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1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扣结构,用于一具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    一受力件,该受力件配置于盖合构件内,而受力件的部分外露于盖合构件一侧面,并使受力件仅能以一方向往复式作动;    一钩扣杆,该钩扣杆配置于该盖合结构内,而钩扣杆的部分外露于盖合构件另一侧面相邻于受力件的部分外露于盖合构件一侧面,并使钩扣杆仅能以一方向往复式作动;而该受力件与该钩扣杆更以一转向机构连接,该转向机构包括有一施压部及一从动部,并分别对应形成于受力件及钩扣杆上,藉此可使受力件所受的纵向力经施压部及从动部的作用后移转为连动钩扣杆的横向力。(*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扣结构,可提供应用于一种具有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按压施力方式,作为控制盖合构件扣合状态的卡扣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具有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如笔记本计算机,由一上盖及一底座所构成,并利用一扣合结构来固定该盖合构件的位置,主要可分为横推式扣合结构及按压式扣合结构。参考图1所显示,是一现有的横推式扣合结构,其主要是一钩扣杆A1固接一受力件A2所构成,并装设在一上盖A3内,其中该钩扣杆A1配置于上盖A3内部横向往复作动的一杆槽A31中,当该上盖A3闭合于一底座A4时,该钩扣杆A1底部的卡榫A12将扣合于该底座A4中的销孔A41中,并通过一弹性元件A34会维持该卡榫A12与销孔A41的扣合状态;当欲开启该上盖A3时,可横向推动该受力件A2以推动该钩扣杆A1,而造成该卡榫A12脱离该底座A4的销孔A41,以解除卡榫A12与销孔A41的扣合状态。而另一种现有的按压式扣合结构(图中未示),其主要由一钩扣件固接一受力件所构成,并装设在一上盖的一可于其内部纵向作动的杆槽中,当该上盖闭合于该底座时,弹性元件会维持该钩扣件底部的卡榫位置,以配合扣合其一底座中的销孔;当欲开启该上盖时,以纵向的力量直接按压于该受力件以推动该钩扣件,而造成该卡榫脱离该底座的销孔,而完成扣合的解除。然而,由于前述的横推式扣合结构及按压式扣合结构中,横推式扣合结构的受力件采取横向施力,与上盖开启方向不一致而产生操作不方便,且该受力件表面需具有止滑的纹路结构,因此会有美观及加工的问题。再者,按压式扣合结构,其采取纵向施力以使得其受力件沿上盖的纵向退出其底座的销孔,因此,此种扣合结构会占据上盖的纵向较大的空间,而影响液晶面板的安装,或增加上盖的尺寸。因此,本技术基于现有扣合结构的缺失进行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卡扣结构,以实际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限制及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盖合构件电子装置的卡扣结构,其主要由一钩扣杆及一受力件所构成,而具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则由一上盖及一底座所构成,且该钩扣杆及该受力件装设在该上盖内的杆槽中,而该钩扣杆与该受力件的结合是通过一转向机构,使得当一外力按压该受力件时,虽然该受力件因该外力而朝该上盖的纵向移动,但结由该转向机构后会推动该钩扣杆作横向移动,以使该卡榫脱离该底座的销孔,而完成扣合的解除。基于前述本技术卡扣结构,其可以达到以下的作用与效果1.本技术的卡扣结构,具有转换施力方向的转向机构,使得可通过按压式受力件,而达到其钩扣杆产生横向移动。2.本技术的卡扣结构,其采用按压施力方式,而具有操作方便的特性,且其受力件表面不需具止滑结构,可降低元件制作的复杂性。3.本技术的卡扣结构,其安装于上盖的深度较浅,不会影响液晶面板的安装,也会降低上盖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一种现有卡扣结构的立体视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卡扣结构配合上盖及底座的立体视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卡扣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4-1为显示关于图4的俯视图;图4-2为显示关于图4-1作动后的示意图;图5为显示本技术卡扣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图6-1为显示关于图6的俯视图;图6-2为显示关于图6-1作动后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A1钩扣杆A12 卡榫A2受力件A3上盖A31 杆槽A34 弹性元件A4底座A41 销孔1 钩扣杆11施压部12卡榫13凹槽2 受力件21板体22从动部3 上盖31杆槽32受力件槽33穿孔34弹性元件 4 底座41 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针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参考图2、图3、图4-1及图4-2所显示为本技术卡扣结构配置于具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上一具体实施例,而本技术主要由一钩扣杆1及一受力件2所构成,且该钩扣杆1及该受力件2更以一转向机构连接于一起,而该转向机构是以一施压部22及一从动部11所构成;上述的具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如一笔记本计算机,由一上盖3及一底座4所构成,该钩扣杆1及受力件2则装设在该上盖3中的一槽杆31及一受力件槽32内,并需配合该底座4相对配置,以提供该上盖3扣合于该底座4上。其各主要构件分述如下该钩扣杆1为一杆体,其顶面向上延伸形成该转向机构的一从动部11,该从动部11为一杆柱,另该钩扣杆1于其底面两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而各自形成一卡榫12。该受力件2向后侧垂直延伸形成一板状的板体21,该板体21并具有该转向机构的一施压部22,该施压部22贯穿于板体的一导槽,该施压部22为一长条型的穿孔且与该板体21延伸的方向形成一倾斜角度,而该施压部22的尺寸系配合可衔入该钩扣杆1中的从动部11。该上盖3枢接在该底座4的一侧的板状体,该上盖3一侧内部形成一杆槽31及一受力件槽32,该杆槽31平行该上盖3一侧的侧边并可置入该钩扣杆1,且该杆槽31拘束该钩扣杆1沿着该杆槽31移动,该受力件槽32自该杆槽31垂直向外贯穿所形成并可置入该受力件2并限制该受力件2沿着该受力件槽32移动,该杆槽31底部配合该钩扣杆1的二卡榫12而向下贯穿上盖3形成两个对应的穿孔33,该杆槽31一端又具有一弹性元件34,该弹性元件34可提供该钩扣杆1在横向上具有弹性回复力。该底座4配合该上盖3的穿孔33,而形成两个对应的销孔41,各个销孔41并可分别配合该钩扣杆1中的卡榫12,而达到一扣合的目的。本实施例中,该钩扣杆1装设在该上盖3的杆槽31中,使得该卡榫12分别穿过该上盖3中所对应的穿孔33,且通过该弹性元件34而使得该钩扣杆1可在该杆槽31中移动并具有横向的弹性回复力;该受力件2装设在该上盖3的受力件槽32中,该板体21中的施压部22衔入该钩扣杆1中的从动部11而同时受拘束于该上盖3的受力件槽32中。当该上盖3闭合于该底座4时,该弹性元件34会提供一弹力而维持该钩扣杆1的位置,使得卡榫12能扣合该底座4中所对应的销孔41;当欲开启该上盖3时,可按压该受力件2,使得该板体21沿着该受力件槽32前进,同时该施压部22为一具倾斜角度的导槽,通过其倾斜于该受力件槽32前进方向的设计,可使受力件2所受的纵向力改变为推动钩扣杆1的横向力,进而连动该钩扣杆1中的从动部11,此时,该钩扣杆1受到带动而沿着该杆槽31移动,并造成该卡榫12脱离该底座4的销孔41,而完成扣合的解除。参考图5、图6-1及图6-2所显示为本技术卡扣结构的另一具体化实施例,而本技术主要由一钩扣杆1及一受力件2所构成,且该钩扣杆1及该受力件2更以一转向机构连接于一起,而该转向机构以一施压部22及一从动部11所构成;上述的具盖合构件的电子装置,如一笔记本计算机,由一上盖3及一底座4所构成,该钩扣杆1及受力件2则装设在该上盖3中的一槽杆31及一受力件槽32内,并需配合该底座4相对配置,以提供该上盖3扣合于该底座4上。其各主要构件分述如下该钩扣杆1为一杆体,其顶面内凹形成一凹槽13,且其底面两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而各自形成一卡榫12,该凹槽13一侧形成一从动部11,该从动部11为一外突的弧角。该受力件2向后侧垂直延伸形成一板状的板体21,该板体21一侧并形成倾斜的一施压部22,该施压部22为一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志
申请(专利权)人:志合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