所述前车架(2)下方设有前轮(4),所述后车架(3)下方设有后轮(5),所述主车架(1)与后车架(3)之间设有连接组件(6),所述主车架(1)与连接组件(6)之间设有第二电机(7),所述后车架(3)与连接组件(6)设有第一电机(8),所述主车架(1)上设有转向锁(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分为上连接部(61)和下连接部(62),所述上连接部(61)和下连接部(62)中间周围设有伸缩环板(63),所述上连接部(61)和下连接部(62)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第一弹簧(64),所述第一弹簧(64)位于所述伸缩环板(6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动自平衡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61)包括可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电机(8)外侧的第一口型板(611),所述第一电机(8)外侧固定设有第二口型板(612),所述第一口型板(611)与第二口型板(612)之间的若干间隔处设有第一伸缩板(613),所述第一电机(8)一端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轴(614),所述第一旋转轴(614)贯穿固定于所述上连接部(61)内,所述第一口型板(611)一侧固定设有第一环板(615),所述第一环板(615)可转动设在所述上连接部(61)中,所述第一环板(615)上固定设有第一凸柱(616),所述第一凸柱(616)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连接板(617),所述第一连接板(617)末端可转动设有第二凸柱(618),所述第二凸柱(618)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青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路桥三达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