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03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创作系一种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系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一散热基座及至少一热导管,前述散热鳍片组系具有复数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系间格排列形成,且每一散热鳍片具有至少两凹口,而该热导管包含一传导部及一散热部,该传导部触接该散热基座,该散热部系穿接该散热鳍片组,前述散热基座具有至少两支臂,该等支臂分别对应嵌接前述凹口,藉由该等支臂不仅增加散热模块整体结构强度,进而又可增加热传导效率,使本创作之散热模块兼具有绝佳的散热效能及结构强度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是有关一种散热模块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可大幅提升散 热模块结构强度及增加热传导面积的散热模块结构单元。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电子产品(如计 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之使用日趋普及且应用更为广泛,而在电子 产品中,以计算机为例,因计算机之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速度提 升、存取容量增加之趋势发展,使得中央处理器的发热功率亦随着 不断攀升。为了预防中央处理器过热而导致计算机装置发生暂时性或永 久性的失效,因此,计算机装置需要有足够之散热能力以使中央处 理器能正常运作。为能移除中央处理器于高速运作时所产生之热 能,进而俾中央处理器在高速运作时仍可维持在正常状态,习知技 术系将一散热模块直接配置在中央处理器上,以使中央处理器所产 生之热能可藉由散热模块迅速地散逸至外界环境。请参阅图l所示,已知之散热模块结构,包括一散热鳍片组110、 一热导管120、 一固定部130及一散热基座140,前述热导管 具有一传导部122及一散热部123,前述散热鳍片组110系套设于 前述热导管120之散热部123,前述传导部122系穿设于该散热基 座140与该固定部130间,且该散热基座140之底面系贴附于相对中央处理器之表面。当前述中央处理器产生热源时,藉由前述散热基座140将产生 之热源传导至该热导管120之传导部122,嗣该传导部122再将热 源传导至该散热部123,并再经由前述散热部123将热源传递给该 散热鳍片组110,前述散热鳍片组110将热源以辐射方式对外扩散 作散热,但是,仅藉由该热导管120作热源传导,系还无法有效快 速的将热源实时传递给前述散热鳍片组110;此外该散热模块之整 体的结构强度系仅单存靠热导管来作支撑,因此,易使得该散热模 块于运送或使用上易因受到摇晃或震动而产生结构松脱,更严重者 甚至造成热导管弯折,令散热模块损毁无法应用等问题者。以上所述,已知之散热模块结构,其具有下列之缺点-1. 结构强度不稳固。2. 热传导效率不佳。3. 散热效果较不彰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创作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增加 散热模块结构强度的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本创作之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可增加散热模块热传导效能的 散热模块结构单元。本创作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包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复数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间隔排列形成,且每一散热鳍片具有至少两凹口;一散热基座,具有至少两支臂,该等支臂分别对应嵌接前述凹口;及至少一热导管,具有一传导部及一散热部,该散热部系穿接于 该散热鳍片组,该传导部触接该散热基座。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支臂远离散热基座之一端具 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对该散热鳍片组远离该散热基座的一侧, 用以抵压该散热鳍片组。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延伸部的一端为固定端,另 一端为自由端,前述固定端与该支臂固定,前述自由端设一凸块, 前述凸块系与相对该散热鳍片之一凹孔相嵌固定。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固定端系由该支臂延伸形成。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固定端连结该支臂。 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凹口设于该散热鳍片之相对两侦u。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凹口彼此相对。 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凹口彼此不相对。 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支臂与该凹口为紧配合的嵌接。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各支臂具有至少一折边,前 述折边朝该支臂的相对方向凸伸。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凹口两侧分设一插槽,该折 边对应插接该插槽。所述之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支臂与散热基座可为一体及 /或采分离方式形成者。本创作具有下列之优点1. 具有大幅增加结构强度之特性。2. 增加导热效率。3. 散热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系习知之散热模块结构示意图2系本创作之强化模块结构之分解示意图3系本创作之强化模块结构之组合示意图4系本创作之另一强化模块结构之分解示意图5系本创作之另一强化模块结构之组合示意图6系本创作之另一强化模块结构之分解示意图7A系本创作之另一强化模块结构之组合示意图7B系本创作之另一强化模块结构之剖面示意图。附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散热鳍片组20,散热基座40,散热鳍片201,支臂410,凹 口 203,延伸部411,穿孔204, 固定端413,插槽205,自由端 414,第一折边206,凸块415,第二折边207 ,凹孔417,热导 管30,折边418,传导部301,凹槽420,散热部302。 实施方式本创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 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2、图3所示,本创作系一种强化散热模块结构 单元,在本创作之一较佳实施例中,系包括一散热鳍片组20、 一散热基座40及至少一热导管30,前述散热鳍片组20系具有复数散 热鳍片201,该等散热鳍片201间隔排列形成,且每一散热鳍片201 具有至少两凹口 203及至少一穿孔204,各该穿孔204系用以供前 述热导管30所穿设。该凹口 203系设于前述散热鳍片201之相对两侧,其中前述凹 口 203系可为彼此相对及彼此不相对之其中任一;在本较最佳实施 例中,前述凹口 203系以彼此相对说明表示,惟本创作实际实施时, 并不局限于此。另者,前述散热鳍片201之凹口 203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折边 206及一第二折边207,前述第一折边206及第二折边207之底面 系分别抵接另一散热鳍片201之一侧端面。前述热导管30系包含一传导部301及一散热部302,前述传导 部301系触接该散热基座40,前述散热鳍片组20系套设于前述散 热部302;前述散热基座40具有至少两支臂410及至少一凹槽420, 其中该凹槽420系用以容置该传导部301,而该等支臂410则系分 别对应嵌接前述散热鳍片之凹口 203,并且前述支臂410与该凹口 203可系为紧配合的嵌接。再者,前述散热基座40相对该散热鳍片组20之另面系与至少 一发热单元接触,其中前述发热单元系为如中央处理器。当前述发 热单元产生热源时,该散热基座40系将热源传递给该热导管30之传导部301 ,以及透过前述支臂410将热量均匀分布地传导给前述 散热鳍片组20之散热鳍片201,前述热导管30之传导部301系将 热量传递给该散热部302,再经由前述散热部302将热源传导给予 串设其上之散热鳍片组20,其中前述支臂410不仅可传递部分之热 源给散热鳍片组20,另一方面系可大幅地增加前述散热基座40与 散热鳍片组20及热导管30的结合之结构强度,进而提升热传导效 能以及增强结构组合强度,以使散热模块具有绝佳之散热效能及结 构强度者。接着续一并参阅第图4、图5所示,系为本创作之另一较佳实 施例,该其整体结构及组件间连结关系大致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在 此不另外赘诉相同处,在本实施例中相较前一实施例不同处为前述 支臂410远离该散热基座40之一端具有一延伸部411,前述延伸部 411相对该散热鳍片组20远离该散热基座40之一侧,且其用以抵 压该散热鳍片组20。前述延伸部411之一端为固定端413,另一端为自由端414, 前述自由端414设一凸块415,并前述散热鳍片与该凸块415相对 应之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散热模块结构单元包括: 一散热鳍片组,具有复数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间隔排列形成,且每一散热鳍片具有至少两凹口; 一散热基座,具有至少两支臂,该等支臂分别对应嵌接前述凹口;及 至 少一热导管,具有一传导部及一散热部,该散热部系穿接于该散热鳍片组,该传导部触接该散热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勋张立冬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