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37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零部件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卡扣结构,包括卡合体,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卡扣配合的卡扣体,其中所述卡扣体包括卡扣部、第一弹臂、第二弹臂和凸起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所述固定座设有固定部和容纳所述凸起部的容纳部,所述固定部两侧设有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卡合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部卡扣配合的卡合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悬臂梁原理结合材料本身物理性质,达到装配拆卸便捷和增加卡扣寿命的目的,可应用于需要安装或拆卸的各类电子设备上,如机顶盒、DVD、笔记本电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PDA、GPS导航仪器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零部件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导航设备等,越来越要求短小轻薄,这就要求 此类产品本身所占用的空间应更加紧凑,其中减小该类电子产品的体积的重 要措施之一是简化产品结构。目前在电子产品设计中,为了实现活动件的装拆而大量使用卡扣结构。此类卡扣结构通常设计为塑胶和金属件的结构,结构复杂,不方便组装;部 分卡扣结构还采用了金属件,此会对通过无线进行通讯的电子产品的性能产 生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此类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如对手机的天线信 号接收造成干扰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装配和拆卸的卡扣结构。 本技术4是供的卡扣结构,包括卡合体,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卡扣 配合的卡扣体,其中所述卡扣体包括卡扣部、第一弹臂、第二弹臂和凸起部, 所述第 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所述固定座设有固 定部和容纳所述凸起部的容纳部,所述固定部两侧设有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臂的第 一定位部和固定第二弹臂的第二定位部;所述卡合体上设有用于与所 述卡扣部卡扣配合的卡合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与所述凸起部构成具备一定角度 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值范围是在0度至9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弹臂或第二弹臂的一侧包括一弧形侧键,该第一弹臂 或第二弹臂的截面形状为非对称侧键形状。优选地,所述卡扣体、固定座和/或卡合体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卡合体还包括与卡合部形成整体结构的卡合面,所述卡合 部包括卡合端,该卡合端为钩状。本技术卡扣结构通过卡扣体的弹性材料物理特性和悬臂梁原理,可 非常简单方便地装配和拆卸所述卡扣结构,延长了卡扣结构的寿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领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卡扣结构分解示意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卡扣体立体示意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卡扣体平面示意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弹臂或第二弹臂B-B剖面示意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卡扣结构装配示意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卡扣结构装配时剖视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卡卡结构拆卸时剖视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 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利用悬臂梁原理结合材料本身物理性质, 达到装配拆卸便捷和延长卡扣结构寿命的目的。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提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结构,所述卡 扣结构包括卡合体12、固定座11和与固定座11卡扣配合上的卡扣体10。所述卡合体12包括卡合部121和卡合面122,所述卡合部121与卡合面 122形成整体结构,其中卡合部121的端部包括卡合端1211,卡合面122包 括一延伸部,形成卡合支撑部1221。其中,所述卡合端1211可设为钩状,以 便更好地实现卡合连接。所述卡扣体10上设有凸起部103和卡扣部100,所述卡扣部100设置在 与所述卡合体12卡合方向的一端,其上设有与所述卡合端1211相配合连接 的配合部104;所述凸起部10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 所述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分别与所述凸起部103构成具备一定角度 的夹角A,以产生与所述固定座11配合的预紧力。其中,所述配合部104可为孔状或槽状。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弹臂101或第二弹臂102的一侧可包括一弧形 侧键结构,其截面形状为非对称弧形侧键形状,所述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 臂102分别与凸起部103构成的夹角A的角度值范围在O度至90度之间,如 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10度;该夹角A越大,则卡扣件10与所述固定座11 之间产生预紧力也越大,同时对作用于所述固定座11上的反向应力也会越大; 因此,该角度应根据实际予以具体设置,使所述卡扣体10牢固地卡扣在所述 固定座11为宜。其中,所述卡扣部100的高度应略高于所述卡合部121和卡合面122之间的垂直空间距离,以约高0.5mm - 5mm为适宜。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固定部113,两侧设有分别固定第一弹臂101和第 二弹臂102的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二定位部112,所述第一定位部111与第二 定位部112分别与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匹配配合,所述固定部113 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凸起部103的容纟内部1131;其中,该容纳部1131可以为孔 状或槽状。所述卡扣体10、固定座11和/或卡合体12可采用如PVC、 PU等弹性材 料制成。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卡扣结构的装配过程如下 如图5所示,将所述卡扣体10的凸起部103顶固于所述固定部113的容 纳部1131中,将所述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分别卡合在所述固定座11 的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二定位部112中,由于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 分别与所述凸起部103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A,且因凸起部103和固定部113 之间的顶固作用,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分别与第一定位部111和第 二定位部112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从而使所述卡扣体10紧固于固定座11之 中。结合图6所示,当需要安装卡合体12时,将所述卡合支撑部1221置于 固定座11的固定部113端面上,在所述卡合体12的卡合面122上施加一向 下力14,将所述卡合部121的卡合端1211置于所述配合部104中,由于所述 卡扣部100的高度略高于所述卡合部121和卡合面122之间的垂直空间距离, 以及所述固定部113对卡合支撑部1221的支顶作用,卡合部121端的钩状卡 合端1211可牢固地卡合于所述配合部104中,从而使所述卡合体12紧固于 卡扣体10之上。如图7所示,当需要拆卸卡合体12时,在所述凸起部103上施加一按压 外力13,由于卡扣体IO上的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分别固定于固定座 11上的第一定位部111和第二定位部112中,通过按压外力13按压卡扣体10 上的凸起部103,所述卡扣体IO产生与按压外力13相同方向的位移,所述卡 扣体10上的卡扣部100与所述卡合体12上的卡合部121松脱,从而拆卸下 所述卡合体12。同时,当进一步施加按压外力13时,所述凸起部103位移出所述容纳部 1131,从而使所述卡扣体10与固定座11脱离。而在上述按压外力13撤除后, 由于采用弹性材料的卡扣体10产生的弹性力,所述卡扣体10恢复到按压外力13按压前的状态,即卡扣体10与固定座11固定后的状态,/人而可以重复 进行卡合。上述卡扣结构可以应用于需要安装或拆卸的各类电子设备上,如机顶盒、DVD、笔记本电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PDA、 GPS导航仪器等设备。并 可根据具体应用选用不同的具有弹性的材料,而不仅仅限于塑胶材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 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 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 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合体(12),固定座(11)以及与固定座(11)卡扣配合的卡扣体(10),其中所述卡扣体(10)包括卡扣部(100)、第一弹臂(101)、第二弹臂(102)和凸起部(103),所述第一弹臂(10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合体(12),固定座(11)以及与固定座(11)卡扣配合的卡扣体(10),其中: 所述卡扣体(10)包括卡扣部(100)、第一弹臂(101)、第二弹臂(102)和凸起部(103),所述第一弹臂(101)和第二弹臂(102)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03)的两侧; 所述固定座(11)设有固定部(113)和容纳所述凸起部(103)的容纳部(1131),所述固定部(11)两侧设有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臂(101)的第一定位部(111)和固定第二弹臂(102)的第二定位部(112); 所述卡合体(12)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部(100)卡扣配合的卡合部(1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向坡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