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及充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594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包括箱体,两个分别用于压合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压合机构,两块导电块;所述的压合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上方;所述的导电块,设置在箱体上,用于通过动力电缆与充电柜电气连接;两块导电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压合机构的下方,通过两个压合机构可分别将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应压合在两块导电块上,实现充电柜与待充放电锂电池的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正、负极分开压合,能有效避免正负极短路问题;以免一次把正负极同时压合,一只手控制正、负极,另一只手压合压杆不易操作,并且已接好的端子容易从卡槽滑落导致正负极短路。接好的端子容易从卡槽滑落导致正负极短路。接好的端子容易从卡槽滑落导致正负极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及充放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辅助工具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及充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由多块电芯串/并联组合而成,整体电压高,在配合用充放电柜进行充放电时需要将正负极接入到充电柜上,传统方法是通过手工包胶形式分别将正负极包在一起或者治具一次性压合正负极上电(治具一次性压合正负极的方案图详见图1),存在操作效率低且一次性压合正负极连接不稳固导致正负极短路问题,同时压合正负极,会出现正极和负极中其中一极未压合到位的情况,此时则需要重新压合,直至两极被同时压合到位,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一次性压合电池的正负极,存在一定危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及充放电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包括箱体,两个分别用于压合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压合机构,两块导电块;
[0006]所述的压合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上方;
[0007]所述的导电块,设置在箱体上,用于通过动力电缆与充电柜电气连接;
[0008]两块导电块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压合机构的下方,通过两个压合机构可分别将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应压合在两块导电块上,实现充电柜与待充放电锂电池的电气连接。
[0009]使用本技术之前,连接电池正负极和充放电柜的正负极,采用人工包胶, 4分钟才能完全包好接好正负极,并且还容易把正负极接反,极容易导致短路。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工具之后,正极和负极分别用压合机构压合的方式,操作仅需要不到5s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10]本技术中将正、负极分开压合,能有效避免正负极短路问题;以免一次把正负极同时压合,一只手控制正、负极,另一只手压合压杆不易操作,并且已接好的端子容易从卡槽滑落导致正负极短路。
[0011]优选地,所述的导电块连通箱体的内部,在所述的箱体的后方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的动力电缆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导电块电气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机构包括支撑板、压线柱、用于抬起或下放压线柱的联动机构;
[0013]所述的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箱体上方;
[0014]所述的联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
[0015]所述的压线柱设置在导电块与联动机构之间,且压线柱的一端与联动机构的底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U形底座、L形把手、第一中间件、第二中间件;
[0017]所述的U形底座固定设置在支撑板远离箱体的一端;
[0018]所述的L形把手的一端与U形底座的远离箱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0019]所述的第一中间件的一端与L形把手的直角可转动连接;
[0020]所述的第一中间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中间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0021]所述的U形底座的靠近箱体的一端设有套筒;
[0022]所述的第二中间件可滑动的设置在套筒中,且另一端与压线柱的一端连接。
[0023]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合机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脚,所述的固定座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箱体的顶部,使得所述的固定座与箱体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
[0024]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惯用顶部与底部的第二通孔;所述的压线柱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通孔中。
[0025]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的边沿设有U形缺口;所述的导电块设置在U形缺口中;所述的压线柱可将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压合在U形缺口中的导电块上。
[0026]优选地,所述的箱体包括由一个顶面、四个侧面围成的箱体本体,和底盖;
[0027]所述的底盖的一侧与其中一个侧面铰接。
[0028]再进一步地,在箱体本体与底盖非铰接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将箱体本体与底盖锁紧的锁紧机构。
[0029]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充电柜、电池管理装置;
[0030]所述的电源管理装置设置在箱体的空腔内部;
[0031]所述的电源管理装置的第一引脚用于与待充放电锂电池的电源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0032]所述的电源管理装置的第二引脚与充电柜通信连接;
[0033]所述的压合机构与充电柜电气连接;
[0034]当充放电时,压合机构合并使得充电柜能与待充放电锂电池电气连接。
[0035]优选地,在箱体的前端设有用于露出电池管理装置接口的缺口。
[003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7]使用本技术之前,连接电池正负极和充放电柜的正负极,采用人工包胶, 4分钟才能完全包好接好正负极,并且还容易把正负极接反,极容易导致短路。使用本技术所述的工具之后,正极和负极分别用压合机构压合的方式,操作仅需要不到5s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38]本技术中将正、负极分开压合,能有效避免正负极短路问题;以免一次把正负极同时压合,一只手控制正、负极,另一只手压合压杆不易操作,并且已接好的端子容易从卡槽滑落导致正负极短路。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的侧视图。
[0040]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的主视图。
[0041]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0042]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待充放电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1

箱体本体、2

底盖、3

支撑板、4

U形底座、5

L形把手、6

第一中间件、7

第二中间件、8

固定座、9

压线柱、10

U形缺口、11

导电块、12

锁紧机构、13

绝缘层、14

支撑脚、15

缺口、16

电源管理模块、17

锂电池模组、18
‑ꢀ
电池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0045]实施例1
[0046]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包括箱体,两个分别用于压合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压合机构,两块导电块11;
[0047]所述的压合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上方;
[0048]所述的导电块11,设置在箱体上,用于通过动力电缆与充电柜电气连接;
[0049]两块导电块1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压合机构的下方,通过两个压合机构可分别将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应压合在两块导电块11上,实现充电柜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两个分别用于压合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的压合机构,两块导电块(11);所述的压合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上方;所述的导电块(11),设置在箱体上,用于通过动力电缆与充电柜电气连接;两块导电块(1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压合机构的下方,通过两个压合机构可分别将待充放电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应压合在两块导电块(11)上,实现充电柜与待充放电锂电池的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块(11)连通箱体的内部,在所述的箱体的后方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的动力电缆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导电块(11)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合机构包括支撑板(3)、压线柱(9)、用于抬起或下放压线柱(9)的联动机构;所述的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箱体上方;所述的联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上;所述的压线柱(9)设置在导电块(11)与联动机构之间,且压线柱(9)的一端与联动机构的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充放电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U形底座(4)、L形把手(5)、第一中间件(6)、第二中间件(7);所述的U形底座(4)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远离箱体的一端;所述的L形把手(5)的一端与U形底座(4)的远离箱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中间件(6)的一端与L形把手(5)的直角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中间件(6)的另一端与第二中间件(7)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U形底座(4)的靠近箱体的一端设有套筒;所述的第二中间件(7)可滑动的设置在套筒中,且另一端与压线柱(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智王义锋
申请(专利权)人: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