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68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1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组件、驱动电机及定子组件的绕组绕线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驱动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组件

驱动电机及定子组件的绕组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驱动电机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驱动电机的定子组件设置有绕组安装槽,多相绕组安装在绕组安装槽内,使得绕组安装槽内具有多层导体

多相绕组由一定匝数的线圈组成,线圈放入绕组安装槽内后占用绕组安装槽内空间的比例称为槽满率,槽满率高,驱动电机的温升低

效率高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绕组安装槽内各层导体具有不同的相,为防止各层导体之间相互影响,在各层导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隔离的绝缘纸,绝缘纸占用绕组安装槽的使用空间,使槽满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组件

驱动电机及定子组件的绕组绕线方法,解决槽满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多相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绕组安装槽,每个所述绕组安装槽中均设置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布置的
M
层安装位,所述多相绕组基于所述
M
层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绕组安装槽中,以使所述绕组安装槽中具有
M
层导体;所述定子组件适用于所述绕组安装槽数量为
Q、
极对数为
P、
相数为
m
的驱动电机中,其每极每相槽数
q

Q/(2Pm)
,极距
τ

Q/(2P)
,每相绕组包括
a
个并联支路,
a≤M/2
;每个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第一线圈组

第二线圈组和连接线,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第一正线圈

第一反线圈和第一同层线,所述第一正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一方向从第一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
M
层安装位,所述第一反线圈以所述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二方向从第
M
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一层安装位,所述第一同层线用于以第二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
M
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一正线圈和所述第一反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组包括多个第二正线圈

多个第二反线圈和多个第二同层线,所述多个第二正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一方向从第一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
M
层安装位,所述多个第二反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二方向从第
M
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一层安装位,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以第一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
M
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二正线圈和所述第二反线圈,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以第一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一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二正线圈和所述第二反线圈;所述连接线用于以第三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一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一反线圈和所述第二正线圈;其中,每个所述绕组安装槽中的所述
M
层导体均为同相,
M≧4
且为偶数;所述第一跨距为:
y1

τ
;所述第二跨距为:
y2

τ
+2
或者
τ
‑2;所述第三跨距为:
y3

τ
+1
或者
y3

τ
‑1;所
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正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
M/2
圈,所述第一反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
M/2
圈;所述多个第二正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一圈,所述多个第二反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一圈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所述第三跨距为:
y3

τ
+1。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所述第三跨距为:
y3

τ

1。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相绕组的引出线连接在一起构成星形连接;或所述每相绕组的引出线首尾连接构成三角形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第一类线圈,所述第一类线圈包括第一引线段

第一焊接段和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位于所述第一焊接段和所述第一引线段之间,所述第一直线段设置在所述绕组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焊接段和所述第一引线段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焊接段和所述第一引线段分别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延伸出所述绕组安装槽外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第二类线圈,所述第二类线圈包括第二直线段

第三直线段

发卡段

第二焊接段和第三焊接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平行,且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均设置在所述绕组安装槽中;所述发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二焊接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连接,所述第三焊接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连接;所述发卡段和所述第二焊接段与所述第三焊接段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发卡段和所述第二焊接段与所述第三焊接段均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延伸出所述绕组安装槽外

[0014]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其包括以上任一项所阐述的定子组件

[0015]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以上任一项所阐述的定子组件的绕组绕设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
将所述第一正线圈设置在任意所述绕组安装槽的第一层安装位,并以所述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
M/2
圈到达任意所述绕组安装槽的第
M
层安装位;
[0017]S2、
将所述第一同层线以所述第二跨距沿所述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多相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绕组安装槽,每个所述绕组安装槽中均设置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布置的
M
层安装位,所述多相绕组基于所述
M
层安装位设置在所述绕组安装槽中,以使所述绕组安装槽中具有
M
层导体;所述定子组件适用于所述绕组安装槽数量为
Q、
极对数为
P、
相数为
m
的驱动电机中,其每极每相槽数
q

Q/(2Pm)
,极距
τ

Q/(2P)
,每相绕组包括
a
个并联支路,
a≤M/2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第一线圈组

第二线圈组和连接线,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第一正线圈

第一反线圈和第一同层线,所述第一正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一方向从第一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
M
层安装位,所述第一反线圈以所述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二方向从第
M
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一层安装位,所述第一同层线用于以第二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
M
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一正线圈和所述第一反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组包括多个第二正线圈

多个第二反线圈和多个第二同层线,所述多个第二正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一方向从第一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
M
层安装位,所述多个第二反线圈以第一跨距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第二方向从第
M
层安装位依次绕设至第一层安装位,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以第一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
M
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二正线圈和所述第二反线圈,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以第一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一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二正线圈和所述第二反线圈;所述连接线用于以第三跨距连接相邻的

均位于第一层安装位的所述第一反线圈和所述第二正线圈;其中,每个所述绕组安装槽中的所述
M
层导体均为同相,
M≧4
且为偶数;所述第一跨距为:
y1

τ
;所述第二跨距为:
y2

τ
+2
或者
τ
‑2;所述第三跨距为:
y3

τ
+1
或者
y3

τ
‑1;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
M/2
圈,所述第一反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
M/2
圈;所述多个第二正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一圈,所述多个第二反线圈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一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同层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二方向绕设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朝所述第一方向绕设,所述第三跨距为:
y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蛟朱殿烨佘一龙
申请(专利权)人: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