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改善糖或脂代谢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90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GPR180在动物脏器尤其是肝脏中高表达,小鼠肥胖和糖尿病病理状态下肝脏GPR180基因表达上调。肝脏敲减GPR180后,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动物的能量代谢均增强,体内脂肪含量均降低;肝脏敲减GPR180还能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动物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还能改善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动物的胰岛素抵抗,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在此基础上,GPR180可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减肥或减脂、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靶点,使用GPR180抑制剂可以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减肥或减体脂、治疗肥胖症、治疗糖尿病、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改善糖或脂代谢药物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改善糖或脂代谢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减肥减脂、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NAFLD是全球慢性肝病日益增长的一个重要病因,其特点是非饮酒因素导致肝脏脂肪沉积过多,可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实践指南通过肝脂肪变性的组织学证据定义了NAFL为单纯性脂肪变性,没有肝细胞损伤;而NASH的组织学特征包括大泡性脂肪变性、炎症以及肝细胞出现膨胀等病理现象。NASH与NAFL相比,NASH具有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症的风险。
[0003]目前NAFLD全球患病率约为24%,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上升,NAFLD预计在未来十年将成为肝硬化需要肝移植的主要病因。评估不同地理区域NAFLD患病率发现NAFLD在全球各大洲普遍流行:南美洲(31%)和中东(32%)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亚洲(27%)、北美洲(24%)和欧洲(23%),而非洲发病率(14%)较低。
[0004]NAFLD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双向的。NAFLD不仅是T2DM疾病转归的一个结局,也是T2DM的一个致病因素。在其病因中,有观点认为胰岛素抵抗是NAFLD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导致NAFLD形成的致病因素。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是肝外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包括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通过脂肪分解紊乱导致脂肪酸释放过度,从而促使全身胰岛素信号受损。另外脂肪组织与肝脏通过释放的蛋白因子,例如脂联素(Adiponectin)、白细胞介素

6(IL

6)、二肽基肽酶4(DPP

4)等,在胰岛素抵抗方面可能互为因果。其他的一些代谢因素如胆固醇(Cholesterol,CHO)的影响也可以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但是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胆固醇通过肝脏的流通量很大,而且每天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都会有波动,因此胆固醇的调节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包括胆固醇缺乏时会加强胆固醇的合成途径,过多时则加强其排出途径;如果动态平衡发生紊乱可能会导致NAFLD的发生。有研究证据显示,NAFLD患者肝脏胆固醇稳态失调,导致胆固醇积聚,触发Kupffer细胞的炎症反应。但目前,胆固醇性NAFLD还缺乏一个全面的,普遍接受的发病机制概念模型。
[0005]NAFLD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血脂呈现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时,对心血管的损害大。另外临床上通过对NAFLD患者左心室形态和舒张功能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结构异常且出现功能障碍,可以看出NAFLD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据一项人群队列统计结果显示,NAFLD与脑出血风险增加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这显示了NAFLD是脑中风风险增加的重要风险因素。
[0006]此外,瘦型NAFLD是一种潜在不健康的代谢状态,是指发生在非超重或者非肥胖人
群中的NAFLD。然而,其全球流行病学和代谢特征尚未得到广泛阐明。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仍然认为瘦型NAFLD相比肥胖表型NAFLD而言是良性的,因此瘦型NAFLD的危害性常被忽视,没有引起重视。通常瘦型NAFLD由不同病因引起,包括高果糖高脂饮食、酗酒、遗传突变以及内分泌失衡等。瘦型NAFLD病例体重正常,但是代谢可能发生紊乱,在西方国家人口中其患病率不低于5%。瘦型NAFLD人群通常有以下特征:包括非肥胖、经常久坐、胰岛素敏感性受损、心血管风险增加以及肝脏脂质水平升高;造成的后果是脂肪组织储存脂肪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降低以及肝脏脂肪生成增加。瘦型NAFLD更容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脏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因此这种新型NAFLD,需要引起足够关注。
[0007]由于NAFLD病因复杂,个体差异性大,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中国、美国、或者欧洲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尚无批准专门用于治疗NAFLD的药物。关于NAFLD的治疗,有非药物和药物干预两种模式。非药物治疗,即通过规律锻炼、饮食疗法以及减轻体重来改善代谢,并有可能抑制NAFLD的发展进程;但是总的来说,非药物干预模式疗效甚微。因此治疗NAFLD的焦点更多在于药物干预模式。通常治疗NAFLD主流药物为维生素E、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他汀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塞马鲁肽等等。遗憾的是,大多数报道的药物都没有显示出NAFLD疾病状况的显著改善。目前一些具有潜力的试剂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如法尼类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激动剂阿苯胆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delta,PPARα/δ)激动剂依拉贝诺、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ASK1)抑制剂selonsertib以及趋化因子受体2和5(C

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5,CCR2/CCR5)抑制剂cenicriviroc。
[0008]GPR18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180)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也被称为内膜厚度相关受体(Intimal thickness

related receptor,ITR)。2003年日本科学家在研究兔子主动脉导管损伤模型时通过基因差异分析,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在损伤后表达上调。该基因主要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并编码一种具有7次跨膜结构域的新蛋白,因此命名为ITR。ITR序列包含与视紫红质样GPCR超家族共有的模体序列。对该基因的体内研究分析发现,ITR蛋白的表达随着小鼠股动脉周围导管放置引起的内膜增厚而增加。此外,ITR基因敲除小鼠对这种实验性内膜增厚具有抵抗作用。目前对GPR180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肿瘤、心血管、瞳孔发育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GPR180在小鼠肾脏、肝脏、下丘脑、胰腺、肺、附睾脂肪(epididymo white adipose tissue,eWAT)、卵巢等组织高表达;且在肝脏组织中,肝实质细胞表达量最高。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2.GPR180抑制剂在制备减肥或减体脂或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中的用途。3.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所述药物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GPR180抑制剂在制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中的用途。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所述GPR180抑制剂是抑制GPR180活性的抑制剂或者抑制GPR180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抑制剂,所述抑制活性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优选,所述抑制GPR180活性的抑制剂选自GPR180的抗体、抑制GPR180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化合物;优选,所述抑制GPR180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抑制剂选自GPR180基因的反义核酸序列或干扰序列,或者抑制GPR180基因转录的多肽或小分子化合物,或者抑制GPR180的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多肽或小分子化合物;优选,所述抑制剂为GPR180的单克隆抗体;优选,所述抑制剂为GPR180基因的干扰序列。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用途,所述抑制剂为GPR180基因的干扰序列,其为以下序列中的任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任一组合:5
’‑
CTCCCAAATTCAGATGCTGTA
‑3’
,5
’‑
TGCTTCAGCCTTAGCTAATTA
‑3’
,5
’‑
GCTTCAGCCTTAGCTAATTAC
‑3’
,5
’‑
GCTCTTGCTGATTGTCTTACG
‑3’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途,所述GPR180基因的干扰序列携带在表达载体上;优选,所述表达载体中包含与GPR180基因的干扰序列可操作地连接的启动子和转录终止序列;优选,所述表达载体是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优选,所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是质粒表达载体或病毒表达载体;优选,所述质粒表达载体选自pcDNA3.1+/

,pcDNA4/HisMax B,pSecTag2 A,pVAX1,pBudCE4.1,pTracer CMV2,pcDNA3.1(

)/myc

His A,pcDNA6

Myc/His B,pCEP4,pIRES,pIRESneo,pIRES hyg3,pCMV

myc,pCMV

HA,pIRES

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真尹悦张云华孙立君朱梓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