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68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具体地,一种具有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一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单元),散热模块用以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该散热模块包含一两相流散热回路以及一热电致冷组件,两相流散热回路可为CPL回路或LHP回路,热电致冷组件具有一冷却端及一发热端而可分别用以对两相流散热回路的不同部位进行冷却及加热,或以其冷却端直接对电子组件进行冷却,藉此提升两相流散热回路的散热效能,并且达到对电子组件散热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两 相流散热回路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以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l,为一种回路热管式(Loop Heat Pipe,縮写为LHP)的两相流散热回路8, 其包括一可供工作流体流动于内的循环回路81以及设置在循环回路81上的一蒸发部82 与一冷凝部83。这种两相流散热回路8的工作原理是将蒸发部82设置在一发热源(图未示)上,当 液态工作流体流入蒸发部82时,通过蒸发部82吸收发热源的热能而汽化成蒸汽,气态的 工作流体再流出蒸发部82并且流入冷凝部83,藉由冷凝部83将气态工作流体的汽化潜热 带走并冷凝回液态,而完成一次对发热源散热的循环。参阅图2,为一种毛细泵式(Capillary Pumped Loop,縮写为CPL)的两相流散热回 路9,其包括一可供工作流体流动于内的循环回路91、设置在循环回路91上的一蒸发部 92与一冷凝部93,以及一与循环回路91连接的储液槽94。这种毛细泵式两相流散热回路 9的散热方式与图1的回路热管式的两相流散热回路8大致相同,只是,这种两相流散热 回路9是通过加热储液槽94内的工作流体以启动整个散热循环。利用上述两种散热回路8、 9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时,为散除蒸发部82、 92及冷凝部 83、 93所吸收的多余热能,蒸发部82、 92及冷凝部83、 93上都会设置结构较复杂的散热 结构84、 95 (例如散热鳍片座),但由于散热结构84、 95是属于较被动式的散热方式, 其对蒸发部82、 92及冷凝部83、 93的散热效果较无法掌握,且由于是被动式散热,为求 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散热结构84、 95也较复杂并且体积较大,因此,也可能会有散热 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热电致冷器与两相流散热回路的散热模 块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两相流散热回路进行主动冷却而较能掌握冷却效果的散热模块以及具有该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于是,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包含一两相流散热回路及一热电致冷组件。两相流散热 回路包括一冷凝部、 一蒸发部以及连接该冷凝部与该蒸发部并可供工作流体流动于内的一 液相管组、 一汽相管组。该热电致冷组件具有一冷却端及一发热端,该热电致冷组件的冷 却端设置于该冷凝部及该蒸发部其中之一而用以冷却该冷凝部及该蒸发部其中之一。本技术具有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 一设置在该机壳内的电路单元以及 上述的散热模块,电路单元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例如中央处 理器(CPU),该蒸发部设置于该电子装置,该散热模块是藉其蒸发部设置于该电子组件 而对该电子组件散热。较佳地,该两相散热回路可为一回路热管式(LHP)回路,藉该冷却端设置于该两相 流散热回路的蒸发部或冷凝部而用以对该蒸发部或冷凝部进行主动冷却。较佳地,该两相散热回路可为一毛细泵式(CPL)回路,且该液相管组包括一储液槽, 该热电致冷组件可设置在该储液槽与该蒸发部之间,藉其发热端对该储液槽加热,藉其冷 却端对该蒸发部进行主动冷却。该热电致冷组件亦可设置在该储液槽与该冷凝部之间,藉其发热端对该储液槽加热, 藉其冷却端对该冷凝部进行主动冷却。本技术具有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 一设置在该机壳内的电路单元以及 上述的散热模块,该电路单元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例如中央 处理器(CPU),该热电致冷组件的冷却端设置于该电子组件而用以冷却该电子组件,该 发热端设置于该蒸发部而用以加热该蒸发部。本技术将两相流散热回路结合热电致冷组件,并且应用在例如计算机主机的中央 处理器或其他芯片模块的散热上,藉由热电致冷组件的冷却端与发热端对两相流散热回路的所需部位进行冷却及加热,相较于以往的做法,确实更能达到其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回路热管型式的两相流散热回路示意图2是一种毛细泵型式的两相流散热回路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散热模块示意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形式;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示意5图7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形式;及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具有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2散热模块11 机壳12电路单元121................电路板122................电子组件21..................两相流散热回路21'.................两相流散热回路211................蒸发部211'...............蒸发部212................冷凝部212'...............冷凝部213................液相管组213'...............液相管组213a..............第一流道213b..............第二流道213c..............储液槽214................汽相管组214,...............汽相管组22..................热电致冷组件221................冷却端222................发热端23、 24..........散热鳍片座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个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图4,本技术具有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机 壳11、 一设置在机壳11内的电路单元12以及一散热模块2。本实施例的机壳11可为一计算机主机或其他电子装置的机壳,电路单元12包括设置 在机壳ll内的一电路板121以及一设置在电路板121上的电子组件122,此处所指的电子 组件122为中央处理器(CPU),但其也可以是其他在工作状态时会产生热能而需要散热 的例如芯片模块等的电子组件。散热模块2包括一两相流散热回路21及一热电致冷组件22。两相流散热回路21包括一蒸发部211、 一冷凝部212以及连接蒸发部211与冷凝部 212的一液相管组213及一汽相管组214。在本实施例中,该两相流散热回路21为一毛细 泵式回路,汽相管组214为一条管路连接在蒸发部211与冷凝部212之间,液相管组213 包括一第一流道213a、 一第二流道213b及一储液槽213c,第一流道213a亦连接在蒸发6部211与冷凝部212之间而与汽相管组214的管路连接成一封闭回路而可供工作流体流动 于内,第二流道213b—端连接在第一流道213a,储液槽213c设置在第二流道213b的另 一端,蒸发部211与冷凝部212分别位于第一流道213a与汽相管组214两端连接处,且 蒸发部211是设置在电子组件122上,其设置方式可以是螺锁、卡固或其他物理结合方式 固设在电子组件122周围,且较佳的情况是使蒸发部211的外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包括: 一两相流散热回路,包括一冷凝部、一蒸发部以及连接所述冷凝部与所述蒸发部并可供工作流体流动于内的一液相管组、一汽相管组;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热电致冷组件,所述热电致冷组件具有一冷却端及一发热端,所 述热电致冷组件的冷却端设置于所述冷凝部及所述蒸发部其中之一而用以冷却所述冷凝部及所述蒸发部其中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铨益吴明璋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