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及汽车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35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及汽车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重装配机构设置第一配重作为底部配重,通过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可保证第一配重在车架上的放置稳定性,同时,在第一配重的侧壁上设置可朝向车架上的第二定位孔移动的移动定位件,当第一配重悬停在车架上时,可先驱动移动定位件移动并置于第二定位孔内,实现对第一配重的初步定位,工作人员只需对第一配重的姿态进行微调即可实现第一配重在车架上的稳定放置,无需再由下到上观察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孔,这样,既保证了第一配重在车架上的准确放置,又降低人力需求,而且大大缩短了第一配重的定位对准时间,有效提升配重的安装效率。有效提升配重的安装效率。有效提升配重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及汽车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及汽车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为了保证汽车起重机进行起重时的平衡性,使得起重过程中汽车起重机保持稳定,通常会在汽车起重机上安装底部配重和活动配重,而底部配重的安装固定,是通过配重底壁的安装孔与汽车起重机车架上的安装座进行配合连接来实现的。
[0003]因此,为了保证安装孔和安装座的精准配合,在进行底部配重安装时,提升机构将底部配重悬停在车架上方,需要观察安装孔和安装座的对应情况,同时对底部配重的姿态进行调整,实现安装孔和安装座的对准,而安装孔位于底部配重的底壁上,这需要一名工作人员调节底部配重的姿态,另一名工作人员由下到上观察安装孔和安装座的对应情况,使得底部配重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这极大地降低了配重的安装效率,且大大增加了人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提升配重的安装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需求。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包括第一配重、定位座和移动定位件,所述定位座用于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第一配重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座用于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移动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定位件用于朝向所述车架移动,并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二定位孔内。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配重装配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第一配重作为底部配重,在第一配重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同时,将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座设置在用于放置第一配重的车架上,这样,当第一配重放置在车架上时,定位座对应放置于第一定位孔内,保证了第一配重在车架上的放置稳定性;将移动定位件设置在第一配重的侧壁上,将与移动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设置在车架上,移动定位件可朝向车架移动,并置于第二定位孔内,在进行第一配重的放置时,当第一配重悬停在车架上时,先调整第一配重的姿态,使得移动定位件对准第二定位孔,驱动移动定位件移动并置于第二定位孔内,可实现对第一配重的初步定位,此时,在移动定位件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定位下,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孔的对应关系已基本确定,工作人员无需再去由下到上观察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孔,只需使第一配重继续下降,最终放置在车架上即可,既保证了第一配重在车架上的准确放置,又避免增加工作人员去由下到上地观察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孔的对准情况,降低人力需求,而且大大缩短了第一配重的定位对准时间,有效提升配重的安装效率。
[0007]可选地,所述移动定位件包括安装架和连接轴,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配重配合形成安装槽,所述连接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用于沿
所述安装槽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二定位孔移动。
[0008]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槽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放置槽,所述连接轴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定位件还包括把手和限位件,所述把手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轴一体成形,所述把手用于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槽的下方,所述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同轴设置的滑动孔,所述连接轴用于穿过所述滑动孔。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或条形。
[0010]可选地,所述定位座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定位座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0011]可选地,所述定位座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定位座至少为两个,所述定位座用于间隔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用于一一对应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0012]可选地,所述配重装配机构还包括提升筒,所述提升筒设于所述第一配重的上端面,且与所述第一配重一体成形,所述提升筒上设有缺口,所述提升筒用于通过所述缺口与提升机构驱动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提升筒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数量相同,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配重装配机构还包括第二配重,所述第二配重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配重用于置于所述第一配重上,所述提升筒用于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起重机,包括车架和如上所述的配重装配机构。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汽车起重机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配重装置机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装配机构与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所示A的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第一配重;11

第一定位孔;2

定位座;3

移动定位件;31

安装架;32

连接轴;33

把手;34

限位件;4

车架;5

第二定位孔;6

提升筒;6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
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重1、定位座2和移动定位件3,定位座2用于设置在车架4上,第一配重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定位座2用于置于第一定位孔11内,移动定位件3设置在第一配重1的侧壁上,移动定位件3用于朝向车架4移动,并置于车架4上的第二定位孔5内。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配重1作为底部配重,在第一配重1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定位孔11,同时,将与第一定位孔11相配合的定位座2设置在用于放置第一配重1的车架4上,这样,当第一配重1放置在车架4上时,定位座2对应放置于第一定位孔11内,保证了第一配重1在车架4上的放置稳定性。
[0026]同时,还将移动定位件3设置在第一配重1的侧壁上,将与移动定位件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5设置在车架4上,移动定位件3可朝向车架4移动,并置于第二定位孔5内。这样,在进行第一配重1的放置时,当第一配重1悬停在车架4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重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重(1)、定位座(2)和移动定位件(3),所述定位座(2)用于设置在车架(4)上,所述第一配重(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所述定位座(2)用于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内,所述移动定位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1)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定位件(3)用于朝向所述车架(4)移动,并置于所述车架(4)上的第二定位孔(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定位件(3)包括安装架(31)和连接轴(32),所述安装架(31)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1)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配重(1)配合形成安装槽,所述连接轴(32)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用于沿所述安装槽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二定位孔(5)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动槽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放置槽,所述连接轴(32)沿所述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定位件(3)还包括把手(33)和限位件(34),所述把手(33)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轴(32)一体成形,所述把手(33)用于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限位件(34)设置在所述第一配重(1)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槽的下方,所述限位件(34)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同轴设置的滑动孔,所述连接轴(32)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鹏荆凯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