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59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胸牌组装设备上的自动上料机构和转盘;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安装于振动盘上的上料管;转盘上固定有放置台,放置台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形拉的的放置槽,放置槽一侧设置有抵料槽,抵料槽与上料管之间通过逐个上料机构对接;位于抵料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抵料槽内的圆形拉的转移到放置槽内的转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圆形拉的一个一个的缓慢上料,同时可以自动、连续的实现圆形拉的从抵料槽到放置槽的转运,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间接的提高上料效率。高上料效率。高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胸牌组装
,具体涉及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胸牌在组装时,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组装,但是此种方式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组装效率较低,因此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发展,逐渐研发出胸牌自动组装的自动化设备,如附图1所示,机构部分有各模组部分组成;机构部分有8个工站组成,分别是织带裁切上料,穿线辘,穿金属鸡眼,穿圆形拉的,穿塑钢鸡眼,穿锥形拉的,打结,收料,各个工站由马达和气缸配合完成作业;电气部分有电器组件和气动组件组成;电路组件有由漏电断路开关、交流接触器、电源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PLC(有电源模块、CPU模块、定位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IO点位切换模块组成)、人机接口、继电器、电磁阀、三色灯、传感器、主令开关等元器件组成,主要对整个动作流程的进行控制和安全运行防护;主要步骤包括:上线工站,取线工站,整线工站,线辘工站,金属鸡眼工站,圆形拉的工站,塑钢鸡眼工站,锥形拉的工站,打结工站,收料&环线工站,打结旋转,打结前后,流线伺服等;
[0003]然而,在进行圆形拉的上料时,不仅需要考虑到逐个上料,还要考虑到上料后,如何将圆形拉的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位于转盘上的放置槽中,为此设计一款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较好的实现逐个自动上料,同时还可以使得圆形拉的被放入到转盘放置槽中的位置适配,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间接的提高上料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胸牌组装设备上的自动上料机构和转盘;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安装于振动盘上的上料管;转盘上固定有放置台,放置台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形拉的的放置槽,放置槽一侧设置有抵料槽,抵料槽与上料管之间通过逐个上料机构对接;位于抵料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抵料槽内的圆形拉的转移到放置槽内的转料机构。
[0007]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逐个上料机构包括左右开口设置的连接槽板、转动连接于连接槽板底部的皮带以及安装于皮带下面用于驱动皮带向抵料槽一侧逐步移动的驱动件。
[0008]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皮带上表面与上料管以及抵料槽齐平;皮带与上料管以及抵料槽之间的间距小于5mm。
[0009]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抵料槽靠近皮带的一侧设为开口状;抵料槽与圆形拉的相适配。
[0010]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驱动件包括贴合于皮带下表面的吸盘;吸盘底部固定于推拉气缸的伸缩段,吸盘的侧边连通有与外接气泵连接的气管,气管上设有电磁阀。
[0011]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吸盘与皮带下表面无缝贴合处设置为橡胶材质;吸盘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皮带上表面与各紧密贴合的圆形拉的之间的摩擦力。
[0012]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转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抵料槽一侧的水平移动气缸、安装于水平移动气缸上的竖直移动气缸、固定于竖直移动气缸上的电机、安装在旋转件输出端的夹持气缸以及与夹持气缸伸缩段连接的夹爪;夹爪用于夹持固定于圆形拉的中间位置处的凸柱。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振动盘与上料管后面增设逐个上料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由推拉气缸工作带动吸盘左右移动,当吸盘向左移动时,电磁阀打开,吸盘吸附在皮带下表面,因此吸盘向左移动,将会带动皮带上表面向右移动,进而带动位于皮带表面的圆形拉的向右移动,从而将最右侧的圆形拉的推入到抵料槽内,吸盘向右移动时,电磁阀关闭,不具备吸力,不会带动皮带上表面向左侧移动,因此即可实现圆形拉的一个一个的缓慢上料;
[0015]同时配合转料机构的设计,通过竖直移动气缸带动电机、夹持气缸以及夹爪下移,然后利用夹持气缸工作带动夹爪夹紧圆形拉的上的凸柱,然后竖直气缸带动整体上移,紧接着水平移动气缸带动竖直移动气缸向放置槽一侧移动,移动到位后,电机将会带动夹爪与夹持气缸转动,直到圆形拉的上的水平凸起与放置槽内的水平开槽相互垂直,此时便可以令竖直移动气缸带动电机下移,直到圆形拉的卡入到放置槽内后,夹持气缸工作令夹爪松开,然后反向操作,重复上述步骤,便可以自动、连续的实现圆形拉的从抵料槽到放置槽的转运,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间接的提高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组装设备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逐个上料机构的结构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1

5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3]110、自动上料机构;111、振动盘;120、上料管;130、圆形拉的;131、凸柱;140、抵料槽;150、水平移动气缸;160、竖直移动气缸;170、电机;180、夹持气缸;190、夹爪;210、逐个上料机构;220、推拉气缸;230、吸盘;240、气管;250、电磁阀;260、连接槽板;270、转轴;28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0026]如附图1

5所示,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包括安装于胸牌组装设备上的自动上料机构110和转盘310;自动上料机构110包括振动盘111和安装在振动盘111上的上料管120;振动盘111内放置大量的圆形拉的130,圆形拉的130经过振动盘111的振动,进入到上料管120内;
[0027]上料管120的断口处紧密设置有逐个上料机构210;逐个上料机构210包括与上料管120齐平的皮带280,皮带280与上料管120之间间隙忽略不计,皮带280通过转轴270转动连接在连接槽板260上,此时不断进入到上料管120内部的圆形拉的130将会推动前侧的圆形拉的130逐渐进入到皮带280上表面,直到最右侧的圆形拉的130进入到位于皮带280右侧并与之齐平的抵料槽140内,皮带280与上料管120以及抵料槽140之间的间距小于5mm,抵料槽140靠近皮带280的一侧设为开口状;抵料槽140与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胸牌组装设备上的自动上料机构(110)和转盘(310);自动上料机构(110)包括振动盘(111)以及安装于振动盘(111)上的上料管(120);转盘(310)上固定有放置台(320),放置台(320)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形拉的(130)的放置槽(330),放置槽(330)一侧设置有抵料槽(140),抵料槽(140)与上料管(120)之间通过逐个上料机构(210)对接;位于抵料槽(140)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抵料槽(140)内的圆形拉的(130)转移到放置槽(330)内的转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逐个上料机构(210)包括左右开口设置的连接槽板(260)、通过转轴(270)转动连接于连接槽板(260)底部的皮带(280)以及安装于皮带(280)下面用于驱动皮带(280)向抵料槽(140)一侧逐步移动的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牌组装用底壳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皮带(280)上表面与上料管(120)以及抵料槽(140)齐平;皮带(280)与上料管(120)以及抵料槽(140)之间的间距小于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伟沈琥
申请(专利权)人:泓玖装备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