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丽突线虫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71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具体为一种拟丽突线虫的培养方法。培养步骤为:以大肠杆菌E.coli菌株为生长菌,将大肠杆菌菌株接入液体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在36.5~37.5℃下165~175次/分钟摇床振荡培养23~25小时得到细菌液,然后将细菌液加入到线虫培养基,再挑入经无菌消毒的拟丽突线虫(Acrobeloides nanus),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在湿度50~60%、温度20~30℃条件下培养5~11天,即可得到所培养的线虫。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培养得到的拟丽突线虫,可作为环境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种有效指示生物,解决环境污染的生物检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具体为。
技术介绍
线虫是土壤中最为丰富的无脊推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 占有重要地位。线虫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成员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因其形态特殊性、食物专一性、分离鉴定相对简单,以及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做 出较迅速的反应等特点,可将线虫作为土壤污染毒理效应研究的模式生物,为环境污染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拟丽突线虫(Jcra6e/o/cfes wam^ )对土壤及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好 的生物指示作用,采用室内培养该种线虫可用于污染环境的生物检测。拟 丽突线虫是一种单性生殖的土壤居住的食细菌线虫(Laugsch, M. & Schierenberg, E. Differences in maternal supply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closely related nematode spe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04, 48: 655-662 )。拟丽突线虫成虫体长0.5mm左右。在世界不同 地区的土壤中,拟丽突线虫是线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拟丽突线虫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肠杆菌E.coli菌株接入液体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在36.5~37.5℃下165~175次/分钟摇床振荡培养23~25小时得到细菌液;然后,将细菌液加入到线虫培养基,再挑入消过毒的无菌的拟丽突线虫,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在湿度50~60%、温度20~30℃条件下培养5~11天,即可得到所培养的线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勇郝伟李琪梁文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