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19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包括箱体、两个箱门、循环风机、除湿风机和多个加热器,箱体内开设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左对流壁、右对流壁和上挡板,在左对流壁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循环风道,在右对流壁与箱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循环风道,上挡板与箱体的顶部内壁之间形成上循环风道,左对流壁、上挡板和右对流壁之间形成烘干腔,左对流壁和右对流壁上均开设若干通风孔,循环风机沿前后方向间隔的安装在箱体的顶部的中间部位,多个加热器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设置在右循环风道内,除湿风机设置在箱体顶部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箱体顶部的中间部位,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的重心不向两伸偏,整体的稳定性好。定性好。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属于干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黑瓷环加工的干燥在烘箱内完成,现有的烘箱如授权公告号是CN215113581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其包括箱体、箱门、循环风机、排湿风机和台车,箱体内设置有左对流壁、右对流壁和上隔板,左对流壁和右对流壁的顶端分别与上隔板的左右两端连接,上隔板与箱体上壁之间形成上风道,左对流壁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风道、右对流壁与箱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风道,左对流壁和右对流壁上均开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通孔,左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箱体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排湿口和进风口,循环风机安装于箱体右侧的上部,排湿风机安装于箱体左侧的上部,再穿过右对流壁上的通孔进入右风道内。上述专利中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箱体上部的一侧,众所周知的是,循环风机本身的重量较大,将其安装在箱体的一侧,必然导致烘箱整体的重心偏向于安装循环风机的一侧,整个烘箱的稳定性变差,在使用状态下烘箱容易朝向循环风机的方向倾倒,上述专利公开的烘箱,通常需要采用叉车或行车对其进行移动,故其箱体的移动也较为不便;相同的问题,在授权公告号是CN21572462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也同样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烘箱由于循环风机由于安装在箱体的侧部,使整个烘箱的重心偏向一侧,烘箱整体的稳定性更好。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包括箱体、两个箱门、循环风机、除湿风机和多个加热器,箱体内开设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左对流壁、右对流壁和上挡板,左对流壁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左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左对流壁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循环风道,右对流壁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右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右对流壁与箱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循环风道,上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对流壁和右对流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上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上部前后内壁固定连接,上挡板与箱体的顶部内壁之间形成上循环风道,左对流壁、上挡板和右对流壁之间形成用于摆放待烘干的石墨瓷环的烘干腔,左对流壁和右对流壁上均开设若干贯穿其左右两侧的通风孔,循环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两个以上的循环风机沿前后方向间隔的安装在箱体的顶部的中间部位,循环风机的叶片设置于上循环风道内,多个加热器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设置在右循环风道内,除湿风机设置在箱体顶部的左侧,用于去除箱体内湿度较大的空气,在箱体顶部右侧开设有进风口,用于向箱体内补充空气,两个箱门分别转动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侧,用于打开和闭合烘干腔,在使用状态下,循环风机用于使右循环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的空气向上流动并经上循环风道流向左循环风道,并由左对流壁上的通风孔进入烘干腔与待烘干的石墨瓷环相接触后,再经右对流壁上的通风口进入右循环风道。本技术中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箱体顶部的中间部位,本技术整体的重心基本不
向两伸偏移,整体上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箱体倾倒。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左对流壁上位于烘干腔内的一侧自上而下间隔的固定有多个左支撑架,右对流壁上位于烘干腔的一侧自上而下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右支撑架,其中右支撑架的数量与左支撑架的数量相等,并且右支撑架分别与左支撑架相对应,在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之间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放置待干燥的石墨瓷环。本技术通过在左对流壁与右对流壁上分别固定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可将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由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支撑,在使用状态下将待烘干的石墨瓷环放置于支撑板上,方便在使用状态下将石墨瓷环放置于烘干腔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动风门,用于打开或者闭合进风口。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动风门,方便进风口的打开与闭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用于根据需要移动箱体。本技术在箱体的底部安装滚轮,通过滚轮的滚动,方便移动箱体,在使用前,可根据需要方便的将本技术移动至指定的位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箱体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螺杆,支撑底板设置在支撑螺杆的底端,支撑螺杆的上部与箱体的底部螺纹配合,支撑螺杆转动用于上下调整支撑底板,在使用状态下,支撑底板向下移动至由地面支撑,用于将箱体固定在地面上。本技术设置支撑座,在对石墨瓷环烘干时,由支撑座将箱体支撑在地面上,避免本技术产生移动,本技术中的支撑底板用于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支撑螺杆转动,将其转动转换为竖直移动,从而调整支撑底板的高度,在需要移动本技术时,将支撑底板向上调整至与地面脱离,而在使用状态下,将支撑底板向下调整至与地面接触即可。
[000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盲孔,并在箱体的底部固定有螺母,螺母的中心线与盲孔的中心线共线,支撑螺杆的顶端穿过螺母并伸入盲孔内,支撑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本技术通过在箱体底部开盲孔,为支撑螺杆的上下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且不会使箱体内的高温空气从箱体底部排出,螺母与支撑螺杆配合,在支撑起支撑螺杆的同时,用于支撑螺杆的上下移动。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循环风机安装在箱体顶部的中间部位,使本技术整体的重心不向两伸偏,整体的稳定性好,本技术方便移动与固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反应本技术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其中:1、箱体;2、箱门;3、循环风机;4、除湿风机;5、加热器;6、左对流壁;7、上挡板;8、左循环风道;9、右循环风道;10、上循环风道;11、烘干腔;12、通风孔;13、进风口;14、左支撑架;15、右支撑架;16、支撑板;17、电动风门;18、滚轮;19、支撑底板;20、支撑螺杆;21、盲孔;22、螺母;23、右对流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的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包括箱体1、两个箱门2、循环风机3、除湿风机4和多个加热器5,在箱体1内开设有内腔,在内腔内设置有左对流壁6、右对流壁23和上挡板7,左对流壁6和右对流壁23平行,并分别位于内腔中的左右两侧,左对流壁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1左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左对流壁6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竖直的左循环风道8,右对流壁2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1右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右对流壁23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竖直的右循环风道9,本技术中的上挡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对流壁6和右对流壁23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上挡板7的前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对开门石墨瓷环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两个箱门(2)、循环风机(3)、除湿风机(4)和多个加热器(5),箱体(1)内开设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左对流壁(6)、右对流壁(23)和上挡板(7),左对流壁(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1)左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左对流壁(6)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循环风道(8),右对流壁(2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1)右侧的前后内壁固定连接,在右对流壁(23)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循环风道(9),上挡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对流壁(6)和右对流壁(23)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上挡板(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箱体(1)上部前后内壁固定连接,上挡板(7)与箱体(1)的顶部内壁之间形成上循环风道(10),左对流壁(6)、上挡板(7)和右对流壁(23)之间形成用于摆放待烘干的石墨瓷环的烘干腔(11),左对流壁(6)和右对流壁(23)上均开设若干贯穿其左右两侧的通风孔(12),循环风机(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两个以上的循环风机(3)沿前后方向间隔的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的中间部位,循环风机(3)的叶片设置于上循环风道(10)内,多个加热器(5)沿前后方向间隔的设置在右循环风道(9)内,除湿风机(4)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左侧,用于去除箱体(1)内湿度较大的空气,在箱体(1)顶部右侧开设有进风口(13),用于向箱体(1)内补充空气,两个箱门(2)分别转动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用于打开和闭合烘干腔(11),在使用状态下,循环风机(3)用于使右循环风道(9)内经加热器(5)加热的空气向上流动并经上循环风道(10)流向左循环风道(8),并由左对流壁(6)上的通风孔(12)进入烘干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镇宁周学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飞龙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