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二氯乙烷的三塔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1745 阅读:4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二氯乙烷的三塔精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塔精制二氯乙烷,包括一个脱水脱轻塔、一个A脱重塔和一个B脱重塔,A脱重塔和B脱重塔构成双效节能组合,利用A脱重塔塔顶和B脱重塔塔釜存在的温差,以A脱重塔塔顶的冷凝器作为B脱重塔塔釜的再沸器,耦合操作,从而实现了节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将脱水塔和脱轻塔进行合并,并将传统的回收塔功能并入B脱重塔,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脱重双塔的双效耦合操作不仅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而且降低了能耗,从理论上计算,二氯乙烷精制所需要的设备投资约为原有投资费用的90%,水耗约为原有的55%,蒸汽消耗约为原有的48%。(*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氯乙烯生产方法,具体涉及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粗二氯乙烷(简称EDC)的精制方法。传统的粗二氯乙烷的精制方法包括粗二氯乙烷的脱水、脱轻、脱重及回收等工序,整个过程由脱水塔、脱轻塔、脱重塔及回收塔四个塔构成。脱水塔的操作原理是利用水和二氯乙烷生成共沸物,将水带出,共沸物从塔顶馏出,冷凝后倾析出水分;粗二氯乙烷中的轻组分则由脱轻塔脱除;重组分则经过脱重塔、回收塔后,从回收塔底移去。采用上述方法对二氯乙烷进行精制时,需要有多个冷凝器、再沸器及泵等设备,同时消耗大量的水、电和蒸汽,不仅设备投资大,而且能量消耗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新的二氯乙烷进行精制方法,是有关产业部门所十分期望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是这样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塔精制二氯乙烷,包括一个脱水脱轻塔、一个A脱重塔和一个B脱重塔,A脱重塔和B脱重塔构成双效节能组合,利用A脱重塔塔顶和B脱重塔塔釜存在的温差,以A脱重塔塔顶的冷凝器作为B脱重塔塔釜的再沸器,耦合操作,从而实现了节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反应工段来的含量为98.91~99.11wt%的粗二氯乙烷和从氯乙烯精制工段来的返回二氯乙烷(含量为98.1~98.4wt%)首先进入脱水脱轻塔,以脱除其中的水份和轻组分,塔顶为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以及轻组分,经第一冷凝器冷凝后,轻组分和不凝气体排空,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在倾析器分层后,二氯乙烷回流进入脱水脱轻塔,水排出系统,塔底为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塔顶温度为79~83℃,塔底温度为96~100℃;(2)将塔底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通过管线送入A脱重塔。纯度为99.56~99.60wt%以上的精制二氯乙烷从塔顶馏出,经第二冷凝器,即B脱重塔的再沸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A脱重塔,回流比为0.5~0.8,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送入后续工段。塔底为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塔顶温度为120~124℃,塔底温度为126~130℃;(3)将A脱重塔塔底出料通过管线送入B脱重塔,以脱除富集的重组分。塔顶为纯度为99.56~99.60wt%以上的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三冷凝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B脱重塔,回流比为0.8~1.2,另一部分作为产品与步骤(2)的产品汇合送入后续工段。塔顶温度为50~54℃,塔底温度为94~98℃。本专利技术的三塔精制工艺中,A脱重塔和B脱重塔构成双效节能组合,由于A脱重塔塔顶和B脱重塔塔釜存在>20℃的温差,所以,本专利技术利用A脱重塔塔顶的第二冷凝器作为B脱重塔塔釜的再沸器,耦合操作,从而实现了节能。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将脱水塔和脱轻塔进行合并,并将传统的回收塔功能并入B脱重塔,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脱重双塔的双效耦合操作不仅减少了设备的投资,而且降低了能耗,从理论上计算,二氯乙烷精制所需要的设备投资约为原有投资费用的90%,水耗约为原有的55%,蒸汽消耗约为原有的48%。(2)将步骤(1)塔底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由泵送入A脱重塔6,塔顶为纯度为99.56~99.60wt%以上的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二冷凝器7,即B脱重塔的再沸器冷凝后,经回流罐和泵,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A脱重塔6,回流比为0.5~0.8,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送入后续工段。塔底为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重组分主要包括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乙烷等,塔顶温度为120~124℃,塔底温度为126~130℃;(3)将步骤(2)塔底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通过泵送入B脱重塔8,塔顶为纯度99.56~99.60wt%以上的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三塔冷凝器9冷凝后,经回流罐和泵,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B脱重塔8,回流比为0.8~1.2,另一部分作为产品,与步骤(2)的产品汇合成为精制产品10送入后续工段,塔底高沸物排出系统。塔顶温度为50~54℃,塔底温度为94~98℃。实施例1将从反应工段来的粗二氯乙烷1(含量为99.0wt%,流量为100公斤/小时)和从氯乙烯精制工段来的返回二氯乙烷2(含量为98.2wt%,流量为88公斤/小时)一并送入脱水脱轻塔3,塔顶温度为80.2℃,塔底温度为98.5℃;塔顶的共沸物以及轻组分经第一冷凝器4冷凝后,轻组分和不凝气体排空,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在倾析器5分层后,二氯乙烷经回流罐回流进入脱水脱轻塔3,水排出系统,水的排出量为18.38公斤/小时,塔底为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其中,二氯乙烷含量为99.04wt%,蒸汽消耗量为19.85公斤/小时,冷却水消耗量为1260.33公斤/小时;塔底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由泵送入A脱重塔6,塔顶为纯度为99.57wt%的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二冷凝器7,即B塔再沸器冷凝后,经回流罐和泵,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A脱重塔6,回流比为0.6,另一部分(101.41公斤/小时)作为产品送入后续工段,塔底为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塔顶温度为122.3℃,塔底温度为128.6℃;蒸汽消耗量为25.37公斤/小时。由于A脱重塔6塔顶的第三冷凝器7作为B脱重塔8塔釜的再沸器,两塔耦合操作,故本塔的冷却水消耗省去;将步骤(2)A脱重塔6塔底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通过泵送入B脱重塔8,塔顶为纯度为99.56wt%的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三冷凝器9冷凝后,经回流罐和泵,一部分作为回流进入B脱重塔8,回流比为1.0,另一部分(84.44公斤/小时)作为产品,与步骤(2)的产品汇合成为精制产品10送入后续工段,塔顶温度为52.9℃,塔底温度为96.6℃。冷却水消耗量为1590.47公斤/小时,由于A脱重塔6塔顶冷凝器7作为B脱重塔8塔釜的再沸器,两塔耦合操作,故本塔的蒸汽消耗省去;总处理量188公斤/小时(包括从二氯乙烷反应工段来的99.0wt%的粗二氯乙烷100公斤/小时和从氯乙烯精制工段来的98.2wt%的返回二氯乙烷88公斤/小时),产品99.57wt%的二氯乙烷为185.85公斤/小时,蒸汽消耗量为45.22公斤/小时,冷却水消耗量为2850.80公斤/小时,二氯乙烷损耗为0.20%。对比例1采用传统的由脱水塔、脱轻塔、脱重塔及回收塔四个塔构成的方法精制100公斤/小时从反应工段来的含量为99.0wt%的粗二氯乙烷和88公斤/小时从氯乙烯精制工段来的含量为98.2wt%的返回二氯乙烷,产品99.53wt%的二氯乙烷为185.85公斤/小时,蒸汽消耗量为93公斤/小时,冷却水消耗量为5134公斤/小时,二氯乙烷损耗为0.24%。由实施例和对比例可见,处理相同的物料,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蒸汽消耗量为传统方法的48.6%,冷却水消耗量为传统方法的55.5%,同时二氯乙烷损耗降为原来的83%。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粗二氯乙烷首先进入脱水脱轻塔(3),塔顶为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以及轻组分,经第一冷凝器(4)冷凝后,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在倾析器(5)分层后,二氯乙烷经回流罐回流进入脱水脱轻塔(3),塔底为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2)将步骤(1)塔底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由泵送入A脱重塔(6),塔顶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二冷凝器(7),即B脱重塔(8)的再沸器冷凝后,部分作为回流进入A脱重塔(6),部分作为产品送入后续工段,塔底为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3)将步骤(2)塔底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通过泵送入B脱重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二氯乙烷的三塔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粗二氯乙烷首先进入脱水脱轻塔(3),塔顶为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以及轻组分,经第一冷凝器(4)冷凝后,水和二氯乙烷的共沸物在倾析器(5)分层后,二氯乙烷经回流罐回流进入脱水脱轻塔(3),塔底为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 (2)将步骤(1)塔底含有重组分的二氯乙烷由泵送入A脱重塔(6),塔顶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二冷凝器(7),即B脱重塔(8)的再沸器冷凝后,部分作为回流进入A脱重塔(6),部分作为产品送入后续工段,塔底为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 (3)将步骤(2)塔底富集了重组分的二氯乙烷通过泵送入B脱重塔(8),塔顶精制二氯乙烷,经第三塔冷凝器(9)冷凝后,部分作为回流进入B脱重塔(8),部分作为产品,与步骤(2)的产品汇合成为精制产品(10)送入后续工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鹤龄段心一顾晓赵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化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