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103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所述引物组包括上游外引物F67、上游内引物F201w1、下游内引物R247m5和下游外引物R552,所述上游外引物F6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上游内引物F201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下游内引物R247m5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所述下游外引物R55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引物组及鉴定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得到雌鹿产品的真伪和是否为杂交品种并能判定亲本来源,为雌鹿产品的真伪鉴定和杂交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交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交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源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其身上多个部位均可用于治疗疾病以及具有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鹿产品作为一种多基元的中药材和补品,其质量品控一直是中药材研究中的重点,对于该类药材的品质以及质量把控需要多方位的考量。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药典规定,鹿茸的来源有且仅有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基元,其他鹿种来源则认为是伪品。实际上,即使是被视作正品的梅花鹿和马鹿的鹿产品的成分含量及药效也具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纯种梅花鹿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高于马鹿,前者的市场价格也为后者的3倍左右。随着动物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我国鹿养殖业尤其是梅花鹿、马鹿养殖数量和鹿种之间的杂交利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梅花鹿
♂×
马鹿

形成的花马杂交被认为是经济效益最佳的杂交组合,其后代个体发育和雄鹿鹿茸生长速度均高于亲本,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但基于鹿茸的常规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无机元素等多方面的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杂交鹿茸与纯种梅花鹿鹿茸的营养成分仍存在差异,因而市场价格也一直存在较大差别。单就鹿茸产品来说,纯种梅花鹿鹿茸与杂交后代的鹿茸从外观形态和气味就难以进行区分,进而在其他产品尤其是一些分割或深加工产品更难以判定鹿种来源,从而导致市场中杂交鹿产品与纯种鹿产品混淆售卖的现象,这样给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杂交鹿产品冒充纯种梅花鹿产品进行售卖而获得更高的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0003]针对鹿茸的真伪问题已经有诸多鉴定技术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基于DNA分析技术的发展已经基本满足鹿茸真伪及杂交来源的鉴定。对于一些无法辨别雌雄且深加工产品,例如鹿心、鹿血以及鹿心粉等,则有多种基于线粒体DNA基因如COI和CytB测序技术用来鉴定是否为鹿源性成分及判定鹿种的鉴定方法,也有联合使用Y染色体的SRY基因进行性别鉴定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鹿茸和雄鹿鹿血、鹿心等产品的真伪和来源鉴定。养殖业生产中,雌鹿个体往往用于繁殖后代,多数母鹿饲养利用时间在10年以上,因此雌鹿来源的鹿血、鹿肉产品数量少。近年来,随着杂交鹿群养殖数量的增加和出栏率提高以及母鹿淘汰数量的增加,杂交雌鹿产品如鹿肉、鹿心、鹿血和鹿胎等产品逐步进入市场,但目前的鉴定检测技术尚无法解决雌性杂交鹿的亲本来源问题,尤其是父系来源的判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鉴定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引物组和鉴定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得到雌鹿产制品的真伪和是否为杂交品种并能判定亲本来源,为雌鹿产品的真伪鉴定和杂交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对待检测鹿产品样本进行性别鉴定,鉴定为雄性的鹿产品可使用Y染色体联合线粒体基因进行物种鉴定以及杂交种源鉴定;鉴定为雌性样本则可进行后续检测步骤。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包括上游外引物F67、上游内引物F201w1、下游内引物R247m5和下游外引物R552,所述上游外引物F6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上游内引物F201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下游内引物R247m5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下游外引物R55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具体如下:
[0007]F67(SEQ ID NO:1):5'

GCTGATGCTACACACACGGAT

3';
[0008]F201w1(SEQ ID NO:2):5'

AGATGTTATCGAGGACGTCGC

3';
[0009]R247m5(SEQ ID NO:3):5'

TCTGCACATTGAACATCTTCTATGA

3';R552(SEQ ID NO:4):5'

TTCTGAGGCACAATCTGCTACC

3'。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试剂盒,包括上述引物组及检测试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剂包括Taq酶、10
×
buffer、dNTP mixture、MgCl2和ddH2O。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游外引物F67、上游内引物F201w1、下游内引物R247m5和下游外引物R552在PCR体系中的终浓度独立为0.2μmol/L、0.3μmol/L、0.3μmol/L和0.2μmol/L。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引物组或上述试剂盒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提取待检测雌鹿产品基因组DNA;
[0015](2)以步骤(1)提取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上述引物组进行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
[0016](3)对步骤(2)得到的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
[0017](4)当所述扩增产物有且仅有486bp和352bp两个电泳条带时,判定为纯种梅花鹿;当扩增产物有且仅有486bp和179bp两个电泳条带时,判定为纯种马鹿;当扩增产物有且仅有486bp、352bp和179bp三个电泳条带时,判定为花马鹿杂交后代;当扩增产物仅有486bp一个电泳条带时,判定为非马鹿和梅花鹿之外的鹿品种。
[0018]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待检测雌鹿产品包括鹿肉、鹿血、鹿心、鹿肾、鹿筋、鹿尾、鹿胎盘和鹿胎粉。
[0019]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以20μL计,包括以下组分:10
×
buffer 2.0μL,25mmol/L的dNTP mixture 1.6μL,25mmol/L的MgCl22.0μL,10μmol/L的上游外引物F670.4μL,10μmol/L的上游内引物F201w10.6μL,10μmol/L的下游内引物R247m50.6μL,10μmol/L的下游外引物R5520.4μL,5U/μL的Taq酶0.4μL,模板DNA 3.0μL,ddH2O 9μL。
[0020]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PCR扩增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10min;94℃变性30~50s,58~65℃退火35~60s,72℃延伸40~300s,变性、退火、延伸进行30~36个循环;72℃最终延伸5~12min。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花马鹿雌性杂交后代的检测方法,解决了当前对杂交鹿产品尤其是杂交雌鹿亲本种源无法鉴定的技术空白,是当前鹿产品真伪检测技术的重要补充。本专利技术基于普通PCR和电泳检测技术平台,几乎所有分子检测实验室满足于设备需求,便于开展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检测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外引物F67、上游内引物F201w1、下游内引物R247m5和下游外引物R552,所述上游外引物F6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上游内引物F201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下游内引物R247m5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下游外引物R55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2.一种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及检测试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包括Taq酶、10
×
buffer、dNTPmixture、MgCl2和ddH2O。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外引物F67、上游内引物F201w1、下游内引物R247m5和下游外引物R552在PCR体系中的终浓度独立为0.2μmol/L、0.3μmol/L、0.3μmol/L和0.2μmol/L。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鉴定雌鹿产品种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待检测雌鹿产品基因组DNA;(2)以步骤(1)提取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组进行PCR扩增获得扩增产物;(3)对步骤(2)得到的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4)当所述扩增产物有且仅有486bp和352bp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俞可心胡情情管峰徐爱春葛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