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及其搅拌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58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物质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及其搅拌轮。搅拌轮包括内圈体,内侧罩板,外圈体,外侧罩板以及多个叶片。内圈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侧罩板自靠近内圈体的第一端的表面朝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内圈体越来越远。外圈体与内圈体同轴布置,内圈体的第一端伸入外圈体的内部,第二端向外延伸出外圈体。外侧罩板与外圈体靠近内圈体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外侧罩板自外圈体朝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内圈体越来越远。每个叶片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第一侧边缘与外圈体和外侧罩板相接,第二侧边缘与内圈体和内侧罩板相接。内侧罩板相接。内侧罩板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及其搅拌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物质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及其搅拌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采用可移动设备对储罐内的放射性废液沉积物进行回取清理。现有的可移动设备通常在可移动设备的前端设置搅拌装置和抽吸装置,搅拌装置用于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搅拌形成悬浮液,抽吸装置用于抽吸悬浮液。现有的可移动设备存在搅拌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的搅拌轮,该搅拌轮具有搅拌效果好的优点。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搅拌轮的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轮,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搅拌轮包括:
[0005]内圈体,内圈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6]内侧罩板,与内圈体连接,内侧罩板自靠近内圈体的第一端的周向表面朝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内圈体越来越远;
[0007]外圈体,与内圈体同轴布置,内圈体的第一端伸入外圈体的内部,内圈体的第二端向外延伸出外圈体;
[0008]外侧罩板,与外圈体靠近内圈体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外侧罩板自外圈体朝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内圈体越来越远;以及
[0009]多个呈螺旋状延伸的叶片,每个叶片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第一侧边缘与外圈体和外侧罩板相接,第二侧边缘与内圈体和内侧罩板相接,
[0010]其中,第一侧边缘自外圈体沿着外圈体的表面和外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外侧罩板的外周缘,第二侧边缘自内圈体沿着内圈体的表面和内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内侧罩板的外周缘,相邻两个叶片、外圈体、内圈体、内侧罩板以及外侧罩板共同限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道。
[0011]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包括:
[0012]底盘主体,包括底板和沿底板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
[0013]两组行走装置,对称地设置于两个侧板,配置成能够在放射性废液沉积物中行走;
[0014]至少一个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搅拌轮,设置于底板下方,配置成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搅拌形成悬浮液;以及
[0015]抽吸口,置于底板上,配置成抽吸悬浮液。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叶片的第一侧边缘与外圈体和外侧罩板相接,第二侧边缘与内圈体和内侧罩板相接,且使第一侧边缘自外圈体沿着外圈体的表面和外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外侧罩板的外周缘,第二侧边缘自内圈体沿着内圈体的表面和内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内侧罩板的外周缘,相邻两个叶片、外圈体、内圈体、内侧罩板以及外侧罩板共同限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道,使得相邻两个叶片、内圈体以及外圈体共同限定与流道连通的一侧端口(即流道的入口);相邻两个叶片、内侧罩板以及外侧罩板共同限定形成与流道连通的另一侧端口(即流道的出口)。由此,当搅拌轮在高速转动时,能够带动液体通过外圈体的端口(即,外圈体远离内圈体一侧的轴向端口)经由各流道的一侧端口进入各流道,并经由各流道的另一侧端口向外流出。
[0017]在相关技术中,叶片通常不与内圈体和/或外圈体相接,而是仅与内侧罩板和外侧罩板相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变叶片在流道入口侧的连接关系,能够提高液体在流道入口处的流速,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搅拌轮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搅拌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搅拌轮的仰视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搅拌轮的侧视图;
[0022]图4是图3所示搅拌轮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5是图3所示搅拌轮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回取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所示回取小车的仰视图;
[0026]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回取小车的仰视图;
[0027]图9是图8所示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8所示过滤罩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9]图11是图10所示过滤罩的仰视图。
[0030]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履带;
[0033]13、底板;
[0034]14、侧板;
[0035]16、驱动轮;
[0036]17、承重轮;
[0037]18、张紧轮;
[0038]19、驱动装置
[0039]21、搅拌电机;
[0040]22、搅拌轮;221、叶片;2211、第一侧边缘;2212、第二侧边缘;222、内圈体;2220、轴孔;2221、曲面段;2222、直管段;2223、配合部;2224、第一端;2225、第二端;223、内侧罩板;224、外侧罩板;225、外圈体;226、流道入口;227、流道出口;
[0041]23、保护罩;230、开孔;231、出液口;
[0042]31、抽吸泵;
[0043]32、抽吸口;
[0044]33、喷淋部;
[0045]34、过滤罩;340、收集槽;3410、过滤孔;341、盖板;3411、第一底壁;3412、第二底壁;34121、矩形面;34122、梯形扩展面;342、连接板;
[0046]40、机械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4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的搅拌轮。本申请实施例的搅拌轮可以由电机或其他动力源带动转动。
[0051]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搅拌轮22包括:内圈体222,内侧罩板223,外圈体225,外侧罩板224以及多个呈螺旋状延伸的叶片221。
[0052]内圈体22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24和第二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轮,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所述搅拌轮包括:内圈体,所述内圈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侧罩板,与所述内圈体连接,所述内侧罩板自靠近所述内圈体的第一端的周向表面朝所述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所述内圈体越来越远;外圈体,与所述内圈体同轴布置,所述内圈体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外圈体的内部,所述内圈体的第二端向外延伸出所述外圈体;外侧罩板,与所述外圈体靠近所述内圈体的第二端的端部连接,所述外侧罩板自所述外圈体朝所述内圈体的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所述内圈体越来越远;以及多个呈螺旋状延伸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边缘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外圈体和所述外侧罩板相接,所述第二侧边缘与所述内圈体和所述内侧罩板相接,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缘自所述外圈体沿着所述外圈体的表面和所述外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所述外侧罩板的外周缘,所述第二侧边缘自所述内圈体沿着所述内圈体的表面和所述内侧罩板的表面延伸至所述内侧罩板的外周缘,相邻两个所述叶片、所述外圈体、所述内圈体、所述内侧罩板以及所述外侧罩板共同限定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轮,其中,所述外侧罩板为环形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轮,其中,所述内圈体包括曲面段和与所述曲面段相接的直管段,其中,所述曲面段自所述内圈体的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延伸,且在径向上离所述内圈体的轴线越来越远,所述曲面段的母线为朝所述内圈体的轴线内凹的曲线;所述内侧罩板与所述曲面段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部平滑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穆建波鄢枭高志刚车建业杜光斐沈峥杨雪峰晏杰崔康基亓长海贺勇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