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焊接炉的气体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08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机台上设有供放置被加工物的转盘,并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罩;其中,该加热罩是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上、下加热板,在上加热板上设有通气导管,以及若干与通气导管相通引的气孔,该气孔设在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的一侧,经由通气导管输入气体并通过上加热板的预热作用,最后由气孔喷向被加工物。(*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应用在电子元件焊接作业的焊接炉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气体预热装置,可增加焊接炉的加热功率,并使焊接炉的加热区可维持一定的高温。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一俗称隧道式焊接炉的结构示意图,其焊接炉主要是由一输送带10用以运送碳盘30以直线方式运送,并配合在输送带10的运送行程处设有一供输送带10通过的加热舱20,所欲进行焊接作业的电子元件则是在上过锡膏以后固定在碳盘30上,其载有电子元件及锡膏的碳盘30即经由输送带10的运送而通过加热舱20,以利经由加热舱20的高温作用,完成诸如SMT、SMA、SMB的电子元件焊接作业。由于,电子元件与锡膏必须确实受到焊接炉的高温作用方可进行焊接,故必须具有足够加热行程的加热舱20用以将电子元件及锡膏加热至所需的工作温度,另外通过加热舱20的电子元件又必须在经过适度的冷却方能使其焊接结构确实固定,因此在一定的运送速度下,其输送带10的总长度必须足以满足电子元件通过加热舱20所停留的时间,以及在电子元件通过加热舱20后仍须持续停留在输送带10上的冷却时间。惟,在空间有限的加工作业环境下,长距离的加热舱20以及输送带10的设备将占去极大的空间,而不利于加工环境的空间规划,且若是以放慢运送速度的方式延长加热舱20对电子元件的加热间,则将使整体焊接作业的产能降低,且其停留在输送带10上的碳盘数量亦相对增加,更将造成过度的成本支出;再者,当电子元件通过加热舱20时,因电子元件及锡膏的碳盘30上含有部分特定金属(如铜),在加热至高温过程中会产生氧化反应,故一般会通入气体,如氮气,以产生抗氧化的作用;唯,一般通人的氮气的装置,并无经过预热而直接喷洒在电子元件的表面,会略为降低加热舱20的温度同时降低加热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转盘式焊接炉的气体预热装置,主要是在机台上设有供放置被加工物的转盘,并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罩,构成一经由转盘的圆周路径获致足够的工作行程,使被加工物确实完成加热、冷却步骤的焊接炉结构。其中,加热罩是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上、下加热板,在上加热板上设有通气导管,以及若干与通气导管相通引的气孔,该气孔是设在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的一侧,经由通气导管输入气体并通过上加热板的加热作用,最后由气孔喷向加工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盘式焊接炉的气体预热装置,是由一用以供装设各相关组件机械结构的机台为整体焊接炉主体;其中,机台上轴设有一转盘用以供被加工物的承置,并受驱动组件的带动以稳定的速度旋转,而机台中环设有至少一加热罩,其配设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用以对被加工物进行加热,以及一包复在转盘外围的外环罩,以构成一经由转盘的圆周路径获致足够的工作行程,让被加工物确实完成加热、冷却步骤的焊接炉结构;该加热罩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上、下加热板,在上加热板上设有通气导管,以及若干与通气导管相通引的气孔,该气孔设在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的一侧,经由通气导管输入气体并通过上加热板的加热作用,最后由气孔喷向加工物。该通气导管输入的气体为氮气。该转盘的圆周以放射状方式配设有若干组托架,各组托架设有一对伸出的臂杆,以由臂杆将被加工物托撑。该转盘的底部设有气压缸,由气压缸推引转盘靠近加热罩的上、下加热板。该加热罩的上、下加热板为电热板的型式。该外环罩在开放区段两侧的通道处,设有受气压缸驱动的闸板。该用以驱动转盘旋转的驱动组件是在转盘的下位处设有一与沿着转盘切线配置的第一滑轨,以及在第一滑轨上套设有一沿着转盘径向配置的第二滑轨,该第二滑轨上套设有爪体,另外设有分别用以推动第二滑轨沿着转盘切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推动爪体沿着转盘径向往复移动的气压缸,该转盘的底面则环设有照被加工物间距配置的短柱,由爪体扣住短柱再朝向转盘旋转方向推动,使转盘以步进方式旋转进料。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隧道式焊接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焊接炉外观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加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及图5为本技术中转盘的上下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转盘的旋转结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转盘的旋转动作示意图。图号说明10、输送带20、加热舱30、碳盘40、机台50、转盘51、驱动组件511、第一滑轨512、第二滑轨 513、爪体514、短柱52、驱动盘60、加热罩61、上加热板62、下加热板63、通气导管64、气孔70、外环罩72、开放区段73、通道75、闸板80、托架81、臂杆90、气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本技术转盘式焊接炉的气体预热装置,其整体焊接炉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及图3所示,是由一机台40为供装设各相关组件的机械结构主体,在机台40上轴设有一用以供承置被加工物的转盘50,转盘50的圆周是以放射状方式配设有若干组托架80,各组托架80设有一对伸出的臂杆81,以由臂杆81将被加工物托撑,其转盘50受如图6所示的驱动组件51带动,而以步进方式旋转,如图7所示,其驱动组件51是在转盘50的下位处设有一与转盘50同轴但直径较小的驱动盘52.,而该驱动盘52的下位处设有一与沿着转驱动盘52切线配置的第一滑轨511,以及在第一滑轨511上套设有一沿着驱动盘52径向配置的第二滑轨512,第二滑轨512上并套设有一爪体513,另外设有分别用以推动第二滑轨512沿着驱动盘52切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推动爪体513沿着驱动盘52径向往复移动的气压缸90,其驱动盘52的底面则环设有照被加工物间距配置的短柱514,由爪体513扣住短柱514再朝向币动盘52旋转方向推动,如图7所示,以达到使转盘50以步进方式旋转进料的动作效果。请同时配合参照图4及图5所示,整体焊接炉是在被加工物随转盘50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罩60,用以对被加工物进行加热,如图5所示,其加热罩60是在被加工物随转盘50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可形成辐射热型式的上加热板61以及电热板型式的下加热板62,各被加工物即以通过上、下加热板61、62的方式进行加热,且其转盘50的底部设有气压缸90,由气压缸90推引转盘50靠近加热罩60的下加热板62(如图5及图6所示),利用上加热板61的辐射热以及接触下加热板62所形成的传导热,以符合被加工物的加热需求。如图3所示,在加热罩60的上加热板61设有通气导管63,以及若干与通气导管63相通引的气孔64,该气孔64设在上加热板61与下加热板62相对的一侧,经由通气导管63输入气体(如氮气)并通过上加热板61的加热作用,最后由气孔64喷向加工物,以降低氧化的现象,同时通过气体通过上加热板61的预热作用,不需另外的加热组件对气体加热,更使加热罩60的温度可维持一定的高温,增加加热功率。又,整体转盘50的外围包复有一外环罩70,如图3及图4所示,外环罩70在被加工物随转盘50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一朝向机台40内部凹设的开放区段72,并在该开放区段72的两侧设有供被加工物通过的通道73,以由开放区段72作用被加工物进出焊接炉的空间,并且在开放区段72两侧的通道73处,设有受气压缸90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盘式焊接炉的气体预热装置,是由一用以供装设各相关组件机械结构的机台为整体焊接炉主体;其中,机台上轴设有一转盘用以供被加工物的承置,并受驱动组件的带动以稳定的速度旋转,而机台中环设有至少一加热罩,其配设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用以对被加工物进行加热,以及一包复在转盘外围的外环罩,以构成一经由转盘的圆周路径获致足够的工作行程,让被加工物确实完成加热、冷却步骤的焊接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罩在被加工物随转盘的旋转所通过的路径处设有上、下加热板,在上加热 板上设有通气导管,以及若干与通气导管相通引的气孔,该气孔设在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宏杜立中
申请(专利权)人:同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