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的一面设有一开口,该壳体相邻该开口的二侧面,在接近该开口的一边角的位置处设有一旋转轴,又该二侧面在接近该旋转轴的位置处设有一定位元件; 一盖体,该盖体恰可遮蔽该开口并可盖合在该壳体上,其二相对应侧面在面对该旋转轴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轨迹槽,该轨迹槽包括一第一导道及第二导道,其中该第一导道向相邻其顶面的一边角的方向延伸,而该第二导道则向邻近其顶面的相对边角的方向延伸,该盖体在该二相对应侧面,接近该定位元件的一边角,设有一缺口。(*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朮领域本技术有关于壳体机构,尤指一种电子装置所设的一壳体,该壳体上枢设有一盖体,该盖体被掀开后,其与该壳体间呈一适当的夹角,恰可令该盖体不致于向该壳体方向掉落。背景技朮已知的一种机壳构造,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一中空的壳体1,及可盖合于该壳体1的一盖体2,其中该壳体1的一面设有一开口10,该壳体1沿着该开口10的二相对侧上,设有若干个凸状体11与一挡块12,而任二相邻的凸状体11之间,保持等间距而形成一凹槽13,此外,该盖体2的二相对侧上,设有若干个相距一定间隔的套接体21,而其表面上邻近该盖体2的二相对侧的位置处,各自嵌设一限位部22,各该限位部22的一端开露于该盖体2的外表面,而形成可被向下按压的一按压面221,而另端则延伸至该盖体2的内表面而与一弹片222的一端相邻接,各该弹片222的另端设有限位块223。当该盖体2被盖合于该开口10上,请参阅图1所示,使得各该套接体21恰位于各该凹槽13内,且各该限位块223恰位于该挡块12的一侧边时,即可令各该按压面221被向下按压,并持续保持此一动作,使得各该弹片222的另端朝向远离该盖体2的方向弯曲,各该限位块223得以远离该盖体2,此时,若将该盖体2往水平方向推移,请参阅图2所示,各该限位块223将不会受到各该挡块12的抵挡,可自各该挡块12下缘处通过,而由各该挡块12的一侧边移至另一侧边,此外,进行此一动作的同时,各该凸状体11恰可与各该套接体21相互套合,此时,若解除施加于各该按压面221上的外力,将使得各该限位块223通过各该弹片222的弹力,再次回复至原始位置处,由于各该限位块223已由各该挡块12的一侧边移至另一侧边,因此,若将该盖体2作一反向的水平推移,将使得各该限位块223与各该挡块12相互抵挡,该盖体2无法被取下而固定于该壳体1上。上述设计,虽可改善传统使用螺丝锁合方式所带来的不便与困扰,但当该壳体1内的零元件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或将新的零元件安装到该壳体1内增加一新功能时,都需要将该盖体2自该壳体上取下,并放置在相邻该壳体1的摆放位置上,如此,该盖体2及壳体1将会占用到相当大的摆放空间。又有一种机壳构造,其壳体1与盖体2的结构设计与上述的机壳构造相似,唯一不同处,仅在于该壳体1与盖体2在一相对的一端相枢接在一起,该盖体2被推离与该壳体1的卡接位置时,该盖体2将可被转动至其未与该壳体1枢接的一端,可接触到一接触面为此,而露出该开口10,以进行维修或增加新的零元件,所安装零元件时,在此一状态下,该盖体2通常已被转动至少180°,亦使得该盖体2及壳体1占用相当大的摆放空间。故,若能有一种机壳构造,当该盖体2被掀开而露出该开口时,该盖体不会占用到其它的摆放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壳体机构,尤指一种电子装置所设的一壳体,该壳体上枢设有一盖体,该盖体被掀开后,其与该壳体间呈一适当的夹角,恰可令该盖体不致于向该壳体方向掉落。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取了如下技朮方案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机构,设有一壳体,该壳体的一面设有一开口,且其相邻该开口的二侧面设有一旋转轴及一定位元件,另设有恰可遮蔽该开口并可盖合在该壳体上的一盖体,该盖体二相对应侧面在面对该旋转轴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轨迹槽,且该二相对应侧面接近该定位元件的一边角,设有一缺口,该盖体被往该旋转轴的方向推移并向上掀起时,直到该缺口抵在该定位元件上时,该盖体与该壳体间,将形成一夹角,令该盖体不致于向该开口方向掉落,如此,即可解决传统盖体占用到摆放空间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机壳构造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传统机壳构造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体自壳体上被掀开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盖体盖合在壳体上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体在壳体被推移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机构,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设有一壳体3及一盖体4,该壳体3的一面设有一开口30,该壳体3相邻该开口30的二侧面,在接近该开口30的一边角的位置处设有一旋转轴32,又该二侧面在接近该旋转轴32的位置处设有一定位元件34,而该盖体4恰可遮蔽该开口30并可盖合在该壳体3上,其二相对应侧面在面对该旋转轴32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轨迹槽40,该轨迹槽40包括一第一导道401及第二导道402,其中该第一导道401向相邻其顶面的一边角的方向延伸,而该第二导道402则向邻近其顶面的相对边角的方向延伸,换言之,该第一导道401及第二导道402组成似V字型的轨迹槽40,又该盖体4在该二相对应侧面,接近该定位元件34的一边角,设有一缺口42。该盖体4被往该旋转轴32的方向推移时,该盖体4将会先沿该第一导道401移动,使得该盖体4微向上提,直到该盖体4被移动到该第一导道401及第二导道402相接处后,该盖体4将通过本身重量,直接移动到该第二导道402的末端,此时,若再将该盖体4向上掀起,令该盖体4与该壳体3间形成一夹角,并当该缺口42抵在该定位元件34上时,该盖体4也不致于向该开口30方向掉落,如此,即可解决传统盖体占用到摆放空间的缺点。由上述可知,该轨迹槽40呈封闭状,当该盖体4与该壳体3第一次组装在一起时,可先将该盖体4盖合在该壳体3后,再将该旋转轴32安装在该壳体3上,此一种连接方式,将会导致在某些特殊状况下,需要将该盖体4与壳体3分离时,则需先将该旋转轴32取下后,才可将该旋转轴32取下,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及困扰,尤其是,该旋转轴32体积小,当其被取下后,相当容易遗失,故,在本技术中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轨迹槽40在该第一导道401及第二导道402相接的位置处设有一缺槽403,该盖体4欲自该壳体3上取下时,可直接将该盖体4向上提,令该盖体4沿该第一导道401及缺槽403移动,而将该盖体4由该壳体3上取下,而不必在先将该旋转轴32自该壳体3取出,且此一设计,当该盖体4要再盖合在该壳体3上时,该盖体4又沿该缺槽403滑入第一导道401末端,也就是说,该缺槽403的设计,有助于该壳体3与该盖体4的组装及拆卸。再者,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盖体4设有该轨迹槽40的二侧面的底缘,在其适当位置处设有逐渐向该壳体3底面及远离该第一导道401的方向倾斜的一斜边部44,该斜边部44与第一导道401的倾斜方向恰成平行状态,而该壳体3在该盖体4的底缘及斜边部44交接位置处,设有一支撑轴36,该盖体4被往该第一导道401推移,或该盖体4被盖合在该壳体3时,该盖体4将可同时利用该第一导道401与旋转轴32,及支撑轴36与斜边部44的配合,令该盖体4滑动的更顺畅。据上所述,该壳体3与该盖体4间,通过该轨迹槽40与该旋转轴32相配合,使得该盖体4可在该壳体3上转动,并透过该缺口42与定位元件34,令该盖体4被掀起后,可停止在一限定位置,且不会随意向该壳体3掉落上,另,该盖体4可利用该缺槽403,而便于组装在该壳体3上,或由该壳体3上取下,又可通过该斜边部44与该支撑轴36的搭配,令该盖体4可滑动的更顺畅,如此,不仅解决了传统盖体的缺点,同时可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一面设有一开口,该壳体相邻该开口的二侧面,在接近该开口的一边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