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18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连接器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保护套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保护套本体沿第一方向呈阶梯状,以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第一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端以供连接器插入,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二开口端以供与连接器连接的线束引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连通,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位于保护套本体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特定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避免部件之间潜在的干涉风险,降低了连接器保护套的脱落风险,从而保证线束产品性能的可靠性。而保证线束产品性能的可靠性。而保证线束产品性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在轮速传感器的卡钳部处的连接器通常使用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中文名称三元乙丙橡胶)保护套,以保护连接器及与其连接的线束不受损伤。然而,现有的EPDM连接器保护套,其无法满足特定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安装后存在保护套与电子驻车卡钳电机的动态干涉,因而容易导致保护套磨损开裂,丧失线束保护功能;此外,保护套存在容易脱落导致线束外露,绝缘层老化导致绝缘失效,以及线束绝缘层划伤导致系统短路而引起驻车功能失效等潜在设计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EPDM连接器保护套,其无法满足特定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可满足特定底盘周边环境下的安装及功能要求,避免部件之间潜在的干涉风险,降低了连接器保护套的脱落风险,从而保证线束产品性能的可靠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保护套,所述连接器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保护套本体沿第一方向呈阶梯状,以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端以供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二开口端以供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所述线束引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同一侧。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束沿第一容纳腔延伸的方向穿过第一开口端进入第一容纳腔,随后弯折进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的部分,并再度弯折进入第二容纳腔,随后沿第二容纳腔延伸方向穿出第二开口端,在此过程中,采用塑料代替橡胶,并且线束弯折3600,避免了连接器保护套因安装条件而产生的不必要弯折所产生局部应力造成的橡胶老化。
[000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具有凹陷结构的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相扣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本体开有若干排水孔,若干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对应的所述底壳。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对配卡扣和第二对配卡扣,所述第一对卡配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对配卡扣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和所述第二对配卡扣扣合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另一侧面还设有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套背面的第三对配卡扣和第四对配卡扣,所述第三对配卡扣对应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位置,所述第四对配卡扣对应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位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连接部分设有弧形引导面。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处开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尺寸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线束这端的尺寸相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处开有第二卡槽。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卡槽包括多段,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并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连接处设有沉台特征。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套本体是打开的状态下,即底壳与上盖并未扣合,传感器与线束可先与底壳进行连接,即线束沿第二方向先穿过第一开口端进入第一容纳腔,随后弯折倾斜于第三方向进入第二容纳腔,然后再度弯折沿第二方向穿出第二开口端,直至传感器与线束连接部分被第一卡槽所卡住,不能再向第一容纳腔内移动时,线束也停止移动,并卡在第二卡槽的位置上,此时,沿第三方向,将上盖向上抬起与底壳合在一起,并将第一对配卡扣、第二对配卡扣、第三对配卡扣和第四对配卡扣分别扣合,则完成传感器、线束与保护套本体的装配。而设于底壳外壁上的排水孔可以排出连接器涉水后积压在其内部的水,第一对配卡扣、第二对配卡扣、第三对配卡扣和第四对配卡扣也可以解决装配后结构力学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本技术保护套本体的立体图;
[0017]图2示出本技术连接器和线束示意图;
[0018]图3示出本技术连接器和线束装配到保护套的立体图;
[0019]图4示出图1的主视图;
[0020]图5示出图1的仰视图;
[0021]图6示出图1的左视图;
[0022]图7示出本技术对配卡扣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示出本技术底壳和上盖分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4]图9示出图8的后视图;
[0025]图10示出图8的俯视图;
[0026]图11示出本技术连接器和线束装配到底壳后的立体图;
[0027]图12示出图11的侧视图;
[0028]图13示出本技术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保护套本体;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01.第一对配卡扣;4010.第
一卡件;4011.第一卡扣槽;402.第二对配卡扣;4001.卡件;4002.挂耳;4003.卡扣槽;4004.方孔;403.第三对配卡扣;404.第四对配卡扣;5.排水孔;6.底壳;7.上盖;8.第一容纳腔;801.第一开口端;9.第二容纳腔;901.第二开口端;902.沉台;10.传感器;11.线束;12.方槽;13.柔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保护套本体沿第一方向呈阶梯状,以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端以供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二开口端以供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所述线束引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同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具有凹陷结构的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相扣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开有若干排水孔,若干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对应的所述底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对配卡扣和第二对配卡扣,所述第一对卡配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对配卡扣设置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通过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