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镍和锆的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加氢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到含镍和锆的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烃类蒸汽转化,甲烷化,加氢等,由于空速较大,为了减少压降,催化剂一般采用较大的颗粒尺寸。通常制备催化剂金属组分以氧化物存在,只有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才能使其具有催化活性。而催化剂还原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催化剂的使用性能。
[0003]合理地选择催化剂的还原预处理条件,可使催化剂在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另外,通过共沉淀过程中引入活性金属和助剂,可以使得活性金属和助剂在载体上分布更加均匀,更好地发挥性能。
[0004]催化剂还原方式可以采用器外预还原处理或器内还原处理技术,器外预还原技术则可以提高还原剂利用率、减少还原剂用量、降低开工费用、并缩短开工周期、最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同一种催化剂来说,其还原和钝化处理方式不同,对其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也不同。而对于不同的催化剂来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镍和锆的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活性组分镍和助剂锆,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40
‑
80重量%,锆含量为0.08
‑
5重量%,余量为耐热无机氧化物,所述耐热无机氧化物为氧化铝和/或氧化硅;所述催化剂经再还原处理之后的活性中心数为0.12
‑
0.6mmol氢气/g催化剂,所述再还原处理条件包括:温度为200℃,时间为2小时,再还原气氛为氢气浓度为10体积%的含氢气和氩气的气氛,气剂比为15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还含有贵金属助剂,所述贵金属助剂为选自Pt、Pd、lr、Rh和R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加氢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贵金属以元素计的含量为0.005
‑
0.05重量%;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中还包括成型剂和/或润滑剂,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45
‑
75重量%,锆含量为0.12
‑
4重量%,成型剂和/或润滑剂的总含量为2
‑
12重量%;优选地,所述成型剂包含甲基纤维素、田菁粉、水泥和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包括石墨、石蜡油、酯类润滑剂、滑石粉、硬脂酸和棕榈酸及这些酸的金属或碱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加氢催化剂的粒径为2
‑
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经再还原处理之后的活性中心数为0.15
‑
0.45mmol氢气/g催化剂;优选地,通过TPR表征,所述催化剂的TPR曲线中,面积最大的低温还原峰的峰值对应的温度为125
‑
245℃。4.一种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制备催化剂中间体:在沉淀剂的存在下,将载体前驱体和活性组分源进行共沉淀反应,并将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老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中间体;所述载体前驱体选自硅溶胶、水玻璃、铝溶胶、偏铝酸钠、硝酸铝、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活性组分源为至少一种镍的可溶性盐和至少一种锆的可溶性盐;所述沉淀剂选自碳酸钠、偏铝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氨水和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2)对催化剂中间体采用下述(a)或(b)任一方式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各原料的用量使得最终得到的催化剂中,以氧化物计的镍含量为40
‑
80重量%,锆含量为0.08
‑
0.5重量%;(a)将步骤(1)所述催化剂中间体粉碎,得到粒径在2000μm以下的固体产物;将所述固体产物依次进行还原处理、钝化处理和成型:(b)将步骤(1)所述催化剂中间体依次进行成型、还原处理和钝化处理,得到所述预还原型加氢催化剂;(a)和(b)中的还原处理和钝化处理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独立选自如下条件:所述还原处理在含氢气体存在下进行;所述在钝化剂作用下进行,钝化温度不高于1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沉淀剂的量与以金属元素计的所述活性组分源和载体前驱体的总量的摩尔比为(0.5
‑
6):1;所述共沉淀反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霞,侯朝鹏,吴玉,徐润,张荣俊,顾畅,夏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