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572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7
本申请涉及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罐体以及设于罐体外用于收集罐体内发酵液的收集瓶,还包括设于罐体内用于对培养基进行降温的冷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罐体内的连接杆、设于连接杆一侧的进液管、设于连接杆另一侧的出液管以及连通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送液管;所述连接杆上分别开设有进液槽和出液槽,所述进液槽连通于进液管,所述出液槽连通于出液管。本申请通过冷却循环水可以实现对罐体内的培养基进行降温,从而解决了真菌发酵时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时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时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态发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发酵
,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固态发酵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方法,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具有水分活度低、微生物易生长以及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微生物发酵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制取真菌毒素时,其常规方法为:以小麦或玉米等作为培养基,然后向培养基中接种真菌的种子液,经过一定条件的培养后,培养基中会长满菌丝体,然后经过次级代谢合成真菌毒素。
[0003]固态发酵装置包括动态固态发酵装置和静态固态发酵装置,动态固态发酵装置包括带有机械搅拌或转鼓式的反应器,静态固态发酵装置包括浅盘式或塔柱式反应器。通常情况下,真菌在静态的环境中生长的更好,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效率更高;但是当培养体系比较大时,静态固态发酵装置则存在比较严重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特别是当培养体系比较大时,由于体系内含水量比较少,会存在培养基易板结、散热慢的问题,难散热的问题尤为严重。此外,为了保证发酵质量,在发酵的过程中为了使发酵菌充分接触培养基并增加供氧,需要对发酵材料进行搅拌,但是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真菌菌丝断裂,影响真菌的生长,从而导致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固态发酵装置。
[0005]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罐体以及设于罐体外用于收集罐体内发酵液的收集瓶,还包括设于罐体内用于对培养基进行降温的冷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循环装置包括设于罐体内的连接杆、设于连接杆一侧的进液管、设于连接杆另一侧的出液管以及连通于进液管和出液管的送液管;
[0006]所述连接杆上分别开设有进液槽和出液槽,所述进液槽连通于进液管,所述出液槽连通于出液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培养基以及真菌种子液投入罐体内,并使培养基完全覆盖在进液管、送液管以及出液管上,在真菌发酵的过程中,向连接杆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通过进液槽进入进液管内,而后通过送液管进入出液管内,最后通过出液槽排出,通过冷却循环水可以实现对罐体内的培养基进行降温,从而解决了真菌发酵时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
[0008]可选的,所述进液管为蛇形进液管。
[0009]可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集发酵液的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连接于收集瓶。
[00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罐体,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进液管和出液管转动以对罐体内的培养基进行搅拌散热。
[0011]为了解决培养基易板结的问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把手,使其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连接杆的进液管、送液管以及出液管随之转动,此时冷却循环装置可以作为机械搅拌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培养基搅拌散热,并且由于进液管、送液管以及出液管位于培养基的下方,而真菌生长的菌丝体多集中在培养基的表面,因此冷却循环装置仅会对培养基进行搅拌使其蓬松,而不易导致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断裂,从而可以在实现进一步散热的情况下,降低对真菌菌丝体的损伤。
[0012]可选的,所述冷却循环装置还包括设于连接杆上的分液管和加液管,所述加液管上开设有加液孔;
[0013]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加液槽;
[0014]所述分液管的一端连通于加液槽,另一端连通于出液管;
[0015]所述加液管连通于加液槽远离分液管的一端;
[0016]所述出液管上设有控制出液管内液体从出液槽流出的第一阀门;
[0017]所述分液管上设有控制出液管内液体流入加液槽的第二阀门。
[0018]为了能够方便且均匀地向培养基中加入真菌种子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连接杆的进液槽中加入真菌种子液,真菌种子液依次通过进液槽、进液管、送液管进入出液管中,由于第一阀门关闭且第二阀门开启,此时位于出液管中的真菌种子液会通过分液管进入加液槽中,而后通过加液槽进入加液管中,最后通过加液孔排出。
[0019]可选的,所述加液管上铰接有可沿其出液方向开启的单向盖,所述单向盖用于遮挡加液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液管上设有单向盖,使得真菌种子液可以从加液孔中排出,而罐体内的培养基无法通过加液孔进入加液管中,从而避免了罐内培养基对加液管的污染。
[0021]可选的,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位于第一阀门上方的加料口,所述罐体上铰接有用于覆盖加料口的盖板。
[0022]可选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由于本申请的固态发酵装置设置有冷却循环装置,在真菌发酵的过程中,向连接杆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通过进液槽进入进液管内,而后通过送液管进入出液管内,最后通过出液槽排出,通过冷却循环水可以实现对罐体内的培养基进行降温,从而解决了真菌发酵时的代谢热难以移除的问题。
[0025]2.本申请的连接杆转动连接于罐体,冷却循环装置可以作为机械搅拌装置用于对罐体内的培养基搅拌散热,并且由于进液管、送液管以及出液管位于培养基的下方,而真菌生长的菌丝体多集中在培养基的表面,因此冷却循环装置仅会对培养基进行搅拌使其蓬松,而不易导致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断裂,从而可以在实现进一步散热的情况下,降低对真菌菌丝体的损伤。
[0026]3.本申请的冷却循环装置设置有分液管和加液管,可以方便且均匀的向培养基中加入真菌种子液。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冷却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3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冷却循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加液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罐体;11、集液槽;12、排气孔;13、加料口;14、盖板;2、收集瓶;3、冷却循环装置;31、连接杆;311、进液槽;312、出液槽;313、加液槽;32、进液管;33、出液管;34、送液管;35、把手;36、分液管;37、加液管;371、加液孔;38、第一阀门;39、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参见图1,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罐体1、设于罐体1外用于收集罐体1内发酵液的收集瓶2以及设于罐体1内的冷却循环装置3;参见图2和图3,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集发酵液的集液槽11,集液槽11通过导流管连接于收集瓶2,罐体1的侧壁靠上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排出罐体1内气体的排气孔12。
[0034]参见图2和图3,冷却循环装置3包括竖直设于罐体1内的连接杆31、设于连接杆31一侧的蛇形进液管32、设于连接杆31另一侧的蛇形出液管33以及连通于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的送液管34;连接杆31沿其轴线方向分别开设有进液槽311和出液槽312,进液槽311连通于进液管32,出液槽312连通于出液管33;进液管32、送液管34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包括罐体(1)以及设于罐体(1)外用于收集罐体(1)内发酵液的收集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罐体(1)内用于对培养基进行降温的冷却循环装置(3),所述冷却循环装置(3)包括设于罐体(1)内的连接杆(31)、设于连接杆(31)一侧的进液管(32)、设于连接杆(31)另一侧的出液管(33)以及连通于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的送液管(34);所述连接杆(31)上分别开设有进液槽(311)和出液槽(312),所述进液槽(311)连通于进液管(32),所述出液槽(312)连通于出液管(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2)为蛇形进液管(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收集发酵液的集液槽(11),所述集液槽(11)连接于收集瓶(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转动连接于罐体(1),通过所述连接杆(31)带动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转动以对罐体(1)内的培养基进行搅拌散热。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兵于秋香苏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