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50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具有挡风玻璃(4)和相邻于挡风玻璃(4)的侧边缘延伸的A柱(5)的类型的机动车辆(1)的行人保护装置(6)。保护装置(6)包括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的A柱(5)的基部构件以及相对于基部构件能够移动的修整构件(7)。展开机构在装置致动时能够操作以驱动修整构件(7)远离基部构件,从其中修整构件(7)位于基部构件近侧的初始位置驱动到其中修整构件(7)与基部构件间隔开的展开位置。展开机构包括将基部构件和修整构件(7)相互连接的可塑性变形构件,并且在修整构件(7)的所述展开位置,可塑性变形构件被布置成吸收由行人和处于压缩状态的修整构件之间的撞击产生的撞击能量。还公开了配备有上述构造的行人保护装置(6)的机动车辆(1)。车辆(1)。车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行人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人保护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以及涉及配备有此类装置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机动车辆涉及与行人的正面撞击时,已知常见的是行人的身体被抛过车辆发动机罩或抛到车辆发动机罩上并且撞击车辆的挡风玻璃区域。虽然行人与挡风玻璃本身的撞击可导致严重伤害,但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区域的最高风险部分被认为是车辆的A柱。A柱形成机动车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并且从车辆发动机罩的后角部区域沿挡风玻璃的相应侧边缘向上和向后延伸。车辆的A柱是重要的结构构件,因为它们必须足够坚固以在正常行驶期间并且也在翻车事故的情况下不仅支撑挡风玻璃还支撑车顶。车辆的A柱的这些结构要求使得它们很难被设计成能够从被撞行人吸收足够的撞击能量以防止对行人造成严重伤害。
[0003]为了在撞击事件中使机动车辆对行人更安全,先前已提出提供一种具有所谓的行人气囊的类型的机动车辆,如果车辆传感器指示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与行人的碰撞,行人气囊将充气以覆盖车辆的左A柱和右A柱,并且任选地还覆盖其间的挡风玻璃。典型地,这种一般类型的气囊设置在初始折叠和/或卷起的包装件中并且存放在车辆发动机罩的后部部分下方,用于在横过挡风玻璃和A柱的大致向后方向上充气。发动机罩的后部可通过另一个气囊、活塞或另一个布置结构提升,以为用于行人气囊充气提供足够空间,使得其以有效地覆盖车辆的A柱并任选地覆盖挡风玻璃的方式展开,从而缓冲行人与车辆的这些部件的撞击。
[0004]尽管上述一般类型的行人安全气囊在与机动车辆的任一A柱撞击的情况下可为行人提供良好水平的保护,但它们可能对机动车辆设计者提出包装挑战。这是因为常规的行人气囊与机动车辆中使用的其他类型气囊诸如驾驶员气囊相比实际上尺寸非常大,这意味着初始折叠和/或卷起的气囊包相对较大,并且由于实现充分充气所需的气体体积,使气囊充气所需的充气装置也较大。这两个因素使得在许多现代机动车辆中很难容纳常规的行人气囊模块,在现代机动车辆中,空间对于车辆设计者而言非常宝贵,特别是在通常必须安装此类气囊的发动机舱的区域中。
[0005]已经提出为机动车辆的A柱提供单独的相应气囊,以努力使用相对小的气囊来提供足够的行人保护,使其免受A柱的撞击。然而,这些布置结构也可能存在显著的包装困难,以及在确保气囊在A柱上充分覆盖地展开以提供有效保护方面的另外挑战。虽然通过将气囊容纳在A柱自身内部或附近使得未充气的气囊包沿A柱延伸可实现良好的展开特性,但由于A柱的相对细长的构造(这对于确保车辆驾驶员在通过挡风玻璃的视野中不呈现危险的盲点是必要的),这在实践中是极难实现的。
[0006]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另选的行人保护设备,以在不需要气囊布置结构的情况下向行人提供对与机动车辆的A柱撞击的足够保护,并且该行人保护设备能够以不显眼的方式
更容易地容纳在机动车辆的设计中。
[0007]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考虑因素而设计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挡风玻璃和相邻于挡风玻璃的侧边缘延伸的A柱的类型的机动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的A柱;修整构件,该修整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构件移动;和展开机构,该展开机构在所述装置致动时能够操作以驱动所述修整构件远离所述基部构件,从其中修整构件位于所述基部构件近侧的初始位置驱动到其中修整构件与基部构件间隔开的展开位置;其中: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将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修整构件相互连接的可塑性变形构件,并且在所述修整构件的所述展开位置,可塑性变形构件被布置成吸收由行人和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修整构件之间的撞击产生的撞击能量。
[0009]任选地,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修整构件都是细长的,并且被布置成在所述初始位置基本上平行于彼此;所述展开机构能够操作以在所述修整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展开位置期间维持所述平行性。
[0010]所述展开机构可包括平行运动连杆布置。可变形构件可形成所述平行运动连杆布置的一部分。
[0011]任选地,所述可变形构件是大致细长的并且由延性材料形成。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想可变形构件可以金属撑条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例如由钢、铝或其他合适的延性金属形成。
[0013]修整构件任选地由塑料形成。基部构件也可由塑料材料形成。
[0014]便利地,所述可变形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部构件并且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修整构件。
[0015]有利地,所述展开机构能够操作以经由所述可变形构件相对于所述基部构件和所述修整构件的枢转移动来驱动所述修整构件远离所述基部构件。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展开机构包括多个所述可塑性变形构件。
[0017]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所述可变形构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终止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部构件的曲柄端的一对非平行分支。任选地,所述多个可变形构件被布置成在装置的初始未展开构型中相对于彼此成初始嵌套关系,使得所述可变形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分支至少部分地接收在相邻可变形构件的分支之间。在这种类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设想所述多个可变形构件可以所述初始嵌套关系接收在所述基部构件内。
[0018]任选地,所述展开机构还包括与每个所述可变形构件接合的提升构件,并且该提升构件是能够移动的以将所述可变形构件从相应的初始位置同步地推动到相应的展开位置。
[0019]便利地,所述展开机构还包括能够操作以将所述修整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推向所述展开位置的烟火致动器。
[0020]设想烟火致动器可以是能够操作的以移动所述提升构件,从而将所述可变形构件从相应的初始位置同步地推动到相应的展开位置。
[0021]任选地,提升构件以可由钢、铝或其他合适的金属形成的细长金属板的形式提供。
[0022]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装置对可能由行人碰撞机动车辆的A柱造成的伤害提供有效保护。该装置的生产成本可低于等同的常规气囊装置,并且在其未展开状态下的总体尺寸比常规气囊装置小得多,这意味着可更容易地将它包装在现代机动车辆中。该装置的总重量也比同类气囊系统轻。另外,已经发现,与传统气囊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展开时使其关键能量吸收部件更可靠地相对于A柱定位。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挡风玻璃、沿挡风玻璃的侧边缘延伸的A柱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基部构件固定到所述A柱,并且其中行人保护装置的修整构件抵靠或相邻于A柱放置以在其初始位置限定A柱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包括挡风玻璃、沿挡风玻璃的相应侧边缘延伸的一对A柱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对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每个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基部构件固定到相应A柱,并且其中每个行人保护装置的修整构件抵靠或相邻于相应A柱放置以在其初始位置限定A柱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说明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具有挡风玻璃(4)和相邻于所述挡风玻璃(4)的侧边缘延伸的A柱(5)的类型的机动车辆(1)的行人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基部构件(9),所述基部构件能够固定到所述机动车辆(4)的所述A柱(5);修整构件(7),所述修整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构件(9)移动;和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在所述装置致动时能够操作以驱动所述修整构件(7)远离所述基部构件(9),从其中所述修整构件(7)位于所述基部构件(9)近侧的初始位置驱动到其中所述修整构件(9)与所述基部构件(9)间隔开的展开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将所述基部构件(9)和所述修整构件(7)相互连接的可塑性变形构件(14),并且在所述修整构件(7)的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可塑性变形构件被布置成吸收由行人和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修整构件(7)之间的撞击产生的撞击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基部构件(9)和所述修整构件(7)都是细长的,并且被布置成在所述初始位置基本上平行于彼此;所述展开机构能够操作以在所述修整构件(7)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展开位置期间维持所述平行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平行运动连杆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构件(14)形成所述平行运动连杆布置的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构件(14)是大致细长的并且由延性材料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形构件(14)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基部构件(9)并且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修整构件(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展开机构能够操作以经由所述可变形构件(14)相对于所述基部构件(9)和所述修整构件(7)的枢转移动来驱动所述修整构件(7)远离所述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里克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