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2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上模组件以及驱使上模组件升降的主液压油缸,上模组件包括可升降的上模内芯;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可移动的滑台,滑台上设有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内芯;所述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下模内芯与上模内芯配合工作;所述滑台朝向上模组件一侧设有缓冲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模具设置上模、下模分离的形式,混凝土成品置于在上模外框内,上模外框上移,即可实现快速脱模;混凝土成品可暂存在缓冲平台上,在脱模的同时,下模能够填充新的混凝土料浆,两者同步进行,节省设备空置时间,提高混凝土成品的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压力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压力成型设备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和添加物挤压成型所需形状的设备。常规的成型设备采用单模方案,放料、取成品在同一个模具内,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压力成型结束后,需要等待成品从模具外框内部取出后才能再次填料进行下一次生产,使得成品的生产速度较慢。为了加快生产混凝土制品,有些成型设备上布置了多个模具,利用多个模具交替进入压机进行压力成型,从而提高生产速度。但是,这种设备上需要较多模具进行轮转,机械结构复杂,成本投入高,普及率低。
[0003]同时,在成品生产中需要用较大的压力将混凝土挤出水分,压力同时作用在混凝土和模具外框,将使得成品和模具外框共同发生形变并改变设计配合公差,最终导致成品无法从模具中脱出,容易在自动化生产作业中造成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及方法,可以快速脱模,高速生产大尺寸高强度混凝土产品。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上模组件以及驱使上模组件升降的主液压油缸,上模组件包括可升降的上模内芯;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可移动的滑台,滑台上设有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内芯;所述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下模内芯与上模内芯配合工作;所述滑台朝向上模组件一侧设有缓冲平台。
[0006]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一滑轨,滑台置于滑轨上,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摆动液压油缸,摆动液压油缸用于驱动滑台沿滑轨来回移动。
[0007]优选地,还包括刮料组件,刮料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与上模组件之间;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板和刮板气缸,刮板气缸竖向设置,刮板由刮板气缸驱动;所述刮板与下模组件配合工作。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向上模组件移动时,刮板下移,可以刮去在下模外框上表面附着的残余混凝土料。
[0008]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模外框和多个下模液压油缸,下模内芯置于下模外框内,下模外框安装在下模液压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上。
[0009]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上固定一承重平台,主液压油缸固定在承重平台上;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模外框和多个上模液压油缸,上模内芯置于上模外框内;所述上模内芯和上模液压油缸固定在主液压油缸的龟背上,上模外框安装在上模液压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上。
[0010]优选地,所述承重平台上还固定有液压油箱,液压油箱两侧分别安装主油泵和辅
助油泵,主油泵通过第一液压管道连通主液压油缸和上模液压油缸,辅助油泵通过第二液压管道连通下模液压油缸。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初始状态,混凝土投料系统向下模外框中投放混凝土混合料;
[0013]2)投料完成后,滑台带动下模组件移动至上模组件下方,即下模外框与上模外框位置相对;此时,若缓冲平台上存在混凝土成品,则被外部取料机械手取走;
[0014]3)上模外框下降,上模外框与下模外框接触后,继续带动下模外框下降,直至下模外框下降到底,上模外框停止下降,此时混凝土混合料被压入上模外框中;
[0015]4)主液压油缸驱使上模内芯下降,与下模内芯配合,压制混凝土成品;
[0016]5)混凝土成品压制成型后,主液压油缸停止加压,混凝土成品置于上模内芯和上模外框中,从下模内芯处脱模;
[0017]6)主液压油缸驱使上模组件上移,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回到原位,进行下一轮投料;
[0018]7)此时缓冲平台被移动至上模外框正下方,主液压油缸驱使上模组件下降,使得上模外框正好触碰到缓冲平台上表面,上模外框上升,混凝土成品脱模并被落在缓冲平台上;
[0019]8)重复上述步骤2)~7),直至工作结束。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向上模组件移动过程中,刮板气缸驱使刮板下移,下模组件移动过程中,刮板将下模外框上表面附着的残余混凝土混合料刮去。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将模具设置上模、下模分离的形式,混凝土成品置于在上模外框内,上模组件可带动混凝土成品上移,脱离下模,且上模外框上移,即可脱出混凝土成品,从而实现快速脱模;
[0023]2、混凝土成品可暂存在缓冲平台上,在脱模的同时,下模能够填充新的混凝土料浆,两者同步进行,节省设备空置时间,提高混凝土成品的生产效率;3、利用混凝土成品成型的时间,外部取料机械手可以夹取上一轮的混凝土成品,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承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平台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为:底座1、立柱11、滑轨12、摆动液压油缸13、摆动杆14、承重平台2、液压油箱21、主油泵22、主液压油缸3、龟背31、上模组件4、上模内芯41、上模外框42、上模液压油缸43、通气孔44、真空风机5、滑台6、下模组件7、下模内芯71、下模外框72、下模液压油缸73、缓冲平台8、安装支架81、缓冲弹簧82、缓冲面83、刮料组件9、刮板91、刮板气缸92、混凝土成品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2]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上设有四根立柱11,立柱顶部固定有承重平台2,承重平台2下部安装一个主液压油缸3,主液压油缸的龟背31两侧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套在四个立柱11上,主液压油缸3可驱使龟背31沿四个立柱11升降,保证升降的平稳性。上模组件下方为成型区,成型区一侧为填料区,另一侧为取料区,取料区可以设置取料机械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方设有上模组件以及驱使上模组件升降的主液压油缸,上模组件包括可升降的上模内芯;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可移动的滑台,滑台上设有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内芯;所述滑台带动下模组件向上模组件一侧移动,下模内芯与上模内芯配合工作;所述滑台朝向上模组件一侧设有缓冲平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一滑轨,滑台置于滑轨上,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摆动液压油缸,摆动液压油缸用于驱动滑台沿滑轨来回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料组件,刮料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与上模组件之间;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板和刮板气缸,刮板气缸竖向设置,刮板由刮板气缸驱动;所述刮板与下模组件配合工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模外框和多个下模液压油缸,下模内芯置于下模外框内,下模外框安装在下模液压油缸的第一活塞杆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上固定一承重平台,主液压油缸固定在承重平台上;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模外框和多个上模液压油缸,上模内芯置于上模外框内;所述上模内芯和上模液压油缸固定在主液压油缸的龟背上,上模外框安装在上模液压油缸的第二活塞杆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混凝土压力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伟兴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