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热解工艺以及废塑料热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98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塑料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废塑料热解工艺以及废塑料热解系统。该工艺包括:(1)将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逆流接触发生浸取,得到浸取液和除杂废塑料;其中,废塑料包括解PE和PP,还包括PS和/或PVC;(2)将除杂废塑料与有机溶剂II和吸附剂混合发生溶解和吸附,固液分离后得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3)将液相组分进行热解,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油;(4)将热解油进行精馏,得到轻质焦油和重质焦油;(5)将部分所述重质焦油返回步骤(2)用作有机溶剂II。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降低了塑料热解过程缩合生焦的几率,大幅提高了废塑料热解油的收率,使得热解油中Cl含量可<20ppm,降低了后续炼厂深加工的技术难度。低了后续炼厂深加工的技术难度。低了后续炼厂深加工的技术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塑料热解工艺以及废塑料热解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塑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以及废塑料热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据统计,我国现有废塑料总量约10亿吨,并以4000万吨/年的速度逐渐递增。预计到2035年,全球约产生80亿吨左右废塑料。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石化资源的严重浪费。传统的废塑料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等极易导致二次污染,随着人们对环保认识的提高及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求,如何将废塑料变废为宝,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基于文献和现场调研,废塑料化学转化被认为是唯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艺。而其中的热解工艺因其环保性、高收益率等优点被各国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所关注,如BP,BASF等企业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塑料热解工艺。但现有的热解工艺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热解油收率较低;二是热解油中Cl、Si杂质含量高,导致现有炼厂难以精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废塑料热解工艺中存在的热解油收率低,热解油中Cl、Si杂质含量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以及废塑料热解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其中,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将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逆流接触发生浸取,得到浸取液和除杂废塑料;其中,所述废塑料包括解PE和PP,还包括PS和/或PVC;
[0007](2)将所述除杂废塑料与有机溶剂II和吸附剂混合发生溶解和吸附,固液分离后得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
[0008](3)将所述液相组分进行热解,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油;
[0009](4)将所述热解油进行精馏,得到轻质焦油和重质焦油;
[0010](5)将部分所述重质焦油返回步骤(2)用作有机溶剂II。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废塑料热解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螺旋浸取装置、溶解器、热解反应器和精馏塔;
[0012]其中,所述螺旋浸取装置与所述溶解器相连,所述溶解器的气相出料口和液相出料口分别与所述热解反应器相连,所述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料口与所述溶解器相连,所述热解反应器的液相出料口与所述精馏塔相连,所述精馏塔的塔底与所述溶解器相连。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利用浸取分离出PS和PVC,解决了传统的物理分选工艺无法将废塑料中所有的PS和PVC分离干净的技术难题,降低了塑料热解过程缩合生焦的几率,进而大幅提高了废塑料热解油的收率,使得得到的热解油中Cl含量可<
20ppm,降低了后续炼厂深加工的技术难度;
[001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通过溶解和吸附脱硅,使得热解油中Si含量(ICP检测)可<1ppm,解决了传统回转窑热解工艺中Si含量高的问题;
[001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塑料热解系统,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适合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废塑料热解系统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螺旋输送选择性溶解装置的剖面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D1,螺旋输送选择性溶解装置
ꢀꢀ
D2,溶解器
ꢀꢀꢀꢀꢀꢀꢀꢀ
D3,热解反应器
[0021]D4,精馏塔
ꢀꢀꢀꢀꢀꢀꢀꢀꢀꢀꢀꢀꢀꢀꢀꢀꢀꢀ
D5,干燥装置
ꢀꢀꢀꢀꢀꢀ
D6,过滤器
[0022]D7,净化装置
ꢀꢀꢀꢀꢀꢀꢀꢀꢀꢀꢀꢀꢀꢀꢀꢀ
D8,离心装置
ꢀꢀꢀꢀꢀꢀ
D9,反萃取装置
[0023]D10,锅炉
ꢀꢀꢀꢀꢀꢀꢀꢀꢀꢀꢀꢀꢀꢀꢀꢀꢀꢀꢀ
D11,冷却器
ꢀꢀꢀꢀꢀꢀꢀ
D12,回收过滤器
[0024]1,筒体
ꢀꢀꢀꢀꢀꢀꢀꢀꢀꢀꢀꢀꢀꢀꢀꢀꢀꢀꢀꢀꢀ
11,加料口
ꢀꢀꢀꢀꢀꢀꢀꢀ
12,出料口
[0025]13,溶剂进口
ꢀꢀꢀꢀꢀꢀꢀꢀꢀꢀꢀꢀꢀꢀꢀꢀ
14,溶剂出口
ꢀꢀꢀꢀꢀꢀ
15,辅助溶剂进口
[0026]16,加热层
ꢀꢀꢀꢀꢀꢀꢀꢀꢀꢀꢀꢀꢀꢀꢀꢀꢀꢀ
17,保温层
ꢀꢀꢀꢀꢀꢀꢀꢀ
2,变距螺杆
[0027]21,中间轴
ꢀꢀꢀꢀꢀꢀꢀꢀꢀꢀꢀꢀꢀꢀꢀꢀꢀꢀ
22,螺旋叶片
ꢀꢀꢀꢀꢀꢀ
221,密螺旋叶片
[0028]222,宽螺旋叶片
ꢀꢀꢀꢀꢀꢀꢀꢀꢀꢀꢀꢀꢀ
2221,通孔
ꢀꢀꢀꢀꢀꢀꢀꢀ
3,变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3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其中,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逆流接触发生浸取,得到浸取液和除杂废塑料;其中,所述废塑料包括解PE和PP,还包括PS和/或PVC;
[0032](2)将所述除杂废塑料与有机溶剂II和吸附剂混合发生溶解和吸附,固液分离后得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
[0033](3)将所述液相组分进行热解,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油;
[0034](4)将所述热解油进行精馏,得到轻质焦油和重质焦油;
[0035](5)将部分所述重质焦油返回步骤(2)用作有机溶剂II。
[0036]在步骤(1)中: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中的废塑料为热塑性废塑料,热塑性废塑料可按照本领域的常规含义进行理解。本专利技术对废塑料的来源不做特殊限定,可以来自工业生产或者日常生活。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废塑料中PS和/或PVC的含量为1

20wt%,优选为5

10wt%。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废塑料中还含有水和机械杂质。其中,为了改善
浸取效果,可以在将所述废塑料与有机溶剂I逆流接触前对废塑料进行干燥、机械除杂和破碎处理。优选地,经过干燥、机械除杂和破碎处理后,所述废塑料的含水量≤1wt%,机械杂质含量≤3wt%,粒度为1

500mm,优选为1

50mm。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I选自四氢呋喃、丁酮、环己酮、甲乙酮、氯化脂肪烃、氯苯、二甲基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塑料热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逆流接触发生浸取,得到浸取液和除杂废塑料;其中,所述废塑料包括解PE和PP,还包括PS和/或PVC;(2)将所述除杂废塑料与有机溶剂II和吸附剂混合发生溶解和吸附,固液分离后得到液相组分和固相组分;(3)将所述液相组分进行热解,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油;(4)将所述热解油进行精馏,得到轻质焦油和重质焦油;(5)将部分所述重质焦油返回步骤(2)用作有机溶剂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步骤(1)中,所述废塑料中PS和/或PVC的含量为1

20wt%,优选为5

10wt%;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I选自四氢呋喃、丁酮、环己酮、甲乙酮、氯化脂肪烃、氯苯、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四氢呋喃与丁酮;优选地,以废塑料中PS和PVC的总质量计,所述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的质量比为1:10

40,优选为1:20

30;优选地,所述浸取的浸取温度为40

150℃,优选为50

90℃;所述浸取的压力为0.1

0.5MPa,优选0.1

0.3MPa,浸取平均停留时间为10

90min,优选为30

5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II选自重质焦油;优选地,所述重质焦油中总芳烃的含量≥50wt%;优选地,所述吸附剂包括炭基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所述炭基材料选自活性炭、煤热解半焦、生物质热解半焦、废塑料热解半焦、煤气化残渣、生物质气化残渣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活性炭和/或废塑料热解半焦;所述金属材料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钡、三氧化二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三氧化二铁、氧化镁或氧化钙;优选地,所述炭基材料和金属材料的质量比为1:0.5

2,优选为1:0.7

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步骤(2)中,所述除杂废塑料和有机溶剂II的质量比为1:1

10,优选为1:3

5;优选地,所述除杂废塑料和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0.001

0.05,优选为1:0.01

0.03;优选地,所述溶解和吸附的操作温度为300

410℃,优选为350

390℃;操作压力为0.1

5MPa,优选0.5

2MPa,平均停留时间10

90min,优选为30

50min。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青邹亮侯吉礼王志强李红伟吴治国夏国富徐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