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27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油冷却器,涉及冷却器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输入壳、中转盘和输出壳,外壳内固定有螺旋叶片,外壳的前侧固定有输入壳,外壳的后侧固定有中转盘,中转盘的后侧固定有输出壳,输出壳内壁的中间固定有筛板,筛板的端面上均匀贯通开设有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壳、输入壳、中转盘和输出壳,解决了管式油冷却器改善冷却效果不方便且导出时冷却后油液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冷却效果更好,且导出的冷却后油液的温度更加均匀。的冷却后油液的温度更加均匀。的冷却后油液的温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器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式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是各个机械设备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系统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持续的保持高压力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长时间工作后油温就会升高,如果没有及时的把热量散发出,会导致系统的密封元件老化、损坏,而且油的粘度随着油温升高而变低,油压也达不到工作的要求,为保证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必须把油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润滑系统的油温升高主要原因虽然和液压系统不同,但是同样需要把油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油冷却器是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油冷却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流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管式油冷却器是进一步为了保证冷却的效率而在油路中采用的冷却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管式油冷却器在工作的过程中,采用水来对冷却器进行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冷却器中为了保证冷却效率,油液通常采用直通的形式,此时冷却水的通过效率一定,改善冷却效果只有增加冷却器的管路长度,因此在使用时改善冷却效果不方便;
[0004]2、管式油冷却器冷却后,油液在冷却的过程中,受到的冷却效果不同,因此在冷却后,各个冷却管中的油液温度各不相同,直接导出到使用位置可能对机械部件的性能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油冷却器,通过设置外壳、输入壳、中转盘和输出壳,解决了管式油冷却器改善冷却效果不方便且导出时冷却后油液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外壳、输入壳、中转盘和输出壳,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外壳的前侧固定有输入壳,所述外壳的后侧固定有中转盘,所述中转盘的后侧固定有输出壳,所述输出壳内壁的中间固定有筛板,所述筛板的端面上均匀贯通开设有开孔,工作时,本技术通过外壳中的螺旋叶片增长冷却水在其中冷却用的时间,通过输入壳将需要冷却的油液导到外壳内的冷却管中,在冷却管中冷却后,再导到中转盘中后,通过中转盘内中转后,再导到输出壳中均化后导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侧的前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所述外壳外侧的后部固定连通有输出管,外壳通过输入管将冷却水导入,通过输出管将冷却水导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壳和中转盘互相靠近的一面中央共同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螺旋叶片固定在连接轴的周侧,螺旋叶片通过连接轴增加其在外壳中的连接强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壳靠近外壳一面的连接轴外侧开设有导送孔,所述输入壳的
前侧面中央固定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螺旋叶片上贯通开设有固定孔,输入壳通过输送管将需要冷却的油液导入其中,通过导送孔导到冷却管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盘与导送孔位置对应地贯通开设有输送孔,所述输送孔和导送孔内共同贯通固定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固定在固定孔内,中转盘通过输送孔输送冷却管中冷却后的油液,冷却管用于对经过的油液进行冷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壳靠近外壳的一侧与输送孔位置对应地开设有中转孔,所述中转孔与开孔位置互相错开,所述输出壳远离外壳的一侧面中央固定连通有导出管,输出壳通过中转孔将中转盘中输送的冷却后的油液导到其中,通过导出管将其中经过均化的油液导出。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解决了管式油冷却器改善冷却效果不方便的问题,外壳在其中经过水的作用下,将冷却管中经过的油液进行冷却,通过螺旋叶片增长冷却水在外壳中流经的路径,增大冷却水与冷却管的接触时间,增强经过冷却管中油液的冷却效果,使得油冷却器在工作时,经过的油液冷却效果得以良好地被改善。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输入壳、中转盘和输出壳,解决了管式油冷却器导出时冷却后油液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冷却管中油液流动冷却后,再导到中转盘上的输送孔中,通过输送孔导到输出壳上的中转孔中,在中转孔中再导到输出壳内,在输出壳中的筛板上开孔和中转孔中错开,再导到输出壳中混合均匀,使得冷却器中的油液在冷却后导出的油液温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外壳结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输入壳后视结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转盘结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输出壳剖视结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外壳;101、输入管;102、输出管;103、连接轴;104、螺旋叶片;105、固定孔;200、输入壳;201、输送管;202、导送孔;300、中转盘;301、输送孔;400、输出壳;401、中转孔;402、筛板;403、开孔;404、导出管;500、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外壳100、输入壳200、中转盘300和输出壳400,外壳100内固定有螺旋叶片104,外壳100在其中经过水的作用下,将冷却管500中经过的油液进行冷却,通过螺旋叶片104增长冷却水在外壳100中流经的路径,增大冷却水与冷却管500的接触时间,增强经过冷却管500中油液的冷却效果,外壳100的前侧固定有输入壳200,通过输入壳200将需要冷却的油液导入后进行暂存,外壳100的后侧固
定有中转盘300,外壳100中的冷却管500通过的油液在冷却后,通过中转盘300导到输出壳400中,中转盘300的后侧固定有输出壳400,输出壳400将经过冷却的油液进行汇集,输出壳400内壁的中间固定有筛板402,筛板402的端面上均匀贯通开设有开孔403,输出壳400中汇集的油液通过筛板402上的开孔403进一步混合,使得油液被混合均化。
[0025]其中如图1、2所示,外壳100外侧的前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1,外壳100通过输入管101将冷却用水导到外壳100中,外壳100外侧的后部固定连通有输出管102,外壳100中冷却冷却管500中油液的水导到输出管102中。
[0026]其中如图1、3所示,输入壳200和中转盘300互相靠近的一面中央共同固定有连接轴103,螺旋叶片104固定在连接轴103的周侧,螺旋叶片104通过连接轴103增加在外壳100中的连接强度。
[0027]其中如图1、3所示,输入壳200靠近外壳100一面的连接轴103外侧开设有导送孔202,输入壳200通过导送孔202将导入其中的待冷却的油液导到外壳100内的冷却管500中,输入壳200的前侧面中央固定连通有输送管201,输送管201将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包括外壳(100)、输入壳(200)、中转盘(300)和输出壳(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内固定有螺旋叶片(104),所述外壳(100)的前侧固定有输入壳(200),所述外壳(100)的后侧固定有中转盘(300),所述中转盘(300)的后侧固定有输出壳(400),所述输出壳(400)内壁的中间固定有筛板(402),所述筛板(402)的端面上均匀贯通开设有开孔(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外侧的前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1),所述外壳(100)外侧的后部固定连通有输出管(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壳(200)和中转盘(300)互相靠近的一面中央共同固定有连接轴(103),所述螺旋叶片(104)固定在连接轴(103)的周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远航动力环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