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98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涉及搅拌器技术领域,包括搅拌装置,还包括随所述搅拌装置转动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件、第二导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件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所述第二导流件的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第一导流件在汽化釜的液相中产生低压区域,促进液相组分的汽化,还可通过第二导流件使气相组分发生膨胀,促进气相中的液滴进一步汽化,并促进气相组分向汽化釜顶部流动,便于气相组分排出汽化釜,解决双环戊二烯在汽化釜中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沉积问题。在汽化釜中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沉积问题。在汽化釜中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沉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器
,具体为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戊二烯(CPD)是石油裂解C5馏分中一种重要的二烯烃,其性质活泼,能够和很多化合物反应,可以作为合成一系列有机物的原料,也可作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单体。环戊二烯在室温下能够自行生成二聚体双环戊二烯(DCPD),而DCPD在高温下能够裂解得到CPD,因此,工业上可利用双环戊二烯在高温下裂解制取环戊二烯。
[0003]工业上通过双环戊二烯裂解制取环戊二烯主要有气相裂解和液相裂解,气相裂解具有裂解率高、收率高、生产能力大、能耗低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气相裂解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裂解、精馏、冷凝等,其中汽化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双环戊二烯蒸出,气态的双环戊二烯进入裂解管得到环戊二烯。申请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若双环戊二烯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会生成高沸点的高聚物,其沸点高于汽化釜的加热温度,因而会残留在汽化釜中无法蒸出,影响裂解产物的收率,并沉积在汽化釜内壁,导致汽化釜需要定期清理。因此,若能加快裂解产物蒸出速度,减少双环戊二烯的汽化时间,有助于减少汽化釜中双环戊二烯的聚合。
[0004]目前对双环戊二烯裂解工艺的优化主要集中在裂解反应器中的生焦问题进行,如CN206289194U、CN217697958U中提出的双环戊二烯裂解装置,均未针对双环戊二烯的汽化速度进行优化,采用的汽化装置大多为普通的带加热反应釜或搅拌釜。因此,现有的双环戊二烯汽化釜均有可能产生汽化釜的沉积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以解决双环戊二烯汽化釜的沉积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还包括随所述搅拌装置转动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件、第二导流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件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所述第二导流件的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随搅拌装置转动,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位于第一筒体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二筒体、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随搅拌装置转动,所述第二叶轮位于第二筒体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呈圆台状,所述第一筒体的水平截面直径随高度增加,所述第一筒体与搅拌装置的搅拌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件高于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设有第一膨胀部,
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设有第二膨胀部,所述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的水平截面直径均随高度增加。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出口处的水平截面直径至少为入口处的110%。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出口处的水平截面直径至少为入口处的110%。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动机、轴承座及与电动机动力连接的搅拌轴、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位于第一导流件内侧,所述第二筒体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叶轮固定安装在搅拌轴的中上部。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汽化釜中的液相沸腾后,其内部会发生汽化,从而处于气液混合态,本技术可利用第一导流件在汽化釜的液相中产生低压区域,使液相组分在第一导流件中发生膨胀,从而促进液相组分的汽化,使进入第一导流件的流体中气相比例增加,从而促进汽化釜中液相组分的汽化;汽化釜中的气相组分中并非完全是气态,还含有一定比例的液相,并以微小液滴的形式悬浮在气相中,且越靠近气液相界面的气相中含有的液滴比例越高,本技术通过第二导流件使汽化釜中上部的气相组分发生膨胀,促进气相中的液滴进一步汽化,并促进气相组分向汽化釜顶部流动,便于气相组分排出汽化釜,从而解决双环戊二烯在汽化釜中长时间加热导致的沉积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4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图。
[0021]图5为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工作演示图。
[0022]图中标记:100、搅拌装置;200、第一导流件;300、第二导流件;101、电动机;102、轴承座;103、搅拌轴;104、搅拌桨;201、第一筒体;301、第二筒体;302、第二叶轮;3011、第一膨胀部;3012、第二膨胀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用于促进汽化釜中的气相组分快速蒸出,主要用于解决汽化过程中部分气相组分重新转化为液相组分、导致汽化时间长的问题,例如双环戊二烯裂解工艺中汽化釜中双环戊二烯气体重新液化导致停留时间过长、产生沉积的问题。
[0025]如图所示,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100以及随搅拌装置100转动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件200、第二导流件30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流件200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第二导流件300的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工作状态下,第一导流件200位于汽化釜的液相中,第二导
流件300位于汽化釜的气相中。
[0026]第一导流件200包括第一筒体201,第一筒体201随搅拌装置100转动,且搅拌装置100的搅拌部位于第一筒体201内侧,在搅拌装置100工作时,在搅拌部的作用下,第一筒体201内部的流体由下向上运动。
[0027]第二导流件300包括第二筒体301、第二叶轮302,第二叶轮302随搅拌装置100转动,第二叶轮302位于第二筒体301内侧,在搅拌装置100工作时,在第二叶轮302的作用下,第二筒体301内部的流体由下向上运动。
[0028]第一筒体201呈圆台状,其水平截面直径随高度增加,当流体从第一筒体201的内部经过时,由于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使流体发生膨胀,从而降低了第一筒体201内侧流体的压强,使其沸点降低,促进流体中液相组分的汽化,当流体离开第一筒体201时,仍保持了向上运动的趋势,可迅速到达相界面并发生汽化,避免第一筒体201排出的流体的气液平衡向液化方向移动,为保证汽化效果,第一筒体201出口处的水平截面直径应至少为入口处的110%。
[0029]第一筒体201与搅拌装置100的搅拌部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固定在汽化釜内壁的方式安装。
[0030]第二筒体301的下端设有第一膨胀部30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随所述搅拌装置(100)转动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件(200)、第二导流件(30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流件(200)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所述第二导流件(300)的入口处流体压力高于出口处流体压力;所述第二导流件(300)包括第二筒体(301)、第二叶轮(302),所述第二叶轮(302)随搅拌装置(100)转动,所述第二叶轮(302)位于第二筒体(301)内侧;所述第二导流件(300)高于第一导流件(200),所述第二筒体(301)的下端设有第一膨胀部(3011),所述第二筒体(301)的上端设有第二膨胀部(3012),所述第一膨胀部(3011)、第二膨胀部(3012)的水平截面直径均随高度增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气相组分蒸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200)包括第一筒体(201),所述第一筒体(201)随搅拌装置(100)转动,所述搅拌装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善性任万法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瑞斯奇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