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39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车辆。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液冷板。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多个单体电池依次排布。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电性连接,单体电池包括第一极柱和壳体。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设置于壳体的一端。沿第二方向,电池组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液冷板,第一极柱和壳体均与液冷板相连。本申请的电池模组可以通过液冷板解决极柱散热冷却的问题。模组可以通过液冷板解决极柱散热冷却的问题。模组可以通过液冷板解决极柱散热冷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寻找新的储能装置已经成为新能源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储能设备,用于信息技术、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动力支持。
[0003]电池模组可以包括多个电性连接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极柱。电芯可以位于壳体的内部。极柱和电芯电性连接。在单体电池运行的过程中,电芯容易产生热量。因此,电池模组通常配置有液冷板。液冷板可以与壳体接触,以通过壳体对电芯进行散热降温,从而可以降低电芯产生较大的热量而影响整个电池模组工作性能的可能性。
[0004]单体电池运行过程中,极柱处也会产生热量。并且极柱和电芯电性连接,电芯产生的热量也可以传递至极柱。因此,极柱处容易积聚较大的热量。然而,相关技术中,液冷板只能实现对壳体的有效散热,较难实现对极柱的散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及车辆,可以通过液冷板解决极柱散热冷却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0007]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多个单体电池依次排布,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电性连接,单体电池包括第一极柱和壳体,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设置于壳体的一端;
[0008]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电池组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液冷板,第一极柱和壳体均与液冷板相连。
[0009]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液冷板可以通过与壳体接触,以将壳体内电芯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处理。此外,由于第一极柱的至少一侧表面可以与液冷板相接触。因此,液冷板也可以将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处理,从而可以降低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芯和极柱产生的热量积聚导致电池模组内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池模组的工作性能的可能性。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第二方向,壳体和液冷板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相连,第一极柱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液冷板相连。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的外轮廓的正投影靠近壳体的外轮廓的正投影。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二极柱,第二极柱和第一极柱极性相反,沿第一方向,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二极柱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液冷板相连。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中,一个单体电池的第一极柱和另
一个单体电池的第二极柱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直接相连。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二极柱的外轮廓的正投影靠近壳体的外轮廓的正投影。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电池组沿第二方向排布,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电性导通,液冷板与电池组粘接。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液冷板与单体电池之间绝缘连接。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壳体为方形结构,壳体上具有最大表面面积的外表面与液冷板相连
[0018]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可以为车辆的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车辆行进。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沿第二方向,液冷板可以与电池组相接触,以通过壳体对电芯进行散热降温。此外,第一极柱的至少一侧表面也可以与液冷板相连,并且第二极柱的至少一侧表面也可以与液冷板相连,从而液冷板也可以将极柱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可以实现对电芯和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的降温冷却。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电池模组;
[0028]100、电池组;
[0029]110、单体电池;
[0030]111、第一极柱;
[0031]112、壳体;
[0032]113、第二极柱;
[0033]200、液冷板;
[0034]300、绝缘层;
[0035]X、第一方向;
[0036]Y、第二方向;
[0037]Z、第三方向。
[0038]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40]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10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或钠锂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可以是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0041]单体电池110按封装的方式一般可以分成方形单体电池和软包单体电池。示例性地,本申请的单体电池110可以是方形单体电池。
[0042]本申请的多个单体电池110可以串联以形成电池模组10,从而可以为车辆、船舶、小型飞机等设备提供能量。以车辆为例,本申请的车辆可以是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
[0043]电池模组10可以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动力。示例性地,电池模组10可以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车辆行进。具体地,多个单体电池110串联后形成的电池模组10可水平设置于车辆的底部。
[0044]单体电池110包括电芯。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可以采用卷绕的加工工艺形成卷绕式电芯。
[0045]或者,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隔膜也可以依次叠放以形成叠片式电芯。
[0046]或者,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可以采用卷绕工艺与叠片工艺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电芯。
[0047]以单体电池11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为例。单体电池110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移动进行充电和放电。单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沿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依次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第一极柱和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液冷板,沿第二方向,所述电池组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液冷板,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壳体均与所述液冷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壳体和所述液冷板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相连,所述第一极柱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相对设置的所述液冷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的外轮廓的正投影靠近所述壳体的外轮廓的正投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和所述第一极柱极性相反,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升于林王利冠牛亚琪占莉王玉玲潘福中
申请(专利权)人: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