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IL-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98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融合蛋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融合蛋白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白细胞介素17(IL

17)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型T细胞(Th17)分泌,其它T细胞及先天性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也会少量分泌。IL

17家族包括6个成员(A、B、C、D、E、F以及A/F),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IL

17受体包含IL

17RA、IL

17RB、IL

17RC、IL

17RD、IL

17RE及SEF。其中同源二聚体IL

17A、IL

17F及异源二聚体IL

17A/F为主要存在形式,共同作用于IL

17RA和IL

17RC。IL

17A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表达极低,在病理状态下,IL

17A被大量分泌,与细胞表面的IL

17R结合并通过信号转导复合体IL

17R

Act1

TRAF6激活下游NF

kB、JNK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在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病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抗IL

17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已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重要手段。
[000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为其组织病理三要素。目前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处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扩张迂曲,通透性增高,血管数量增多,并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银屑病中最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血管的分布和形成的改变。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皮肤中亦常能见到异常扩张的血管。并且有研究表明,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都较正常人皮肤中的水平明显增加。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可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途径,而同时靶向IL

17和VEGF的药物,对银屑病的治疗很可能具有加成性的疗效。
[0004]此外多个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以及黄斑病中,IL

17含量显著增高。在激光诱导的CNV模型中,注射抗IL

17抗体,或抗VEGF抗体,均可显著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及渗漏。因此同时靶向IL

17和VEGF的药物,有望成为黄斑病等视网膜病变的创新性新疗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能同时阻断IL

17和VEGF信号通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编码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的核酸分子;提供包含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提供包含所述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提供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提供包含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的药物组合物;提供所述双功能融合蛋白或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IL

17和/或VEGF过表达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提供所述融合蛋白或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IL

17和/或VEGF过表达的疾病的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包含抗IL

17抗
体和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直接或通过连接子与抗IL

17抗体连接。
[0008]所述VEGFR可以是完整的受体蛋白,也可以是VEGFR的胞外区。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的胞外区。示例性的VEGFR的胞外区例如VEGFR1的D2结构域或D3结构域;VEGFR2的D2结构域、D3结构域或D4结构域;VEGFR3的D1结构域、D2结构域或D3结构域。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1的胞外区。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1的D2结构域。
[0012]抗IL

17抗体可以是任何抗IL

17抗体,只要该抗体能够抑制或减少IL

17与其配体结合。优选的,抗IL

17抗体为608抗体。
[0013]具体的,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包含互补决定区HCDR1

3,其中H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H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H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所述抗IL

17抗体轻链包含互补决定区LCDR1

3,其中L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L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L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0所示,所述抗IL

17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00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为人源化抗体。
[00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为IgG类抗体。例如IgG1、IgG2或IgG4型的全长抗体。
[00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9]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抗IL

17抗体还可以是与608抗体竞争结合IL

17的其他抗体。
[0020]在本专利技术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抗IL

17抗体也可以是在如SEQ ID NO:4所示的重链氨基酸序列,或如SEQ ID NO:1所示的轻链氨基酸序列上经过取代、缺失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是1

50、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包含抗IL

17抗体和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直接或通过连接子与抗IL

17抗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的胞外区;优选的,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1的胞外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与VEGF特异结合的蛋白为VEGFR1的D2结构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包含互补决定区HCDR1

3,其中H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H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H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所述抗IL

17抗体轻链包含互补决定区LCDR1

3,其中L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L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L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0所示,所述抗IL

17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抗IL

17抗体重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轻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VEGFR1的D2结构域为野生型或突变体,野生型VEGFR1的D2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VEGFR1的D2结构域的突变体为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138位突变形成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VEGFR1的D2结构域的突变体为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138位取代突变形成的。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IL

17/VEGF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VEGFR1的D2结构域的突变体选自138M/A、138M/P或1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岚黄浩旻朱祯平刘利芬王立花孟运
申请(专利权)人: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