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扣具,可以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主机板上,包括:一主体件、一扣合件和一扳掣件。该主体件具有一压制部,该压制部一端向下设有一第一扣合部,另一端水平设有一接合部;该扣合件具有与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该扣合件上端设有与该主体件接合部相配合的连接部,并且该连接部上设有一弹片部;该扳掣件具有一按压部和一旋转部,该旋转部是一偏心结构,并且可以与该连接部相配合。该连接部与旋转部相枢接结合成一整体,并且该旋转部旋转时可以抵压在该接合部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器扣具,特别指一种操作便捷、扣合稳固的散热器扣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元件(特别是CPU)集成电路日趋密集、复杂,其产生的热量随之剧增。因此,业界选用的散热器体积、重量也随之增大,对散热器固持装置扣合力量和强度等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将散热器稳固、安全地扣合在电子元件上实为极待解决的课题。台湾专利公告第270560号和美国专利第6,343,015 B1号揭示一种典型的散热器扣具。如图5所示,该扣具包括一压制部10和自压制部10两端斜向上延伸的弹性臂12,该弹性臂12的末端向下延设有一扣臂14,扣臂14的适当位置开设有两开口16,并且较高的开口16的底边向上延伸出一金属片18,用来作为手指或起子等工具的施力点,较低的开口16可以钩住连接器卡榫19。然而,这种扣具在组装和拆装过程中,若用手指扳动金属片18,则较为费力不易操作,并且极易因操作不慎而划破手指;若用起子扳动,因为必须借助工具,使得组装、拆卸较为繁琐,而且极易因操作不慎而刮损主机板,甚至刮坏外围的电子元件,操作极不安全。另有台湾专利公告第511864号揭示一种枢接式散热构件扣具,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扣体30,其中段形成一压板部32,并且自该压板部32的两侧分别向上斜伸出一弹性臂34,位于该第一扣体30一侧的弹性臂34末端形成一枢接座36,另一侧的弹性臂34末端向下弯曲形成一扣钩38;第二扣体50,其中段形成一枢耳部52,借助一枢销70枢接在该第一扣体30的枢接座36上,在该第二扣体50的底端还弯曲形成第二扣钩54,并且其顶端弯曲延伸出一把手部56。组装时,先将第一扣体30的扣钩38钩设在散热模块的对应扣孔内,再强行按压第二扣体50,使得第二扣体50的扣钩54旋转钩设在散热模块对应扣孔内,从而达成扣合。然而,该扣具的第二扣体50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而且其枢耳部52设置在中段位置,在扣合操作中,必须用较大的力量按压第二扣体50,并且按压把手部56时,其扣钩54也会随之旋转,难以对准散热模块的扣孔,给组装操作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扣合稳固的散热器扣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散热器扣具可以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主机扳上,包括一主体件、一扣合件和一扳掣件。该主体件具有一压制部,该压制部一端向下设有一第一扣合部,另一端水平设有一接合部;该扣合件具有与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该扣合件上端设有与该主体件接合部相配合的连接部,并且该连接部上设有一弹片部;该扳掣件具有一按压部和一旋转部,该旋转部为一偏心结构,并且可以与该连接部相配合。该连接部与旋转部相枢接结合成一整体,而且该旋转部旋转时可以抵压在该接合部上。本技术中散热器扣具的扣合件与扳掣件是分开设计的,并且是通过枢接组合,所以该扣合件的扣孔可以预先钩设在连接元件上,再按压扳掣件使之旋转,达成扣合;另外,由于该旋转部旋转半径的差异,使得该主体件的压制部产生变形,从而产生较大的扣合力,而且按压时仅需克服该偏心结构与该主体件接合部的摩擦力矩即可,所以所需的力量极小,从而具有操作便捷、省力的优点。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与相关元件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器扣具与相关元件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传统散热器扣具的立体图。图6是传统枢接式散热构件扣具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散热器扣具包括一主体件20、一扣合件40和一扳掣件60。该主体件20具有一V型压制部22,该压制部22两边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折边24,可以增强该压制部22的强度,该压制部22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扣合部26,该第一扣合部26上设有一扣合孔27,其另一端水平弯折延伸形成一接合部28,该接合部28上设有一通孔29。该扣合件40具有一连接部42,该连接部42上端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加强肋44,该两加强肋44的间距与该主体件20通孔29的尺寸相配合,便于该连接部42穿过该接合部28的通孔29,并且每一加强肋44上均开设有一枢接孔46;该连接部42下端设有一第二扣合部47,该第二扣合部47上设有一与扣合孔27相对应的扣合孔48。该连接部42适当位置还设有弹片部49,可以使得该连接部42不致于穿出该接合部28的通孔29。该扳掣件60具有一旋转部62,该旋转部62为一偏心结构,该偏心结构是两分开的凸轮状的侧壁64,两侧壁64的间距略大于扣合件40连接部42的宽度,使该连接部42可以容置在该两侧壁64之间,每一侧壁64分别设有一枢接孔66,该枢接孔66与该扣合件40连接部42的枢接孔46相配合,通过一插销80连接,组装成一整体;该旋转部62上方还设有一按压部68,用来供施力时按压用。可以理解地,该扣合件40与该扳掣件60的连接,除可以用插销80连接外,其它如利用凸柱与枢接孔(图未示)的方式连接也为可用。请一同参阅图3,组合时,将该扣合件40的连接部42穿出主体件20的接合部28的通孔29,同时,利用插销80穿设在该扳掣件60的旋转部62的枢接孔66和该扣合件40的连接部42的枢接孔46,形成一整体,而且该旋转部62抵压在该接合部28上。请一同参阅图4,组装时,该主体件20可以放置在散热器90的相应沟槽92内,先将该主体件20的扣合孔27钩设在连接元件70的卡榫72上,再将该扣合件40的第二扣合部47放置在适当位置,然后按压该扳掣件60的按压部68,并且使其旋转部62旋转,直到该主体件20的接合部28到达该扣合件40的弹片部49,从而达成扣合。在此操作过程中,由于该旋转部62的旋转半径的差异,使该主体件20的压制部22产生变形,从而产生较大的扣合力,而且按压时只需克服该偏心结构与该主体件20接合部28的摩擦力矩即可,所以所需的力量极小;另外,因为该扣合件40上设有弹片部49,可以防止该连接部42与该主体件20的相对位移过大,导致该主体件20变形量过大,即本技术散热器扣具的扣合力不会过大,从而有效保护发热元件不致于受到过大的压力而损坏。可以理解地,该扣具的扣合孔27、48可以用扣钩予以取代,相应连接元件70的卡榫72可以用扣合孔与之配合。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扣具,可以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主机板上,包括一主体件、一扣合件和一扳掣件,所述主体件具有一压制部,所述压制部一端向下设有一第一扣合部,所述扣合件具有和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所述扳掣部具有一按压部和一旋转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部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所述扣合件穿设于所述接合部,所述扣合件上端还设有一连接部,所述旋转部为偏心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旋转部枢接结合成一整体,并且所述旋转部旋转时可以抵压在所述接合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设有一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通孔与所述旋转部相结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一弹片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部呈V型,且其两侧进一步设有折边。6.如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扣具,可以将一散热器固定在一主机板上,包括一主体件、一扣合件和一扳掣件,所述主体件具有一压制部,所述压制部一端向下设有一第一扣合部,所述扣合件具有和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所述扳掣部具有一按压部和一旋转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部另一端设有一接合部,所述扣合件穿设于所述接合部,所述扣合件上端还设有一连接部,所述旋转部为偏心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旋转部枢接结合成一整体,并且所述旋转部旋转时可以抵压在所述接合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振田,李良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