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92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撑结构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以使一装置可予以站立与夹持于某物而固定,且该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不使用时,可收纳于装置侧面,并且不会有支撑脚突出于装置侧面,而为一平面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支持座、包括第一夹持弹性组件、第一滑动杆及第一夹持杆的第一支撑组以及包括第二夹持弹性组件、第二滑动杆及第二夹持杆的第二支撑组的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此可夹持的支撑结构设置于本体的一侧面,利用第一支撑组与第二支撑组以使本体站立或是将本体夹持于一柱状物上,而且,第一支撑组与第二支撑组皆可平放的置于本体的侧面,以利收容此本体。(*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尤其涉及的是可利用此支撑结构设置于一物体中,以使物体一方面可站立,另一方面可达到夹持柱状物而固定的功能。
技术介绍
大部分的显视装置皆是设计为置于一平面上,供人观赏,或是较小型的显视装置即是利用手持观看,或是再固定于一夹持架上,立于桌面上而使人观看,或是我们在卖场中可看到有一些小型屏幕装设于产品架上,并由此利用此屏幕而广告此产品,因此,便须透过一些夹持装置将屏幕固定于放置产品的架子上,所以必须对此架子再进行额外的加工,如此进行装设此屏幕变得相当繁杂,另外,当产品移动到其它架子上或是停售时,必须一同将此屏幕予以拆卸而安装他处,这样,传统方式的适应性相当窄。而关于一装置可达成站立与夹持功用的相关技术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243870号专利,说明一种影像撷取装置,此影像撷取装置包含有摄影单元;壳体用以容纳摄影单元;并且利用至少一支撑臂枢接于壳体,且可相对于壳体作不同角度的枢转;及一盖体枢接于壳体,且可相对于壳体在一盖合位置及展开位置枢转;当在盖合位置时,此盖体接触壳体,当在展开位置时,此盖体不接触壳体,使壳体可以借助支撑臂及盖体立在一平面上,也可以支撑臂夹持在一面板前缘,使盖体固持在面板后缘,使壳体夹固在面板顶部;因此,此影像撷取装置利用支撑臂与盖体以达成摄影单元可站立,且用以夹持于面板上,但是用于夹持时,必须以垂直方式先挂于面板前缘,而盖体再抵住面板而成为夹持作用,而且870案的使用构件相当多且复杂,制造与组装都不容易。另一相关技术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563770号专利,说明一种站立及夹持两用脚座,其主要包括主体与支撑装置,此主体与支撑装置通过枢接装置相枢接,其中主体的一侧具有一凸缘,且支撑装置能以枢接装置为轴心作扇形的开合,以夹持一对象的一边缘于支持装置与凸缘之间,或直接立置于一平面上使用,另支撑装置具有收合的特性;但是770案的支撑脚突出于主体,纵使此支撑脚可相对主体旋转而达到夹持目的,但是支撑脚突出于主体使得整体的尺寸变大,造成收纳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以使一装置可予以站立与夹持于某物而固定,且本技术的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不使用时,可收纳于装置侧面,并且不会有支撑脚突出于装置侧面,而为一平面状,所以收纳便利。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夹持的支撑结构,设置于一本体,该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包含一支持座,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面;一第一支撑组包含一第一夹持弹性组件,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一端连接于该支持座;一第一滑动杆,滑设于该支持座,且该第一滑动杆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当该第一滑动杆相对该支持座移动而位于一第一夹持位置时,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而抵于该第一滑动杆;及一第一夹持杆,枢设于该第一滑动杆,进而该第一夹持杆相对该第一滑动杆旋转至一第一站立位置;及一第二支撑组包含一第二夹持弹性组件,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一端连接于该支持座;一第二滑动杆,滑设于该支持座,且该第二滑动杆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当该第二滑动杆相对该支持座移动而位于一第二夹持位置时,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而抵于该第二滑动杆;及一第二夹持杆,枢设于该第二滑动杆,进而该第二夹持杆相对该第二滑动杆旋转至一第二站立位置,且该位于该第二站立位置的该第二夹持杆面对着位于该第一站立位置的该第一夹持杆,进而该第一夹持杆与该第二夹持杆形成夹持作用。在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中,该本体的一侧面更包含一支持座,该支持座包含一中间槽,位于该支持座的中心,进而使该第一支撑组与该第二支撑组滑设于该中间槽;一第一滑槽,位于该支持座的一侧面,并邻近于该支持座的一端,且该第一滑槽贯穿该支持座,进而使该第一支撑组穿设于该第一滑槽,使该第一支撑组于该第一滑槽中滑动,而相对该本体移动;及一第二滑槽,位于该支持座的一侧面,并邻近于该支持座的另一端,并且该第二滑槽贯穿该支持座,进而使该第二支撑组穿设于该第二滑槽,使该第二支撑组于该第二滑槽中滑动,而相对该本体移动。在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中,该支持座更包含一第一洞与一第二洞,该第一洞位于该支持座的一端,该端邻近于该第二滑槽,且该第一支撑组穿过该第一洞,而该第二洞位于该支持座的另一端,该端邻近于该第一滑槽,且该第二支撑组穿过该第二洞。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更包含一第一枢接杆与一第一弹簧,该第一枢接杆穿设于该第一夹持杆而固定于该第一滑动杆,该第一弹簧穿过于该第一枢接杆而置于该第一夹持杆中,而且于该第一夹持杆的枢接端设一第一卡槽,当该第一夹持杆相对该第一滑动杆移动至一角度,该第一卡槽卡于该第一滑动杆,而使该第一夹持杆卡制于该第一滑动杆。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更包含一防滑片,固定于该第一夹持杆的表面。在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中,该第二支撑组更包含一第二枢接杆与第二弹簧,该第二枢接杆穿设于该第二夹持杆而固定于该第二滑动杆,该第二弹簧穿过于该第二枢接杆而置于该第二夹持杆中,而且于该第二夹持杆的枢接端设一第二卡槽,当该第二夹持杆相对该第二滑动杆移动至一角度,该第二卡槽卡于该第二滑动杆,而使该第二夹持杆卡制于该第二滑动杆。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更包含一防滑片,固定于该第二夹持杆的表面。上述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更包含一柱状物,位于该第一支撑组与该第二支撑组相对该本体移动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中,且该一支撑组与该第二支撑组夹持该柱状物,而将该本体固定于该柱状物。在此技术的可夹持的支撑结构未使用时,此结构可呈平面状地收纳于装置的一侧面,完全不占空间,并且本技术的结构只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达成站立与夹持双功用,因此,容易制造与组装,可减少许多成本。有关本技术的特征与实作,现配合图标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组张开图。图4A与图4B为本技术的支撑组张开固定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应用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组移动及应用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本体110支持座111中间槽112第一滑槽 113第二滑槽114第一洞115第二洞300第一支撑组310第一滑动杆320第一夹持杆321第一卡槽330第一枢接杆340第一夹持弹性组件350第一弹簧500第二支撑组510第二滑动杆520第二夹持杆521第二卡槽530第二枢接杆540第二夹持弹性组件550第二弹簧700防滑片710置物面900柱状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可夹持的支撑结构运用第一支撑组300与第二支撑组500设置于本体100的一侧面上,使本体100可经由第一支撑组300或第二支撑组500相对本体100旋转至某一角度后,将第一支撑组300或第二支撑组500予以固定,使得本体100经由第一支撑组300或第二支撑组500予以支撑着置物面710(如图5),而使本体100呈站立状,除此之外,本技术的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利用第一支撑组300与第二支撑组500的组合,使本体100可夹持于一柱状物900,而将本体100固定于柱状物900上(如图6),因此本技术的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可使本体100站立,且也可将本体100用于夹持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一本体,该可夹持的支撑结构包含:    一支持座,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侧面;    一第一支撑组包含:    一第一夹持弹性组件,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一端连接于该支持座;    一第一滑动杆,滑设于该支持座,且该第一滑动杆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当该第一滑动杆相对该支持座移动而位于一第一夹持位置时,该第一夹持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而抵于该第一滑动杆;及    一第一夹持杆,枢设于该第一滑动杆,进而该第一夹持杆相对该第一滑动杆旋转至一第一站立位置;及    一第二支撑组包含:    一第二夹持弹性组件,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一端连接于该支持座;    一第二滑动杆,滑设于该支持座,且该第二滑动杆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当该第二滑动杆相对该支持座移动而位于一第二夹持位置时,该第二夹持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而抵于该第二滑动杆;及    一第二夹持杆,枢设于该第二滑动杆,进而该第二夹持杆相对该第二滑动杆旋转至一第二站立位置,且该位于该第二站立位置的该第二夹持杆面对着位于该第一站立位置的该第一夹持杆,进而该第一夹持杆与该第二夹持杆形成夹持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世雄郑坤源
申请(专利权)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