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1223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4
本申请提供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与第一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根据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确定第一设备的安全因子,该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对应预设的安全距离规则;其中,安全因子至少通过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之间的第一相似度得到,该第一映射关系为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该第二映射关系为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可以得到第一设备的安全因子,进而得到安全评分,做到以更细的粒度评判第一设备的安全距离设计的安全性。度评判第一设备的安全距离设计的安全性。度评判第一设备的安全距离设计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驾驶设备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会设置该驾驶设备与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驾驶设备与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的情况下,驾驶设备需要做出制动等措施来避免或减缓碰撞。
[0003]为了保障驾驶设备的安全性,需要对驾驶设备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设置的安全距离进行安全性测试。目前安全距离的安全性测试相关技术中,预设大量场景,在每种场景中均对驾驶设备进行测试。在每个测试场景中行驶时,如果驾驶设备在至少一个时刻与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则确定驾驶设备在该场景中不安全;反之,如果驾驶设备在任何时刻与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都能满足安全距离,则确定驾驶设备在该场景中是安全的。
[0004]但是,这种测试方法仅能测得驾驶设备基于该安全距离在哪些场景下是安全的,在哪些场景下不安全,却不能测得驾驶设备基于该安全距离在这些不安全的场景下的安全程度,或者说不能测得驾驶设备的该安全距离在这些不安全的场景下的优劣程度。
[0005]若能获知驾驶设备的该安全距离在这些不安全的场景下的优劣程度,那么可以选择对应安全场景数量多且在不安全场景较优的安全距离,可以提高驾驶设备在这些不安全场景中的安全性,从而可以提高驾驶设备的安全性。
[0006]因此,如何获知测试驾驶设备的安全距离在不安全场景下的安全性,称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提供了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评判不同安全距离设计的安全程度。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与第一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安全因子,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对应预设的安全距离规则;其中,所述安全因子至少通过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之间的第一相似度S1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
[0009]该方法中,通过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可以得到第一设备的安全因子,进而得到安全评分,以更细的粒度评判第一设备的安全距离设计的安全性的好坏。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似度通过第一距离值T1以及第二距离值T2得到,所述第一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真
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的总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总和。
[0011]该实现方式中,描述了第一相似度的获取可以通过采样第一时段中的一部分时间点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得到,为更加准确的得到安全因子提供基础。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任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的总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任一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总和。
[0013]该实现方式中,描述了第一相似度的获取也可以通过采样第一时段中每个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得到,为更加准确的得到安全因子提供基础。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似度、第一距离值以及所述第二距离值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S1=T1/T2。
[0015]该实现方式中,明确了第一相似度、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之间所满足的关系。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似度为第一距离比值,所述第一距离比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第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比值。
[0017]该实现方式中,描述了第一相似度的获取的另外一种方式,第一相似度可以是第一时段中的第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安全距离的比值,以该比值来反映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的相似度。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比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时段中的任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比值。
[0019]该实现方式中,限定了第一相似度为第一时段中的每个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安全距离的比值的最小比值,也就是安全距离在比例上没有被满足时最严重的情形,这样得到的第一相似度更加准确。
[00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因子至少通过碰撞因子或安全时间占比因子中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第一相似度得到,所述碰撞因子指示第一时段内发生碰撞的情况,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指示真实距离大于安全距离的一个或多个子时段的总时长与所述第一时段的时长的比值,所述第一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时段。
[0021]该实现方式中,描述了除了可以通过第一相似度来得到安全因子以外,还可以引入碰撞因子或安全时间占比因子中至少一个,综合得到更准确的安全因子。
[002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和所述碰撞因子的乘积。
[002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和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的乘积。
[002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所述碰撞因子和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的乘积。
[002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和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效率因子,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对应预设的安全距离规则,所述效率距离大于所述安全距离,所述效率距离指示满足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行效率时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
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效率因子至少通过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和第三映射关系之间的第二相似度S2得到,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
[0026]该方法中,通过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安全距离和效率距离可以得到第一设备的效率因子,进而得到效率评分,以更细的粒度评判第一设备的安全距离设计的效率性的好坏。
[002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相似度通过第三距离值T3以及第四距离值T4得到,所述第三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效率距离与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大值的差值的总和,所述第四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效率距离与安全距离的差值的总和。
[0028]该实现方式中,描述了第二相似度的获取可以通过采样第一时段中的一部分时间点的真实距离、安全距离和效率距离得到,为更加准确的得到效率因子提供基础。
[0029]结合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因子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第一设备在第一时段内与第一障碍物之间的真实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安全因子,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对应预设的安全距离规则;其中,所述安全因子至少通过第一映射关系与第二映射关系之间的第一相似度S1得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似度通过第一距离值T1以及第二距离值T2得到,所述第一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的总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总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任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的总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的任一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总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似度、所述第一距离值以及所述第二距离值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S1=T1/T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似度为第一距离比值,所述第一距离比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第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比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比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时段中的任一时刻对应的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小值与对应的安全距离的比值。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因子至少通过碰撞因子或安全时间占比因子中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第一相似度得到,所述碰撞因子指示所述第一时段内发生碰撞的情况,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指示真实距离大于安全距离的一个或多个子时段的总时长与所述第一时段的时长的比值,所述第一时段包括至少一个子时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和所述碰撞因子的乘积。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和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的乘积。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因子的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似度、所述碰撞因子和所述安全时间占比因子的乘积。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的真实距离、所述第一时段内的安全距离和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效率因子,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对应预设的安全距离规则,所述效率距离大于所述安全距离,所述效率距离指示满足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行效率时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效率因子至少通过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和第三映射关系之间的第二相似度S2得到,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时段内的效率距离与时间的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似度通过第三距离值T3以及第四距离值T4得到,所述第三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段中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效率距离与真实距离和安全距离中的最大值的差值的总和,所述第四距离值反映了在所述第一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鲁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