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21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储存箱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搅拌轴、混料绞龙和搅拌板转动,此时混料绞龙可将油墨向上翻滚,同时通过搅拌轴的转动,即可形成较好的混合效果,并且由于设置两组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使得传动齿轮同步带动两组转轴转动,再通过搅拌板可对混料绞龙外侧的油墨进行搅动,进而提高搅拌混合的效果,从而使得油墨处于持续搅拌混合状态,进而达到了较好的加热均匀性,提高了油墨的使用质量。提高了油墨的使用质量。提高了油墨的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UV油墨加热
,特别涉及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UV油墨已经涵盖胶印、丝网、喷墨、移印等领域,传统印刷界泛指的UV是印品效果工艺,就是在一张印上你想要的图案上面裹上一层光油,主要是增加产品亮度与艺术效果,保护产品表面,其硬度高,耐腐蚀摩擦,不易出现划痕等,有些复膜产品现改为上UV,能达到环保要求。由于印刷过程中由于原墨粘度较高,常添加稀释剂来降低粘度提高其印刷适性,但是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中添加稀释剂并不能很好地调节油墨粘度,UV油墨的印刷适性降低,导致印品质量降低,容易发生印刷事故;
[0003]目前部分印刷企业通过添加大量稀释剂来调节粘度,但是该方式生产出的印品质量常达不到生产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某些印刷企业则是通过提高室温来提高油墨温度,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同时耗能较大,油墨升温并达到印刷要求的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现有的油墨加热装置只能够单纯的对桶体机箱内加热,加热期间,桶体内部油墨受热不均匀,一方面加热效率较为缓慢,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加热不均匀,进而使得桶体内部的油墨可能依然存在较为粘稠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油墨进行高效且均匀加热保温设备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储存箱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储存箱的正面左侧下端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储存箱的底部贯穿顶座设有电磁阀,所述进料斗内设有密封塞;
[000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顶盖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搅拌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均插接于储存箱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顶盖的顶部左侧,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贯穿顶盖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顶盖的底部右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齿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底部与第一搅拌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安装于传动齿轮的底部,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等间距设有搅拌轴。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立轴,所述立轴固定安装于
转轴的底部,所述立轴的外表面下端设有混料绞龙。
[00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轴的外表面上端的间距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设置于混料绞龙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固定安装于储存箱的外表面下端,所述保温外壳的内部等间距设有电热管,所述保温外壳的内部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存箱的下端均设置为铝制箱体,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监测端贯穿储存箱设置与储存箱的内侧。
[001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外壳的左侧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进出水管,所述进出水管的左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001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底部两侧,所述外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外管的正面下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001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正面下端等间距设有插孔,所述定位螺栓的后端贯穿外管插接于其中一个插孔内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第一、通过设置加热机构,使得在使用期间,首先通过进出水管将水加入到保温外壳内侧和储存箱下端外部之间,然后采用密封盖密封,再通过启动电加热管对外线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升温,从而通过水对储存箱内部的油墨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合格温度后,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此时控制开关开启电磁阀,加热完成的油墨便可从电磁阀处排出,通过水浴加热的方式加热墨缸内UV油墨,加热时调节温控开关进行温度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加热温度,并且需要保温时,可通过加热水温并与温度传感器相配合,从而辅助保持油墨的温度,并且水体的散热也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当电热管停止运行时,水体依然具有温度,便可较好的起到节能保温的作用;
[0018]第二、加热期间,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即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齿轮转动,通过传动齿轮转动,即可辅助驱动转轴转动,此时转轴带动立轴转动,即可带动搅拌轴、混料绞龙和搅拌板转动,此时混料绞龙可将油墨向上翻滚,同时通过搅拌轴的转动,即可形成较好的混合效果,并且由于设置两组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使得传动齿轮同步带动两组转轴转动,再通过搅拌板可对混料绞龙外侧的油墨进行搅动,进而提高搅拌混合的效果,从而使得油墨处于持续搅拌混合状态,进而达到了较好的加热均匀性,提高了油墨的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系统模块图。
[0023]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腿,21、外管,22、支撑杆,23、插孔,24、定位螺栓,3、顶座,4、储存箱,5、加热机构,51、保温外壳,52、电热管,53、温度传感器,54、进出水管,55、密封盖,6、顶盖,7、搅拌机构,71、驱动组件,711、驱动电机,712、传动齿轮,72、第一搅拌组件,721、转轴,722、搅拌轴,73、第二搅拌组件,731、立轴,732、混料绞龙,733、横杆,734、搅拌
板,8、进料斗,9、控制开关,10、电磁阀,11、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参考图1

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座3,顶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存箱4,储存箱4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加热机构5,储存箱4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6,顶盖6的底部设有搅拌机构7,顶盖6的顶部设有进料斗8,储存箱4的正面左侧下端设有控制开关9,储存箱4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座(3),所述顶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存箱(4),所述储存箱(4)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加热机构(5),所述储存箱(4)的顶部通过螺丝安装有顶盖(6),所述顶盖(6)的底部设有搅拌机构(7),所述顶盖(6)的顶部设有进料斗(8),所述储存箱(4)的正面左侧下端设有控制开关(9),所述储存箱(4)的底部贯穿顶座(3)设有电磁阀(10),所述进料斗(8)内设有密封塞(11);所述搅拌机构(7)包括驱动组件(71),所述驱动组件(71)设置于顶盖(6)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7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组件(72),所述第一搅拌组件(7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组件(73),所述第一搅拌组件(72)和第二搅拌组件(73)均插接于储存箱(4)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1)包括驱动电机(711),所述驱动电机(711)固定安装于顶盖(6)的顶部左侧,所述驱动电机(711)的底部输出端贯穿顶盖(6)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712),所述顶盖(6)的底部右侧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712),所述传动齿轮(712)之间通过齿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712)的底部与第一搅拌组件(72)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V油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72)包括转轴(721),所述转轴(721)固定安装于传动齿轮(712)的底部,所述转轴(721)的外表面等间距设有搅拌轴(722)。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林俞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炫丽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