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12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镁合金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包括放置组件,其表面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和连接,回弹组件,其设置在放置组件的表面,且顶部接触下模具组件的底部,下模具组件,其连接在放置组件的上端,且能够对下模板组件进行放置,下模板组件,且可拆卸安装在下模具组件的内部,上模具组件,其设置在下模具组件的上端,且对上模板组件进行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下模板组件内的合金顶出,防止与压铸模板贴合,方便将合金取出,且方便对压铸模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且操作简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加工模具
,具体为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
[0003]现有的镁合金加工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夹持,并将两组模具进行密封,通过液压或滚动按压的方式对模具进行压铸,从而使镁合金部件进行成型,但现有模具夹持较为繁琐,且在镁合金压铸成型时,会与模具贴合,难以将合金取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通过将下模板组件安装在下模具组件的内部中心,且将下模具组件放置在回弹组件的上端,同时将上模具组件安装在下模具组件的上端,使上模板组件与下模板组件接触,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包括:
[0008]放置组件,其表面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和连接;
[0009]回弹组件,其设置在放置组件的表面,且顶部接触下模具组件的底部;
[0010]下模具组件,其连接在放置组件的上端,且能够对下模板组件进行放置;
[0011]下模板组件,且可拆卸安装在下模具组件的内部;
[0012]上模具组件,其设置在下模具组件的上端,且对上模板组件进行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组件包括:
[0014]底板,其表面四周设有限位螺杆,且通过限位螺杆能够对下模具组件和上模具组件进行连接和限位;
[0015]顶杆,其设置在底板的表面,且顶部插入下模板组件的内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弹组件包括:
[0017]底柱,其设置在底板的表面四周;
[0018]回弹柱,其滑动连接在底柱的外壁,且顶部接触下模具组件的底部四周;
[0019]弹簧,其底部连接底柱的内部,顶部连接回弹柱的内部;
[0020]支撑杆,其转动连接在回弹柱的外壁四周,且底部与底柱表面四周接触。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柱包括:
[0022]放置槽,其设置在底柱的表面四周,且内部与支撑杆的底部接触;
[0023]滑槽,其设置在底柱的外壁四周。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弹柱包括:
[0025]滑块,其设置在回弹柱的内壁四周,且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并能够对回弹柱的活动进行限位。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模具组件包括:
[0027]下模具,其设置在底柱的上端;
[0028]第一限位槽,其设置在下模具的表面四周,且被限位螺杆贯穿;
[0029]安装槽,其设置在下模具的表面四周。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模板组件包括:
[0031]压铸模板,其放置在下模具的内部中心。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铸模板包括:
[0033]顶出槽,其设置在压铸模板的内部表面四周,且内部被顶杆插入;
[0034]固定槽,其设置在压铸模板的外壁四周。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铸模板包括:
[0036]固定块,其滑动连接在安装槽的内部,且插入固定槽的内部,并对压铸模板进行限位和固定。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模具组件包括:
[0038]上模具,其设置在下模具组件的上端,且内部放置上模板组件;
[0039]第二限位槽,其设置在上模具的表面四周,且被限位螺杆贯穿;
[0040]接触板,其设置在上模具的表面,且被上模具表面四周的螺柱贯穿;
[0041]液压槽,其设置在接触板的表面,且能够对液压缸的输出端接触。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
[0043]通过放置组件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和连接,使下模具组件、下模板组件、上模具组件和上模板组件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且通过顶杆插入下模板组件的内部,对下模板组件进行密封;
[0044]通过回弹组件能够对下模具组件进行支撑,且能够对下模具组件进行韧性回弹,方便与顶杆配合,将下模板组件内的合金顶出,防止与压铸模板贴合,方便将合金取出;
[0045]通过限位螺杆能够将下模具组件的底部接触回弹组件的顶部,对回弹组件进行按压,且对下模具组件进行放置和限位,使下模具组件与底板处于垂直位置;
[0046]通过下模板组件的固定块能够将压铸模板固定在下模具组件的内部中心,且操作简便,安装方便;
[0047]通过上模具组件能够对上模板组件进行放置,且通过限位螺杆垂直放置在下模具组件的上端,并使下模板组件与上模板组件接触,同时可通过接触板对上模板组件进行阻挡,方便对上模板组件进行液压。
附图说明
[004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置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弹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弹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005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弹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具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模板组件固定结构示意图;
[0055]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模具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0056]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模具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模具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0058]图中:放置组件1、底板11、限位螺杆12、顶杆13、回弹组件2、底柱21、放置槽22、滑槽23、回弹柱24、滑块25、弹簧26、支撑杆27、下模具组件3、下模具31、第一限位槽32、安装槽33、下模板组件4、压铸模板41、顶出槽42、固定槽43、固定块44、上模具组件5、上模具51、第二限位槽52、接触板53、液压槽54、螺柱55、上模板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组件(1),其表面能够对装置进行放置和连接;回弹组件(2),其设置在放置组件(1)的表面,且顶部接触下模具组件(3)的底部;下模具组件(3),其连接在放置组件(1)的上端,且能够对下模板组件(4)进行放置;下模板组件(4),且可拆卸安装在下模具组件(3)的内部;上模具组件(5),其设置在下模具组件(3)的上端,且对上模板组件(6)进行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1)包括:底板(11),其表面四周设有限位螺杆(12),且通过限位螺杆(12)能够对下模具组件(3)和上模具组件(5)进行连接和限位;顶杆(13),其设置在底板(11)的表面,且顶部插入下模板组件(4)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组件(2)包括:底柱(21),其设置在底板(11)的表面四周;回弹柱(24),其滑动连接在底柱(21)的外壁,且顶部接触下模具组件(3)的底部四周;弹簧(26),其底部连接底柱(21)的内部,顶部连接回弹柱(24)的内部;支撑杆(27),其转动连接在回弹柱(24)的外壁四周,且底部与底柱(21)表面四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21)包括:放置槽(22),其设置在底柱(21)的表面四周,且内部与支撑杆(27)的底部接触;滑槽(23),其设置在底柱(21)的外壁四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镁合金加工专用模具组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柱(24)包括:滑块(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宏熊嘉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