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67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及汽车,氢瓶框架安装在汽车底盘车架上,包括底板至少两个与汽车底盘车架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板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呈U字形形状设置,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氢气瓶的弧形支撑板;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束紧氢气瓶的束紧结构,所述束紧结构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束紧结构包括用于束紧氢气瓶的箍带,所述箍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U字形两开口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的固定带分别与连接柱和支架底座连接相比,由于箍带仅与底座连接,无需考虑现有技术的连接柱与支架底座配合的问题,以提升组装底座与底板连接的灵活性,有利于提升组装氢瓶框架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组装氢瓶框架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组装氢瓶框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汽车分为氢内燃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其中,氢内燃车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及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动力以实现推动的汽车。氢气是一种气体,为了能够存储更多的氢气,通常将氢气存储在罐体内并使得氢气液化,因此,液氢储罐是氢能汽车的氢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氢能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液氢储罐的框架,通过该框架实现固定液氢储罐。
[0003]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344271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氢燃料汽车氢瓶固定带收紧装置,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氢瓶相匹配的弧形安装板,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支架底座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柱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连接,其另一端横向设置有第一穿孔;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可从所述第一穿孔内竖直向下穿出所述连接部,且可压住所述固定带;束紧部,所述束紧部与所述调节部伸出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可调节连接,所述束紧部可调节所述调节部穿出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固定带的一端与连接孔,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穿孔、调节部及束紧部与连接部连接,即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柱和支架底座连接以束紧氢瓶,因此,连接柱必须对应安装在支架底座的一侧,否则固定带束紧氢瓶的效果较差;因为连接柱必须对应安装在支架底座的一侧,降低了收紧装置组装的灵活性,以降低组装效率。
术内容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通过箍带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两侧连接,提升了组装氢瓶框架的灵活性,以提升组装氢瓶框架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氢瓶框架。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安装在汽车底盘车架上,包括底板至少两个与汽车底盘车架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板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呈U字形形状设置,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氢气瓶的弧形支撑板;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束紧氢气瓶的束紧结构,所述束紧结构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束紧结构包括用于束紧氢气瓶的箍带,所述箍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U字形两开口端连接。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束紧结构包括连接轴,所述箍带通过所述连接轴与两个所述连接环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箍带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箍带通过所述
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束紧环;所述束紧结构包括调节杆和束紧件,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箍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束紧环的一端与所述束紧件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箍带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箍带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调节杆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制备材料为铝合金。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两端均设有用户保护氢气瓶两端的隔档结构,两所述隔档结构位于两个所述底座的相对外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档结构包括挡板和隔档架,所述隔档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档架连接并位于所述隔档架背离氢气瓶一侧,所述挡板与所述氢气瓶之间存在间隙。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连接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氢气瓶的两侧;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隔档架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板还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隔档架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氢气瓶与所述侧板之间存在间隙。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7]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

任一项的氢瓶框架。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通过呈U字形设置的底座两开口端与箍带连接,即箍带的两端与底座的两端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的固定带分别与连接柱和支架底座连接相比,由于箍带仅与底座连接,无需考虑现有技术的连接柱与支架底座配合的问题,以提升组装底座与底板连接的灵活性,有利于提升组装氢瓶框架的效率。
[0020]通过设置在底板两端的隔档结构保护氢气瓶,一方面,限制外界的物体从氢气瓶的两端击到氢气瓶,另一方面,限制外界的物体从氢气瓶的两端击到管道等结构与氢气瓶的连接处,氢瓶框架起到提升氢气瓶及其连接的管道等结构的安全系数,从而提升氢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而提升汽车的安全系数。氢瓶框架采用铝合金材质制备,如底座和挡板为铝制材料制备,以降低氢瓶框架的重量,从而降低氢系统的重量,进而降低汽车的重量,有利于降低汽车行驶时的能耗,以提升汽车的性能。氢瓶框架包括底板、两个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固定结构和隔档结构,其零部件数量较少,且氢瓶框架的结构简单及焊接量少,有利于提升装配氢瓶框架的效率。
[0021]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的氢瓶框架的汽车。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氢瓶框架(氢气瓶未画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板;2、底座;21、弧形支撑板;211、连接环;22、脊板;23、安装板;24、加强肋;25、束紧环;3、束紧结构;31、箍带;311、第一连接孔;312、第二连接孔;32、连接轴;33、调节杆;34、束紧件;4、隔档结构;41、挡板;42、隔档架;5、连接板;6、侧板;7、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7]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0028]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安装在汽车底盘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至少两个与汽车底盘车架固定连接的底座(2),所述底板(1)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底座(2)的底部,所述底座(2)呈U字形形状设置,所述底座(2)包括用于承载氢气瓶的弧形支撑板(21);所述底座(2)设有用于束紧氢气瓶的束紧结构(3),所述束紧结构(3)位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所述束紧结构(3)包括用于束紧氢气瓶的箍带(31),所述箍带(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2)的U字形两开口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板(21)的一端设有两个对应设置的连接环(211),所述连接环(211)位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所述束紧结构(3)包括连接轴(32),所述箍带(31)通过所述连接轴(32)与两个所述连接环(2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3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311),所述箍带(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311)与所述连接轴(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轻量化氢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有束紧环(25);所述束紧结构(3)包括调节杆(33)和束紧件(34),所述调节杆(33)与所述箍带(31)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杆(33)穿过所述束紧环(25)的一端与所述束紧件(34)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涛刘可成
申请(专利权)人:小氢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