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2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用以将一扣座组配于一印刷电路板,其中印刷电路板具有数个固定孔,该扣座与该固定孔的对应处,延伸有数个卡固件,该卡固件的末端缘处形成有可活动撑开的扣抵部,且该卡固件的一侧具有一透孔,以供一扣件穿入,其特征在于,该压合治具包括有:    一框架,该框架的底侧设有一承载座,该承载座内放置该印刷电路板;    一第一动作板件,以可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关系设置于该框架,并设有朝该框架底侧延伸的数个压着件;    一第二动作板件,以可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关系设置于该第一动作板件的底侧,并设有朝该框架底侧延伸的数个推抵件;及    一驱动装置,装配于该框架的一侧;    其中该第一动作板件,可朝该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一运动位置,并连动该第二动作板件至一卡固位置,该第二动作板件的该推抵件可压制该扣座靠合于该印刷电路板,该卡固件插入该印刷电路板的固定孔;该第一动作板件朝该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二运动位置,该第二动作板件维持在该卡固位置,该第一活动板的压着件将该扣件压入该卡固件的透孔,该扣抵部向外撑开,该扣座可牢固地钳扣于该印刷电路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合治具(或夹具,fixture),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业,特别涉及一种提升印刷电路板的产品合格率并降低组装成本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
技术介绍
电子信息产业的兴盛,让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变化。各类电子产品,如消费性电子产品、计算机设备与移动电话(Mobil Phone)等通讯设备,已普遍出现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广泛地被众人所接受。长久以来相关生产制造业者,投注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来提升产品性能,并朝向创造出更为优良的电子产品,以求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更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且使用频繁的重要组件,产业界对于印刷电路板的开发与研究更是有着长远的目标与计划,希望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此重要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与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计算机设备普遍使用的主机板(Main Board),就是一种印刷电路板。此类印刷电路板可供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电容、芯片组、各类扩充卡等多种电子组件装配。目前计算机设备的性能是产业界研发生产的重要指针,特别是业者在提升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上的研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因此提升电子组件的散热性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大体而言,印刷电路板上电子组件的散热方法,是于电子组件顶侧配置散热鳍片,并配合散热风扇来进行,此时扣座就扮演着散热风扇与印刷电路板相互结合的重要角色。如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为一般市面常见的扣座。扣座10设置于印刷电路板20的电子组件21的邻近处,并具有箝孔11以供外部散热鳍片组或散热风扇等装置勾扣(图中未示),而使其接合于印刷电路板20上的电子组件21,以进行散热作业。扣座10与印刷电路板20的固定孔22的对应一侧,延伸有数个卡固件12,卡固件12的末端形成有可活动撑开的第一扣抵部131与第二扣抵部132,且卡固件12具有贯通的透孔130,可供扣件30穿入,此扣件的端缘处具有一凹部31。在进行扣座10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作业时,首先操作人员必须利用工具施力于扣座10的四周围,而令卡固件12穿入印刷电路板20的固定孔22,以使扣座10与印刷电路板20之间具有暂时的卡固效果;但扣座10与印刷电路板20之间的卡固仅是暂时的,并不牢固。因此操作人员必须再度施力于扣件30穿越透孔130,而推挤第一扣抵部131与第二扣抵部132向外撑开。由于第一抵扣部131与第二抵扣部132呈现彼此相对撑开的状态,将使得卡固件12凸伸出印刷电路板20的端缘截面积,大于印刷电路板20的固定孔21,而令扣座10可牢固地钳扣于印刷电路板20,提供较佳的卡固效果。现有扣座与印刷电路板的装配作业如上所述,此种两段压合组装的工作模式具有以下的缺陷(1)合格率低落操作人员在组装过程中,将无法避免地触及印刷电路板上其它的电子组件,若一时不慎,将造成电子组件的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整块印刷电路板无法使用;再者,装配的施力大小依据操作人员的经验,不同的操作人员自然会有不同的标准而无统一的规范,致使组装过程有隐藏的瑕疵,品质无法有效控管,产品合格率亦无法提升。(2)组装费时承接上点,操作人员需要经由两段压合手续以完成扣座组装作业,并需检查留心避免在装配过程中损坏其它电子零件,组装流程就会浪费时间。(3)成本偏高综观上述,以人工两段压合手续完成组装作业,又需留意检查避免产品损坏,因此生产线上将无法避免的需要多位操作人员同时进行单一作业。此举势必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是业者一项沉重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一种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人事成本,并确保产品品质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依据本技术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主要由框架、第一动作板件、第二动作板件与驱动装置所组成。其中框架的底侧设有承载座,可供印刷电路板置放。第一动作板件与第二动作板件可通过驱动装置的连动,而直线上下往复运动于框架,其中第一动作板件设有朝框架底侧延伸的压着件,第二动作板件设有推抵件。当第一动作板件与第二动作板件受到驱动装置的连动而一并向下位移时,第一动作板件将朝向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至第一运动位置,第二动作板件将位移至卡固位置,致使第二动作板件设有的推抵件可压制扣座靠合于印刷电路板,此时扣座的卡固件将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固定孔,而具有初步的定位锁固效果。接着驱动装置继续运作,第二动作板件将维持在卡固位置,第一动作板件将位移至第二运动位置,并利用第一动作板件的压着件,将扣件压入扣座的卡固件的透孔,使卡固件末端的扣抵部向外撑开,遂使扣座可牢固地钳扣于印刷电路板。如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实现自动化生产现有印刷电路板的装配作业,通过操作人员利用工具手动施力,以两段式压合的方式组装扣座;本技术所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在一次动作中即完成扣座的组装与扣件的锁扣动作,可快速地进行组装配置作业,符合现今生产自动化的世界潮流。(2)降低生产成本承接上述,手动装配作业也相当费时,较长的工时正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本技术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可有效解决此项问题,降低人事成本。(3)确保产品品质自动化生产除了大幅减少人事成本外,另一优势在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皆有明确的规范;换而言之,装配的施力位置与大小皆通过机构精确的操作,以防止损及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致使产品品质更有保障,有效提升产品合格率。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出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印刷电路板与扣座的组装第一动作示意图;图1B为现有印刷电路板与扣座的组装第一动作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A为现有印刷电路板与扣座的组装第二动作示意图;图2B为现有印刷电路板与扣座的组装第二动作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的底侧板件与承载座的示意图;图5至图8为本技术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的分解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扣座11箝孔12卡固件130 透孔131第一扣抵部132第二扣抵部20印刷电路板21电子组件22固定孔30扣件31凹部40框架41顶侧板件42底侧板件50第一动作板件51压着件52第二动作板件53推抵件60承载座61滑槽62导槽63长槽70活动板80限位件81埋孔90挡止件91固定部100滑轨200变位柱210弹簧300变位柱310弹簧400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依据本技术所公开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以机械操作的方式完成现有技术手动完成的装配作业,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等优势。首先以图3与图4来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本技术的印刷电路板压合治具,主要包括有框架40、承载座60、第一动作板件50、第二动作板件52与驱动装置400。其中驱动装置400与外部灌注的高压气体供给装置相连,通过外部灌注的高压气体而工作,如常见的气压驱动马达等等,设置于框架40的顶侧板件41,第一动作板件50与第二动作板件52可受驱动装置400的连动而可直线上下往复运动于框架40,其中第一动作板件50设有朝向框架40底侧延伸有数个圆柱状的压着件51,装配于第一动作板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亦武
申请(专利权)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