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116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6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所述培养液由营养工作液和维生素液组成,所述营养工作液以50000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硝酸钠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生物培养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隶属于蓝藻门、球藻目、微囊藻属,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淡水蓝藻,其易在富营养化的湖泊、溪流中形成“水华”,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铜绿微囊藻可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该毒素是一种肝毒素,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可通过食物链传播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微囊藻毒素多用于食品或环境质量的检测、监控。
[0003]在铜绿微囊藻培养的过程中,普遍使用BG11培养液,常规的BG11培养基的组分一般包括:NaNO3、MgSO4、K2HPO4、CaCl2·
2H2O、Na2CO3、柠檬酸、柠檬酸铁铵、EDTA钠盐、H3BO3、MnCl2·
4H2O、Na2MoO4·
2H2O、ZnSO4·
7H2O、CuSO4·
5H2O、Co(NO3)2·
6H2O等。这种BG11培养液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组成,其具有很好的普适性,但针对性不足。
[0004]此外,目前的BG11培养基在使用时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后,很容易产生沉淀,其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钙离子、铁离子、铜离子等成分的存在,易与硫酸根、碳酸根等反应,从而形成沉淀;而沉淀的产生意味着原溶解状态的营养成分变成了固态,即原有培养基成分被破坏,一方面不利于培养液的保存和某一营养盐的定量研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铜绿微囊藻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积累。
[0005]基于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且不易产生沉淀、便于储存的培养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制备方法和培养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包括所述培养液由营养工作液和维生素液组成,所述营养工作液以50000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硝酸钠40

50份、磷酸二氢钾1

3份、碳酸钠2

5份、硫酸镁1

3份、硫酸亚铁2

5份、L

精氨酸6

10份、硼酸0.1

0.5份、硫酸锌0.05

0.2份、硫酸铜0.01

0.1份以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

0.1份,余量为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培养液的组分及用量,可以降低体系中离子的相互反应,降低培养液中沉淀的产生;并且相较于常规的BG11培养基,本申请的培养液通过氮元素、铁元素、精氨酸等组分及含量的调整,使其更适合于微囊藻的培养,对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0010]可选的,所述维生素液以500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维生素B10.01

0.05份、维生素B2 0.001

0.005份以及维生素B12 0.001

0.005份,余量为水。
[0011]可选的,所述维生素液与营养工作液的体积比为1:1000。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3]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配制a液:取硝酸钠、磷酸二氢钾以及碳酸钠,加水溶解后,得到a液;
[0015]配制b液:取硫酸镁以及硫酸亚铁,加水溶解后,得到b液;
[0016]配制c液:取L

精氨酸,加水溶解后,得到c液;
[0017]配制d液:取硼酸、硫酸锌以及硫酸铜,加水溶解后,得到d液;
[0018]配制e液: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水溶解后,得到e液;
[0019]混合:取一定量的水,按照比例加入a液、b液、c液、d液、e液后,搅拌溶解,得到营养工作液;将营养工作液灭菌冷却后,加入维生素液,得到培养液。
[0020]为了降低培养液沉淀的产生以及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配制培养液时,经过多次验证,将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反应的物质配制成同一储备液,a液、b液、c液、d液以及e液,上述储备液可以长时间储存;在使用培养液时,再将已经配制好的a液、b液、c液、d液以及e液按照比例进行混合,由此可以降低培养液中因离子的相互反应而导致的沉淀现象。并且本申请的培养液配方组成简单,配制方便,便于储存,节省了时间成本。
[0021]此外,本申请将原料配制成不同的储备液,在进行不同种属的藻类研发时,更容易进行变量的控制,也便于进行某一营养盐(例如碳源)的定量研究。
[0022]可选的,所述灭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营养工作液在121℃的温度下,加热15

30min。
[0023]可选的,所述维生素液在使用前经过抽滤灭菌处理。
[002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囊藻的培养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5]一种微囊藻的培养方法,采用本申请的培养液进行培养。
[0026]可选的,一种微囊藻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将微囊藻种子液接种至培养液中,在温度为25

28℃、光照时间为10

16h/d、光照强度为6000

8500lx的条件下培养7

15天,当藻细胞密度>109cells/mL时停止培养。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对微囊藻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微囊藻的细胞密度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具有快速、高效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在本申请中,通过培养天数以及藻细胞密度这两个条件作为确认停止培养的指标,这两个条件基本是相互匹配和协调的,即在该条件下,培养7

15天,藻细胞密度应该达到109cells/mL;通过这两个条件可以起到“监控”该步骤操作的稳定性的作用,即:如果在培养7

15天内,细胞密度没有达到109cells/mL,则该环节操作可能出现问题,继续培养,可能最终不会达到预期毒素目标。
[0029]可选的,所述微囊藻种子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8

10。
[0030]可选的,所述微囊藻种子液的藻细胞密度>106cells/mL。
[0031]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1.通过调整培养液的组分以及用量,可以降低体系中离子间的相互反应,降低培养液中沉淀的产生;并且相较于常规的BG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由营养工作液和维生素液组成,所述营养工作液以50000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硝酸钠40

50份、磷酸二氢钾1

3份、碳酸钠2

5份、硫酸镁1

3份、硫酸亚铁2

5份、L

精氨酸6

10份、硼酸0.1

0.5份、硫酸锌0.05

0.2份、硫酸铜0.01

0.1份以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1

0.1份,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液以500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维生素B1 0.01

0.05份、维生素B2 0.001

0.005份以及维生素B12 0.001

0.005份,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液与营养工作液的体积比为1:1000。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囊藻培养的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配制a液:取硝酸钠、磷酸二氢钾以及碳酸钠,加水溶解后,得到a液;配制b液:取硫酸镁以及硫酸亚铁,加水溶解后,得到b液;配制c液:取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高伟白应皓于秋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