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37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及电动汽车。一种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和逆变器外壳,逆变器主体设置在逆变器外壳内;逆变器外壳上设有接线盖;逆变器主体靠近接线盖的一侧设有UVW铜排;逆变器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孔区,第一开孔区与UVW铜排连通;逆变器外壳上设有用于第二开孔区,第二开孔区与UVW铜排连通;逆变器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逆变器固定在车辆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逆变器集成到电机上的第二固定结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状态下实现集成和独立两种安装使用模式,扩大逆变器的适用范围。扩大逆变器的适用范围。扩大逆变器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及电动汽车


[0001]本公开涉及属于电机逆变
,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动重卡汽车使用的驱动电机由于功率大,发热比较厉害,为了控制其工作温度,通常采用液冷的形式,与此同时电机逆变器也采用的大功率的电子元气件,同样存在散热问题,因此在电机壳体和电机逆变器里面设置液冷结构,故在传统的电机和逆变器上存在进水口、出水口、电线输出端口外接电源线端口,这些端口分散在电机逆变器的各个面,造成整车安装时不方便,而且造成整车线路的混乱,占据比较大的体积,不适合汽车的非常有限的空间安装需求。电机逆变器是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国内汽车的逆变器大多使用独立式逆变器,独立式逆变器其缺点是:安装占用空间大,线路布线长,信号干扰大,安全性能差,集成式逆变器其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易于制造、工作可靠及操纵方便等优点,虽说独立式的逆变器存在有缺陷,但基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都是从传统车转变过来的,所以独立式的逆变器还有存在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只能用于集成模式或独立模式,无法兼顾集成模式和独立模式,故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兼顾集成模式和独立模式的逆变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及电动汽车,扩大逆变器的适用范围。
[0004]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逆变器,包括逆变器主体和逆变器外壳,所述逆变器主体设置在逆变器外壳内;
[0005]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接线盖;
[0006]所述逆变器主体靠近所述接线盖的一侧设有UVW铜排;
[0007]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孔区,所述第一开孔区与所述UVW铜排连通;
[0008]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第二开孔区,所述第二开孔区与所述UVW铜排连通;
[0009]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逆变器固定在车辆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所述逆变器集成到电机上的第二固定结构。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孔区设有第一UVW线束穿线孔,所述第一UVW线束穿线孔为用于安装UVW格兰头的安装孔。
[0011]可选的,所述逆变器主体靠近所述接线盖的一侧设有正负极铜排;
[0012]所述逆变器外壳的顶壁或侧壁设有正负极线束穿线孔,用于供车辆的正负极线束穿过所述正负极线束穿线孔后与所述正负极铜排相连。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开孔区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底壁;
[0014]所述第一开孔区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顶壁或侧壁。
[0015]可选的,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闷盖孔和闷盖,所述闷盖孔与用于固定所述UVW铜
排的螺栓连通,以供UVW铜排的拧紧工具穿过所述闷盖孔后拧紧用于固定所述UVW铜排的螺栓。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孔区设有第二UVW线束穿线孔,所述逆变器主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机的旋变线相连的逆变器旋变线,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供所述逆变器旋变线穿过的旋变线穿线孔。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外壳上的固定支架。
[0018]可选的,所述电机具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外壳上的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螺纹孔配合的螺栓过孔。
[0019]可选的,所述电机具有密封槽,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机的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垫。
[0020]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逆变器。
[0021]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2]本公开的可用于集成模式和独立模式的逆变器,可以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状态下实现集成和独立两种安装使用模式,扩大逆变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4]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逆变器与电机集成时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逆变器在独立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正视图;
[0027]图4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后视图;
[0028]图5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左视图;
[0029]图6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右视图;
[0030]图7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俯视图;
[0031]图8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拆开接线盖后的俯视图;
[0032]图9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33]图10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逆变器的仰视图;
[0034]图1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机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37]参见图1~图11,一种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外壳1和逆变器主体2,逆变器主体设置
在逆变器外壳内;
[0038]逆变器外壳1上设有接线盖11;
[0039]逆变器主体2靠近接线盖11的一侧设有UVW铜排21(见图8);
[0040]逆变器外壳1上设有第一开孔区,第一开孔区与UVW铜排21连通;
[0041]逆变器外壳1上设有第二开孔区,第二开孔区与UVW铜排21连通;
[0042]逆变器外壳1具有用于将逆变器固定在车辆上的第一固定结构14和用于将逆变器集成到电机3上的第二固定结构15。
[0043]本公开的逆变器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电机3集成使用。
[0044]参见图2,本公开的第一开孔区用于开设第一UVW线束穿线孔12,第一开孔区与所述UVW铜排连通,以使第一开孔区开设第一UVW线束穿线孔后,第一UVW线束穿线孔可供车辆的UVW线束穿过第一UVW线束穿线孔12后与UVW铜排相连;可以知道的,第一开孔区包含与第一UVW线束穿线孔12相一致的区域。
[0045]本公开的第二开孔区用于开设第二UVW线束穿线孔13,第二UVW线束穿线孔可供电机的UVW线束穿过第二UVW线束穿线孔13后与UVW铜排相连。可以知道的,第二开孔区包含与第一UVW线束穿线孔13相一致的区域。
[0046]具体的,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二开孔区可设置于逆变器外壳的底壁;第一开孔区可设置于逆变器外壳的顶壁或侧壁。其中,第一开孔区可设置于逆变器外壳的前侧顶壁。
[0047]参见图2、图8、图10和图11,UVW的U、V、W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主体和逆变器外壳,所述逆变器主体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外壳内;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接线盖;所述逆变器主体靠近所述接线盖的一侧设有UVW铜排;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孔区和第二开孔区,所述第一开孔区和所述第二开孔区分别与所述UVW铜排连通;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逆变器固定在车辆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所述逆变器集成到电机上的第二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区设有第一UVW线束穿线孔,所述第一UVW线束穿线孔为用于安装UVW格兰头的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主体靠近所述接线盖的一侧还设有正负极铜排;所述逆变器外壳的顶壁或侧壁设有正负极线束穿线孔,用于供车辆的正负极线束穿过所述正负极线束穿线孔后与所述正负极铜排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开孔区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底壁;所述第一开孔区设置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顶壁或侧壁。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德陆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特百佳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