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保压机构,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主输送带装置、搬运机械手和若干组保压装置;保压装置包括机架、下支撑组件、上压合组件和四组第一定位组件;下支撑组件上具有压力传感器;上压合组件设置在下支撑组件上方,包括第二气缸和上压板;上压板的四角通过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方且动力输出端与上压板连接;四组第一定位组件分别安装在机架中部的四周;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定位压轮;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一定位压轮安装在第一连接块上;体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加工精度高。加工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保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组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保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外壳与玻璃板组装成显示屏后,需要进行保压工序的加工,目前的保压加工通常是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搬运放入保压装置中,通过保压装置压合进行保压,但是由于保压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等待保压完成后再取出,再进行下一个产品的保压,则会大大降低加工效率,而且显示屏的保压过程中,需要控制其压力值,若压力过大,则容易损坏产品,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还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保压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保压机构,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主输送带装置、搬运机械手和若干组保压装置;所述搬运机械手用于将主输送带装置上的产品搬运至保压装置,以及将保压好的产品取出至主输送带装置;所述保压装置包括机架、下支撑组件、上压合组件和四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压力传感器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机架且动力输出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支撑板连接;所述上压合组件设置在下支撑组件上方,包括第二气缸和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四角通过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上压板下方;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方且动力输出端与上压板连接;四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分别安装在机架中部的四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定位压轮;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压轮安装在第一连接块上。
[0006]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阻挡片、两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托料组件和第二托料组件;所述第一托料组件与第二托料组件左右分布在主输送带装置内;所述第一托料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托板;所述第四气缸固定在箱体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托板连接;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对应安装在第一托料组件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五气缸、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定位压轮;所述第五气缸安装在主输送带装置一侧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压轮安装在第二连接块上;所述阻挡片固定在箱体上且位于第一托料组件右侧。
[0007]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搬运机械手包括安装架、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Z轴驱动装置和搬运头;所述安装架安装在箱体上;所述X轴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动力输出端与Y轴驱动装置连接;所述Z轴驱动装置安装在Y轴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搬运头的一侧安装在Z轴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
[0008]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搬运头包括侧板、吸附底板和四组取料支撑组件;所述侧板固定在Z轴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吸附底板与侧板连接;四组所述取料
支撑组件分布在吸附底板的左右两侧,包括第六气缸和支撑件;所述第六气缸固定在吸附底板上方且动力输出端与支撑件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件为“L”型结构;所述支撑件的底部为横直部且位于吸附底板下方。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外壳与玻璃板组装成显示屏后,从第二主输送带左端送入,通过搬运机械手从主输送带装置中取料并放入至保压装置中进行保压,保压装置设置了多组,可提高工作效率,保压完成的显示屏再通过搬运机械手取出至主输送带装置上并往右继续输运至下一工序,本设计中保压装置上,在保压前,通过四组第一定位组件相对产品进行定位,然后在压合过程中,上压板上通过第一弹簧进行缓冲,以免压环工件,保压过程中采用了压力传感器检测保压的压力值,从而可以合理控制好对产品的保压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2]图2是1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保压装置的结构图;
[0014]图4是本技术搬运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
‑
4所示,一种自动保压机构,包括箱体21以及安装在箱体21上的主输送带装置22、搬运机械手23和若干组保压装置24;所述搬运机械手23用于将主输送带装置22上的显示屏搬运至保压装置24,以及将保压好的显示屏取出至主输送带装置22;本设计中保压装置24左右并排分布四组;
[0017]所述自动保压机构2上还设有阻挡片25、两组第二定位组件26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托料组件27和第二托料组件28;所述第一托料组件27与第二托料组件28左右分布在主输送带装置22内;所述第一托料组件27包括第四气缸和托板;所述第四气缸固定在箱体21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托板连接;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6对应安装在第一托料组件27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26包括第五气缸、第二连接块261和第二定位压轮262;所述第五气缸安装在主输送带装置22一侧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连接块261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压轮262安装在第二连接块261上;所述阻挡片25固定在箱体21上且位于第一托料组件27右侧;当显示屏运送至第一托料组件27位置时,被阻挡片25阻挡限制其继续往右输送,第一托料组件27通过第四气缸驱动托板往上运动,将显示屏从主输送带装置22中托起,托起后,两组第二定位组件26的第五气缸则驱动第二连接块261带动第二定位压轮262托板一侧运动,顶触在显示屏外壳的前后两侧,从而对显示屏进行定位,等待搬运机械手23进行搬送,第二托料组件28则顶升后等待接料,接取保压完成后的显示屏后复位放落至主输送带装置22上继续往右输送。
[0018]所述保压装置24包括机架241、下支撑组件242、上压合组件243和四组第一定位组件244;所述下支撑组件242包括第一气缸2421、压力传感器2422和支撑板2423;所述第一气缸2421安装在机架241且动力输出端通过压力传感器2422与支撑板2423连接;所述上压合
组件243设置在下支撑组件242上方,包括第二气缸2431和上压板2432;所述上压板2432的四角通过导杆2432
‑
1与机架241滑动连接;所述导杆2432
‑
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432
‑
2;所述第一弹簧2432
‑
2位于上压板2432下方;所述第二气缸2431固定在机架241上方且动力输出端与上压板2432连接;四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44分别安装在机架241中部的四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44包括第三气缸、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定位压轮;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241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压轮安装在第一连接块上,搬运机械手23将待保压的显示屏送至保压装置24的下支撑组件242与上压合组件243之间,然后下支撑组件242通过第一气缸2421驱动支撑板2423往上运动,接取搬运机械手23上的显示屏,四组第一定位组件244同步工作,第三气缸驱动第一连接块电动第一定位压轮往中部靠拢,顶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上的主输送带装置、搬运机械手和若干组保压装置;所述搬运机械手用于将主输送带装置上的产品搬运至保压装置,以及将保压好的产品取出至主输送带装置;所述保压装置包括机架、下支撑组件、上压合组件和四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压力传感器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机架且动力输出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支撑板连接;所述上压合组件设置在下支撑组件上方,包括第二气缸和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四角通过导杆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导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上压板下方;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方且动力输出端与上压板连接;四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分别安装在机架中部的四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定位压轮;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机架上且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压轮安装在第一连接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保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片、两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托料组件和第二托料组件;所述第一托料组件与第二托料组件左右分布在主输送带装置内;所述第一托料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托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景昌,李志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