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接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350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极接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加热一物件(例如机械加工机的旋转轴心)及一电极材料(例如无氧铜)至该物件的熔点与该电极材料的熔点之间的温度,使得该电极材料熔化并扩散进入该物件产生接合,于该物件表面形成一电极材料层。之后冷却该物件及电极材料,并机械加工该电极材料层形成一电极图案。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极接合方法,不仅可有效增加电极与物件的接合强度,且由于制造过程简单,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质金属接合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钻孔自古以来即为一个重要的机械加工方法,且已进一步应用于电子产 业中,例如印刷电路板的加工。现在一般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的钻孔,除了 盲孔以外,几乎所有钻孔方法都是以机械钻孔机器来制造成孔,甚至连目前的难度较高的球门阵列封装(BGA)板的0.1mm L,都是由机械钻孔机来处理。 电路板制造厂的精密化需求给予了电路板机械钻孔机设备制造厂商突破技 术瓶颈的动力。钻孔机的原理是将旋转轴(Spindle)表面镀上一金属电极层,并在相应套 筒上设计相应线圈,以产生磁场驱动该旋转轴高速转动。通常是以电镀方式于旋转轴表面镀上铜金属层,再以车床去除或研磨掉 不必要的部分,而形成所需的电极图案。但是以电镀形成的电极图案,制作 时间较长,且电极披覆的旋转轴一般为不锈钢材质,铜电镀于不锈钢表面的 接合强度较差,因而在长时间高速旋转下,旋转轴表面的电极图案将受损, 导致钻孔机的运转较不稳定,而降低旋转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具有较佳的接合强度,且制造方法简 单,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包含下列步骤加热一物件及一电极材料,使得 该电极材料熔化并扩散进入该物件产生接合,并于该物件表面形成一电极材 料层;冷却该物件及电极材料;以及机械加工该电极材料层形成一电极图案。 例如,首先加热一物件(例如机械加工机的旋转轴心)及一电极材料(例如无氧 铜)至该物件的熔点及该电极材料的熔点之间的温度,使得该电极材料熔化并扩散进入该物件产生接合,于该物件表面形成一电极材料层。之后冷却该物 件及电极材料,并机械加工该电极材料层形成一 电极图案。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于一真空环境下进行,其真空度介于1至1(y5托耳(Torr)。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以获得较佳的接合强度,其制造方法简 单,可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附图说明图1至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铜电极与不锈钢轴心的界面金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O旋转轴12轴端部14凹槽16渐扩部分18电极图案71工具管73旋转轴ll轴身13凸缘15工具管17空隙19无氧铜柱72电极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将通过附图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以下将以一转速可达160,000RPM的高速PCB钻孔机轴心为例,说明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 一旋转轴IO包含一轴身11及一轴端部12。该 轴身11表面欲制作一电极图案,用以提供旋转轴10的驱动力。该旋转轴10 由车刀加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其采用不锈钢或铁基合金材质。另外, 根据所需的电极图案,先铣削或车削出相应凹槽14,该凹槽14的深度约在 0.5~2mm之间。参照图2,该轴端部12与轴身11交接处焊接一凸缘13,以供后续的电极接合加工之用。本实施例后续于旋转轴10表面制作电极的材料采用铜金属或铜合金,本实施例采用无氧铜柱,其直径约介于3mm至8mm之间。将旋转轴10及 无氧铜柱加以清洗,以去除表面脏污及杂质。之后,将一工具管(治具管)15的底部和该凸缘13进行焊接,如图3 所示。该工具管15可由不锈钢或其它种类的钢材所制成,其包含一由小至 大的渐扩部分16,使得管口部分具有较大的口径。图4为该工具管15管口 的示意图,该工具管15的管壁与旋转轴IO之间形成空隙17,可置入多支无 氧铜柱19,本实施例中无氧铜柱19的总重量约700克。之后,将包含该旋转轴10及无氧铜柱19的工具管15置于真空炉中加 热至1080至1200'C之间,并维持约20至120分钟,使得无氧铜柱19熔化 形成无氧铜溶液,并且通过熔解及扩散作用,于该旋转轴10表面附着接合 一无氧铜金属层。较佳地,该真空炉的真空度约在1至10—5托耳之间,且可 通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或氢气、 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以减少空气中 的氧气侵入,防止氧化。之后,去除(例如车除)工具管15,并可利用车削、铣切、研磨或抛光等 技术将凹槽14表面以外的无氧铜金属层去除,而形成所需的电极图案18。依据Fick的扩散定律所示/二-D宇,其中J为扩散通量,D为扩散系数,而宇为扩散浓度梯度。扩散系数D可由下式表示D-ZV—募,其中D。为扩散常数,i 为气体常数,^为扩散激活能,r为绝对温度。由Fick的扩 散定律可知,扩散系数D与温度r呈指数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D将急剧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加热至最高120(TC以增加扩散速率 及扩散质量。另外,因不锈钢轴身的固相线(Solidus)约为1200°C,故此处加 热温度必须低于1200。C以防止旋转轴IO局部熔化而造成损坏或变形。上述 制造方法可归纳成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首先将轴心(旋转轴)进行加工,并 形成与电极相应的凹槽。其次进行轴心和无氧铜的清洗。之后,将工具管和 轴心的凸缘焊接,并将无氧铜置于工具管和轴心间的空隙, 一并加热至无氧 铜的熔点以上,以此利用熔解及扩散现象将轴心表面形成一无氧铜金属层。 接着,将工具管车除,并去除凹槽位置以外的无氧铜金属层,以形成所需的电极图案。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的示意图,其采用新工具工艺设计。本实施例采用一工具管71,先将电极材料(例如无氧铜柱或颗粒)72放 置于该工具管71中,并加热使得该电极材料72熔化成液态。之后,再将轴 心或旋转轴73置入该液态状的电极材料72中,通过熔解及扩散作用,于该 旋转轴73表面接合一电极材料层(例如无氧铜金属层)。本实施例相较于图1 至5所示,因先将电极材料熔化,其放置电极材料(如无氧铜柱)所需的空间 较小,故除了工具管71可制作的较小外,亦可减少电极材料72所需的量或 数目。另外,由于所需电极材料72较少,故加热的速度可加快,而进一步 縮短制造时间。较佳地,该工具管71采用熔点高于电极材料的陶瓷或金属 材料制成,其内部表面可涂布脱模剂。当加工件冷却后,该旋转轴73可与 其表面的电极材料72 —并从该工具管71中抽出,该工具管71可重复使用。图8为不锈钢的旋转轴IO及铜电极图案18的界面金相示意图,其中显 示铜扩散至旋转轴10的深度可达约65/zm,即电极图案18已扩散深入旋转 轴10的表面,因此两者间具有良好的接合强度。实际应用上,铜扩散至旋 转轴10的深度以超过30 //m为佳,且至少需超过10//m。上述以钻孔机的旋转轴为例(但非限制)进行说明,而其它采用相同或类 似的机械加工机(例如成型机)的物件,或其它异质材料接合的应用,也在本 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通过熔化及高温扩散原理将异质电极接合于例如旋转轴的物件 上,不仅可有效增加电极与物件的接合强度,且由于制造过程简单,可降低 成本提高效益,而得到广泛应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 可能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 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 本专利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包含下列步骤加热一物件及一电极材料,使得该电极材料熔化并扩散进入该物件产生接合,并于该物件表面形成一电极材料层;冷却该物件及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接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加热一物件及一电极材料,使得该电极材料熔化并扩散进入该物件产生接合,并于该物件表面形成一电极材料层; 冷却该物件及电极材料;以及 机械加工该电极材料层形成一电极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锦煌蔡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达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