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及其封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30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及其封装工艺,该结构包括芯片、设置在芯片上方的上层流道结构、以及设置在芯片下方的下层流道结构,上层流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歧管、上通道及上微流道,下层流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下歧管、下通道及下微流道,下通道与上通道位置对应且连通,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通过上通道和下通道实现流体互通,通过上微流道和下微流道实现对芯片上下面同时液冷作用,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通过键合层与芯片集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封装技术对芯片进行重构,实现融合双面液冷结构的重构芯片,实现更高的冷却能力,冷却能力超过3.0kw/cm2,满足极高热流密度的冷却需求,满足未来电源转换芯片或功率放大器芯片发展的需求。器芯片发展的需求。器芯片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及其封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及其封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源转换芯片或功率放大器芯片具有越来越高的功率密度,同时也产生更多的热量,热流密度越来越高,对散热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冷却方式主要为远端冷却或衬底内嵌流道冷却,两种冷却方式的能力很难超过1.7kw/cm2。
[0003]随着电源转换芯片或功率放大器芯片的发展,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对散热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冷却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及其封装工艺,从而实现更高的冷却能力,满足未来电源转换芯片或功率放大器芯片发展的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包括:
[0007]芯片;
[0008]上层流道结构,设置在芯片上方;
[0009]下层流道结构,设置在芯片下方;
[0010]所述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通过键合层与芯片集成;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能够实现流体互通,实现对芯片上下面同时液冷作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2]所述芯片上表面覆盖绝缘层,绝缘层上表面和芯片下表面均设置金属化层;
[0013]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分别通过第一键合层、第二键合层与芯片上下面键合连接。
[0014]所述上层流道结构包括上歧管和上通道,上歧管和上通道连通;
[0015]所述下层流道结构包括下歧管和下通道,下歧管和下通道连通,下通道与上通道位置对应且连通;
[0016]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通过上通道和下通道实现互通。
[0017]所述上层流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歧管下方的上微流道,上微流道与上歧管连通,流体进入上层流道结构后,流入上歧管,然后由上歧管流入上微流道,通过上微流道实现对芯片上方的液冷。
[0018]所述下层流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下歧管上方的下微流道,下微流道与下歧管连通,流体进入下层流道结构后,流入下歧管,然后由下歧管流入下微流道,通过下微流道实现对芯片下方的液冷。
[0019]还包括盖板,盖板通过键合方式固定在上层流道结构的上表面,盖板为玻璃晶圆或硅晶圆。
[0020]还包括设置在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之间的互连通道层,互连通道层中间设置有腔体,所述芯片设置在腔体处,互连通道层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实现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互通的互连通道。
[0021]所述上层流道结构和下层流道结构为高导热材料晶圆,互连通道层为玻璃晶圆或硅晶圆。
[0022]所述高导热材料晶圆为硅、碳化硅、陶瓷、金刚石中的一种。
[0023]一种双面液冷结构的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提供芯片;
[0025]分别加工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
[0026]对芯片、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中的晶圆进行划片;
[0027]通过键合方式实现芯片、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集成,形成重构芯片。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29]芯片再加工,上表面覆盖绝缘层,绝缘层上表面和芯片下表面金属化;
[0030]上层流道结构加工,在晶圆上加工上歧管、上通道及上微流道;
[0031]上层流道结构上方采用键合方式安装盖板,上层流道结构下表面金属化;
[0032]互连通道层、下层流道结构加工,互连通道层与下层流道结构通过键合方式连接,互连通道层上制作腔体和互连通道;
[0033]在下层流道结构晶圆上加工下歧管、下通道及下微流道;
[0034]互连通道层和下层流道结构的上表面金属化;
[0035]重构芯片,将芯片放置于互连通道层的腔体内,芯片上表面与上层流道结构下表面通过键合方式连接,芯片下表面、上层流道结构下表面与互连通道层通过键合方式连接。
[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7]本专利技术通过封装技术对芯片进行重构,实现融合双面液冷结构的重构芯片,实现更高的冷却能力,冷却能力超过3.0kw/cm2,满足极高热流密度的冷却需求,满足未来电源转换芯片或功率放大器芯片发展的需求。
[003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39](1)通过芯片两侧设置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包括歧管、通道及微流道,微流道位于靠近芯片侧,歧管和通道实现流体的分布,微流道实现对芯片的液冷作用。冷却流体从入口进入,一部分通过下歧管流入下微流道,然后从下微流道流入下歧管,再从流体出口流出;另一部分进入上层流道结构,流入上歧管,然后通过上歧管流入上微流道,再从上微流道流入上歧管,最终汇入下层通道,再从流体出口流出,实现对芯片双面液冷的效果,提高冷却能力。
[0040](2)通过互连通道层,互连通道层中间设置有腔体,芯片设置在腔体处,实现芯片的重构集成,互连通道层两侧分别设置有互连通道,互连通道实现上层流道结构、下层流道结构的互通,实现融合双面液冷结构的重构芯片,提高冷却能力。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层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层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互连通道层和下层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4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互连通道层和下层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7]图7为本专利技术芯片再加工的示意图。
[004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层流道结构加工的示意图。
[004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上层流道结构上方安装盖板下表面金属化的示意图。
[0050]图10为本专利技术互连通道层制作腔体和互连通道的示意图。
[0051]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下层流道结构加工、上表面金属化的示意图。
[0052]图12为本专利技术重构芯片的示意图。
[0053]图13为本专利技术重构芯片应用在基板上的示意图。
[0054]其中:100、芯片;110、绝缘层;120、衬底;130、器件层;140、焊盘;200、上层流道结构;210、上歧管;211、主体;212、第一槽口;213、第二槽口;220、上通道;230、上微流道;300、下层流道结构;310、下歧管;320、下通道;330、下微流道;400、盖板;500、互连通道层;510、腔体;520、互连通道;610、第一键合层;620、第一键合层;70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6]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面液冷结构,包括芯片100、上层流道结构200及下层流道结构300,上层流道结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100);上层流道结构(200),设置在芯片(100)上方;下层流道结构(300),设置在芯片(100)下方;所述上层流道结构(200)、下层流道结构(300)通过键合层与芯片(100)集成;上层流道结构(200)、下层流道结构(300)能够实现流体互通,实现对芯片(100)上下面同时液冷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100)上表面覆盖绝缘层(110),绝缘层(110)上表面和芯片(100)下表面均设置金属化层;上层流道结构(200)、下层流道结构(300)分别通过第一键合层(610)、第二键合层(620)与芯片(100)上下面键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流道结构(200)包括上歧管(210)和上通道(220),上歧管(210)和上通道(220)连通;所述下层流道结构(300)包括下歧管(310)和下通道(320),下歧管(310)和下通道(320)连通,下通道(320)与上通道(220)位置对应且连通;上层流道结构(200)、下层流道结构(300)通过上通道(220)和下通道(320)实现互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流道结构(200)还包括设置在上歧管(210)下方的上微流道(230),上微流道(230)与上歧管(210)连通,流体进入上层流道结构(200)后,流入上歧管(210),然后由上歧管(210)流入上微流道(230),通过上微流道(230)实现对芯片(100)上方的液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流道结构(300)还包括设置在下歧管(310)上方的下微流道(330),下微流道(330)与下歧管(310)连通,流体进入下层流道结构(300)后,流入下歧管(310),然后由下歧管(310)流入下微流道(330),通过下微流道(330)实现对芯片(100)下方的液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400),盖板(400)通过键合方式固定在上层流道结构(200)的上表面。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钏杨宇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