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8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包括内箱体,所述内箱体上设有四个门体,四个所述门体分为上下两层,所述门体的一侧均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均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电机、牵引杆和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固定在牵引杆上,所述蜗轮蜗杆电机的输出轴与阻尼器连接,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两端均设有槽型光电开关,所述槽型光电开关与蜗轮蜗杆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单门单控,保证门体旋转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外部空间。过多的外部空间。过多的外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开关门运动
,具体为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逐升,自动化行业的兴起,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是无法取代的,而自动化设备这一重要的工具的大力推广,可以给各行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值效益。
[0003]目前,各类智能机器人的开门方式多种多样,现在的门体启用电动驱动打开后,会占用门体前部或右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可以实现单门单控,保证门体旋转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外部空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包括内箱体,所述内箱体上设有四个门体,四个所述门体分为上下两层,所述门体的一侧均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电机、牵引杆和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固定在牵引杆上,所述蜗轮蜗杆电机的输出轴与阻尼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两端均设有槽型光电开关,所述槽型光电开关与蜗轮蜗杆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牵引杆的一端与门体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薄片,所述滑动薄片与弧形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薄片与两个槽型光电开关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门体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个二级旋转轴组件,所述二级旋转轴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二级旋转轴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固定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门体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内箱体上。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穿过多个固定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固定杆的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门体的截面为J字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2]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分为四个门体,可以实现单门单开单控,保证内箱体内部分区空间的独立性,解决了门打开后门体占用前部或右侧空间的问题;槽型光电开关与蜗轮蜗杆电机电性连接,通过槽型光电开关来控制蜗轮蜗杆电机的开关。
[0013]同时蜗轮蜗杆电机通过阻尼器与牵引杆直连,阻尼器的作用在于防止蜗轮蜗杆电机在硬限位状态下的堵转、撞齿;牵引杆的一端与门体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滑动薄片与弧形孔滑动连接,用来控制门体开关,保证门体为外开门的同时可向后侧收缩,保证开门状态时,门体尽量少占用前部或左右两侧的空间,由此,机器人可在较为狭窄的空间进行运作。
[0014]门体的内侧固定有若干个二级旋转轴组件,二级旋转轴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二级旋转轴组件可以使得门体在无牵引杆状态下保持稳定。本技术整体上可以实现单门单控,保证门体旋转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外部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中二级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的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的半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的全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注说明:1、蜗轮蜗杆电机;2、牵引杆;3、门体;4、槽型光电开关;5、固定杆;6、滑动薄片;7、弧形孔;8、底板;9、固定座;10、连接杆;11、内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4]请参阅图1和3所示,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包括内箱体11,内箱体11上设有四个门体3,四个门体3分为上下两层,可以实现单门单开单控,保证内箱体11内部分区空间的独立性,解决了门打开后门体3占用前部或右侧空间的问题;门体3的一侧均设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8上,运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电机1、牵引杆2和阻尼器,阻尼器固定在牵引杆2上,蜗轮蜗杆电机1的输出轴与阻尼器连接,阻尼器的作用在于防止蜗轮蜗杆电机1在硬限位状态下的堵转、撞齿;
[0025]底板8上还设有弧形孔7,弧形孔7限制门体3的运动范围;弧形孔7的两端均设有槽型光电开关4,槽型光电开关4与蜗轮蜗杆电机1电性连接,通过槽型光电开关4来控制蜗轮蜗杆电机1的开关;牵引杆2的一端与门体3活动连接,牵引杆2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薄片6,滑动薄片6与弧形孔7滑动连接,滑动薄片与两个槽型光电开关相适配,用来控制门体3的开关,保证门体3为外开门的同时可向后侧收缩,保证开门状态时,门体3尽量少占用前部或左右两侧的空间,由此,机器人可在较为狭窄的空间进行运作。
[0026]请参阅图2所示,门体3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个二级旋转轴组件,二级旋转轴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10连接,二级旋转轴组件包括固定杆5和固定座9,固定杆5的一端与门体3活动连接,固定杆5的另一端与固定座9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座9固定在内箱体11上,可以使得门体3在无牵引杆2状态下保持如图3所示状态。
[0027]工作原理:牵引杆2的一端通过滑动薄片6与弧形孔7滑动连接,滑动薄片6可以在
弧形孔7上顺时针旋转,开始时,滑动薄片6与弧形孔7一端的槽型光电开关4接触,关门状态下如图4所示;打开蜗轮蜗杆电机1,蜗轮蜗杆电机1带动牵引杆2运动,在牵引杆2带动滑动薄片6运动至牵引杆2的中部时,为半关门状态,如图5所示;滑动薄片6继续在弧形孔7上顺时针滑动,当滑动薄片6滑动至弧形孔7的另一端时,与弧形孔7另一端槽型光电开关4相接触,因为槽型光电开关4与蜗轮蜗杆电机1电性连接,当滑动薄片6与槽型光电开关4接触时,槽型光电开关4发出停止指令给蜗轮蜗杆电机1,蜗轮蜗杆电机1停止工作,装置为全开门状态如图6所示。
[0028]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箱体(11),所述内箱体(11)上设有四个门体(3),四个所述门体(3)分为上下两层,所述门体(3)的一侧均设有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8)上,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电机(1)、牵引杆(2)和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固定在牵引杆(2)上,所述蜗轮蜗杆电机(1)的输出轴与阻尼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连杆的开关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上还设有弧形孔(7),所述弧形孔(7)的两端均设有槽型光电开关(4),所述槽型光电开关(4)与蜗轮蜗杆电机(1)电性连接,所述牵引杆(2)的一端与门体(3)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2)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薄片(6),所述滑动薄片(6)与弧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立构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