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374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助力驱动装置、一充电电池以及一调速器;其中,所述的助力驱动装置凭借一转动臂组合一马达支架以及一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设有夹口,所述的夹口的端处设有一固定销以及转柄;前述转动臂与前述马达支架组合,套组有一调节螺母、一定位螺母以及一弹簧,且所述的马达支架下装设有一马达;所述的充电电池与调速器均与该马达电连接;前述转动臂与前述固定架是凭借一离合构造组接,能够作适当角度升降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凭借充电电池驱动可抵掣在自行车后轮轮胎的外转子马达,利用摩擦力转动自行车,以提供使用者骑自行车的助力驱动,适用于上下班族、巡守人员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特别一种助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使用者可自行组装,凭借充电电池驱动可抵掣在自行车后轮轮胎的外转子马达,利用摩擦力转动自行 车,以提供使用者骑自行车的助力驱动,适用于上下班族、巡守人员...等。
技术介绍
由于环保意识高涨以及能源危机的浮现,骑自行车做各式活动,如上下班、上下 课、员警巡守、休闲运动等..,为目前实施节能减碳的行为之一。再者,为提倡使用大众运 输工具,可配合携带折叠式自行车使用,以解决往返车站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就目前市售的 自行车有诸多功能,如易于携带的折叠式自行车、可产生能源的自行车,或提供助力的自行 车,功能之多实在不胜枚举,其中有关提供助力驱动的自行车,目的在于减轻使用者的体力 负荷,是目前极具使用性的自行车;然而,在现有产品中有下述缺点,如下一、使用者无法自行组装(DIY)。二、马达转动时脚踏板会跟着转动,增加使用的危险性。三、机械齿轮链条的传动,易产生噪音。有鉴于前述现有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的缺点,技术设计人根据缺点而研究实 用新型,是本技术的动机与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可自行组装(DIY),体积小、 重量轻并可便于配合大众运输工具使用,适用于上班族、员警、巡守人员使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结合马达与电池的概念,使适用于短距、小范围地域 使用,以符合现今环保节能减碳概念与适当健身、运动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助力驱动装置、一充电电池 以及一调速器;其中,所述的助力驱动装置凭借一转动臂组合一马达支架以及一固定架,所述的 固定架设有夹口,所述的夹口的端处设有一固定销以及转柄;前述转动臂与前述马达支架组合,套组有一调节螺母、一定位螺母以及一弹簧,且 所述的马达支架下装设有一马达;所述的充电电池与调速器均与该马达电连接;前述转动臂与前述固定架是凭借一离合构造组接,能够作适当角度升降调整。其中所述的离合构造,是将所述的转动臂与所述的固定架在接组处的一侧,凭借 一活动转轴为轴心,另一侧则在固定架上凭借一方轴固定一齿轮,而在转动臂上装设有两 根弹簧,各顶抵一定位转销在一设有离合柄的凸轮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 型可提供上班族、巡守人员短距离、小范围区域使用。而在不使用本技术的情况下,使用者仅需调整前述转动臂上升带动外转子马达,即可脱离对自行车后轮的抵掣,以利使用 者脚踏带动自行车行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在自行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上视图;图5是图3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离合构造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A以及图8B是本技术的转动臂升降离合构造操作的说明图;图9A、图9B是本技术的转动臂升降转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自行车;11支架;20助力驱动装置;21固定架;211夹口 ;22固 定销;221转柄;23齿轮;231方轴;24离合柄;25马达支架;26调节螺母;261定位螺母;27 转动臂;271凸轮;272定位转销;273弹簧;28弹簧;29马达;30充电电池;31卡扣;32固 定带;33电源线;40调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功效,兹凭借下述具体的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以及图2,分别是本技术装置在自行车的示意图与局部放大图。如 图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包括有一助力驱动装置20、一充电电池30以及一调速器40。其 中,所述的助力驱动装置20装设在自行车10三角支架11的座垫组端,而所述的充电电池 30则凭借卡扣31以及固定带32,组装在座垫下方的伸缩杆上。另,前述的调速器40组装 在自行车10的方向把手上。请参阅图3 图5,是本技术的构造、上视与侧视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助力 驱动装置20主要是凭借一转动臂27,组合一马达支架25以及一固定架21的构造。其中,所述的固定架21是由两个夹臂组成可活动的夹口 211,所述的夹口 211凭借 固定销22以及转柄221在两个夹臂端处调整,可将被夹物(自行车10的支架11)夹紧或 松脱。前述所述的转动臂27与前述马达支架25组合,在组合前所述的转动臂27上套 组有一调节螺母26以及一弹簧28,组合后在前述马达支架25后部,更套组有一定位螺母 261。前述所述的马达支架25下装设有一马达29,所述的马达29是一外转子马达,外覆摩 擦系数高的橡胶轮皮。所述的充电电池30与调速器40均与该马达29电连接。前述本技术的助力驱动装置20,凭借固定架21夹紧固定在自行车10的支架 11上(请在参阅图1),凭借调节螺母26、定位螺母261以及弹簧28,可调整前述的外转子 马达29接近自行车10后轮的抵掣位置。请参阅图6 图9B,如图所示前述固定架21与前述转动臂27组合,是可作适当角度升降调整的离合构造,使马达支架25可带动马达29升降,用来使马达29脱离或抵掣 结合自行车后轮(如图9A的抵掣状态、图9B的脱离状态)。所述的升降调整的离合构造,主要是将转动臂27与固定架21在接组处的一侧,凭 借一活动转轴为轴心,另一侧则在固定架21上凭借一方轴231固定一齿轮23,而在转动臂 27上装设有两根弹簧273,各顶抵一定位转销272在一设有离合柄24的凸轮271两侧(如 图7所示)。使当操作本技术的转动臂27下降以带动马达29抵掣轮胎(如第8A、9图A 的状态),需将离合柄24往左侧扳动,使凸轮271拨开左侧定位转销272对齿轮23卡制,再 将转动臂27与马达支架25整体下压转动,可使所述的马达29下降抵掣自行车后轮;反之, 将离合柄24往右侧扳动,使凸轮271拨开右侧定位转销272对齿轮23卡制,再将转动臂27 与马达支架25整体上提转动,可使所述的马达29升起而脱离对自行车后轮的抵掣(如图 8B、图9B的状态),操作时会产生定位转销272与齿轮23,在非卡制的该侧碰撞“答答”声曰°前述本技术的外转子马达29,凭借一电源线33 (如图5所示),由充电电池30 的电力供应以及控制电路的控制(此为现有电路装置,兹不赘述),再配合设在自行车10方 向握把的调速器40调整,可凭借本技术的外转子马达29摩擦驱动自行车10后轮,而 助力驱动自行车10行进。本技术可提供上班族、巡守人员短距离、小范围区域使用。而在不使用本实用 新型的情况下,使用者仅需调整前述转动臂27上升带动外转子马达29,即可脱离对自行车 10后轮的抵掣,以利使用者脚踏带动自行车10行进。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助力驱动装置、一充电电池以及一调速器;其中,所述的助力驱动装置凭借一转动臂组合一马达支架以及一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设有夹口,所述的夹口的端处设有一固定销以及转柄;前述转动臂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助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助力驱动装置、一充电电池以及一调速器;其中,所述的助力驱动装置凭借一转动臂组合一马达支架以及一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设有夹口,所述的夹口的端处设有一固定销以及转柄;前述转动臂与前述马达支架组合,套组有一调节螺母、一定位螺母以及一弹簧,且所述的马达支架下装设有一马达;所述的充电电池与调速器均与该马达电连接;前述转动臂与前述固定架是凭借一离合构造组接,能够作适当角度升降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行
申请(专利权)人:万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