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滑鼠的盖板扣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12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脑滑鼠的盖板扣合结构由底座、中座盖、双按键、盖板和装有无线电装置的电路基板组成,其特征是在中座盖的中凸体的两侧壁上设有一对固定柱,并在盖板内侧设一对轴孔分别套置于中座盖的固定柱,盖板以固定柱为旋动中心轴与中座盖铰连;盖板后端制有按钮槽孔,盖板的按钮槽孔内侧上缘制有凸状扣体,在中座盖的电池存取端嵌装一个按钮,该按钮具有一扣槽,且该按钮与中座盖之间有按钮复位弹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脑滑鼠,尤其是滑鼠的盖板扣合结构。
技术介绍
无线式电脑滑鼠本体内装有一电路基板,电路基板上配置电脑滑鼠控制电路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机构组件,电路基板相关组件装在中座盖的底部,再组装底座,使电路基板定位在中座盖与底座形成的空间中。电路基板上装设发射/接收天线、载波产生器、天线驱动放大器、检波器、比较器、解码器等无线电路装置,由电路基板上的发射/接收天线将电脑鼠标讯号利用无线电波传送方式传输至电脑主机上的接收器,控制电脑主机的操作。这种无线式电脑滑鼠在进行发射电脑鼠标信号时,必须依赖电脑滑鼠内装设的电池源提供工作电压电流方可操作。无线式电脑滑鼠在中座盖设有电池容置槽,电池容置槽中配装电池,供输出电流使用。然而,所装配的电池一旦电能耗尽而需要更换电池时,必须使用起子将滑鼠壳盖锁接的螺丝予以拆解,使上、下壳盖相互分离或使上盖板与中座盖相分离后方能取出装设其中的电池,由于必须使用工具拆卸螺丝,因此十分费时间与精力,甚为不便,其间拆解动作极易伤及内部电路装置,并且容易丢失零件,甚至使整个无线电脑滑鼠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给无线滑鼠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电池的盖板扣合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底座、中座盖、双按键、盖板和装有无线电装置的电路基板组成,其特征是在无线滑鼠的中座盖的中凸体的两侧壁上设有一对固定柱,并在盖板内侧设一对轴孔分别套置于中座盖的固定柱,盖板以固定柱为旋动中心轴与中座盖铰连;盖板后端制有按钮槽孔,盖板的按钮槽孔内侧上缘制有凸状扣体,在中座盖的电池存取端嵌装一个按钮,该按钮具有一扣槽,且该按钮与中座盖之间装有按钮复位弹簧。当盖板盖合在中座盖上时,盖板的扣体滑入按钮的扣槽内,使盖板扣紧于中座盖上;当按钮被向内压按时,盖板的扣体由按钮扣槽内脱开,使盖板可向上开启,而可将电池由中座盖的电池存取端取出更换。本技术克服了传统无线式电脑滑鼠在更换电池时必须使用工具拆卸螺丝将盖板与中座盖分离、耗费时间与精力、容易丢失零件、容易伤及电路等缺陷,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工具、无需拆下任何零件,因而本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各构件的分离图;图2表示盖板底侧的立体图;图3表示中座盖的后视立体图;图4表示中座盖的底面立体图;图5表示按钮的立体图; 图6表示底座内侧的立体图图7表示本技术盖板向上开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技术的最好方式图1表示的无线电脑滑鼠包含有一电路基板10,电路基板10上配置电脑滑鼠控制电路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机构组件,电路基板10在组件组装好之后装在中座盖11的底部,再组装底座13,使电路基板10结合定位在中座盖11与底座13间所形成的空间中;底座13(参阅图6)与中座盖11的结合是通过定位柱132a、132b、132c、132d与中座盖11定位,再通过底座13的两个扣体133a和133b与中座盖11的两个扣体111c、111d(图4)相配合扣紧,中座盖11的两个螺钉柱111e和111f与底座13的螺钉位134a、134b通过螺钉的旋合;双按键18装在中座盖11上;电极弹簧19装在盖板14内侧壁面的筒槽144a和筒槽144b(参阅图2)内之后整体组装在中座盖11上,并将弹性件15、按钮复位弹簧17一并组装在中座盖11上;中座盖11顶面的中座凸体111的两侧壁面向着水平方向凸伸出一对同心的固定柱110a和110b,该固定柱110a和110b形成一对固定转轴,供盖板14铰连结合;图2表示盖板14的一侧凸伸一对延伸臂142a、142b,延伸臂142a、142b的前端分别形成轴孔141a、141b,该盖板14的轴孔141a、141b分别套置于中座盖11的中座凸体111的固定柱110a和110b;固定柱110a和110b作为掀起或覆盖中座盖11电池存取端的盖板14的旋动中心轴;盖板14围绕中座盖11的固定柱110a和110b转动的动力采用弹性件15来提供,弹性件15是一个扭簧,被容置定位在盖板14与中座盖11之间,弹性件15的前端有一盖板接触区段151、一力臂区段152、一插置定位端153、以及一圈状结构154,其中该盖板接触区段151最好呈一弯弧状结构,可紧贴在盖板14上内壁面的槽沟143内(参阅图2),弹性件15的下端插置定位端153插在中座盖11上预设的孔洞115内(参阅图3),使得该弹性件15起着固定结合定位在该中座盖11上,弹性件15的力臂区段152与中座盖11的尾部的斜面114紧贴;当盖板14在围绕中座盖11上的固定柱110a和110b转动时,弹性件15的两接触区段151和152之间的张角随之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变化,从而产生弹力施加至盖板14;在中座盖11的电池存取端11a设置一按钮16(参阅图5)嵌装在中座11上,该按钮16位于中座盖11的底缘与底座13之间所形成的开槽131中(参阅图6、图7),并可在开槽131内受操作滑动,按钮16的结构包括有多个平面(参阅图5)其中顶面164与中座盖11的槽面118b(参阅图4)相接触,按钮16的顶阶面162与中座盖11的滑移面118a相接触,按钮16的侧壁面161a与中座盖11的侧缘面116a相接触,按钮16的侧壁面161b与中座盖11的侧缘面116b相接触,按钮16的按压面167供使用者手指按压,按钮16有导柱165与中座盖11上的U形槽119a相接触,这样按钮16就可以在由中座盖11和底座13构成的滑槽131内滑动;按钮16滑动的力来自使用者的手指按力和复位弹簧17的弹力,复位弹簧17具有一圈状结构,并套在按钮16的圆柱面导柱165上,复位弹簧17的前端171顶在中座盖11的顶制面,复位弹簧17的后端172顶住按钮16的挡制面166,弹簧的下固定端173插在按钮16上的空孔洞168内,按钮16在手指力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7,使复位弹簧17产生向外的弹力,在手指撤出后,按钮16在复位弹簧17向外的弹力作用下向后移动。在产品使用时电池20、21被分别容置在这两个电池容置槽111a、111b内(图7),此时盖板14是闭合的,盖板14的闭合功能的实现是由盖板14的两个转轴孔141a和141b与中座盖11上的两个固定转轴柱110a和110b相配合产生盖板14转动的效果,盖板14的另一端的固定是通过盖板14上的两个扣体145a和145b扣持在按钮16的扣槽163内,这样盖板14就紧紧的固定起来,电池20、21也就被承置定位在电池容置槽111a、111b内,通过电路导通供应整个电路装置工作所需的电能。当电池用完后,需要换电池时,手指轻按按钮16,按钮16会被压入一预定行程,并使复位弹簧17受到压缩,盖板14的扣体145a和145b就从按钮16的扣槽163内脱开,盖板14的后端失去了压力就在弹性件15的弹力作用下由弹性件15的盖板接触区段151推动向上开启(参阅图7)。当盖板14打开,电池20、21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中座盖11的电池容置槽111a、111b内拿出,再替换新电池分别放入电池容置槽111a、111b中。然后,手指压盖板14,盖板14就会以中座盖11的固定柱110a和110b所构成的轴心向下转动,同时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本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年电子有限公司陈本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