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后冷却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50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后冷却工艺及装置,属于连续退火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雾化:高压水经纱网作用发生初步雾化;混合:超临界流体经纱网均匀流场,与初步雾化的雾滴混合均匀;纱网雾化:混合后的雾滴经纱网作用再次破碎,获得粒径更小和分布更均匀的雾滴;爆炸雾化:雾滴经纱网喷出后再破碎的过程中,超临界流体膨胀获得粒径更小且粒径更均匀的雾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合超临界流体和疏水纱网的方法实现雾滴多次雾化,进而获取雾滴粒径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的喷雾。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窄缝与纱网结合的方式实现水和超临界流体的均匀分布,提高了喷雾分布均匀性,通道纱网亦起到过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水温降低雾滴的蒸发温差,有利于雾滴发生相变。滴发生相变。滴发生相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镀后冷却工艺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续退火处理
,涉及一种镀后冷却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带钢的镀后处理领域,镀后冷却是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它对带钢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厚板产品不断地推广应用,镀后冷却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较高的冷却速度,而且要求较高的冷却均匀度。目前来说,气冷已经不能够满足厚板冷却的技术要求,气雾冷却仍是目前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之一,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0003]气雾冷却布置有多重形式,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技术路线是沿着带钢的宽度方向布置喷嘴,雾滴参数严重依赖雾化喷嘴的性能,由于带钢尺度与单个雾化喷嘴的所作用的范围尺度约大一个数量级,因而需要沿宽度方向布置多组喷嘴。不同组喷嘴雾化的雾滴相互影响,相互重叠,进而此系统不同设备的关联度较高,系统相对较复杂,同时由于安装误差、流量分布等问题,极容易出现气雾冷却不均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后冷却工艺及装置,利用超临界流体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压力产生的流体体积上百倍甚至几百倍的膨胀,配合疏水纱网实现雾滴的多次雾化,获得雾滴粒径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的喷雾对带钢进行镀后冷却。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镀后冷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初步雾化:高压水经纱网作用发生初步雾化;
[0008](2)混合:超临界流体经纱网均匀流场,与步骤(1)中初步雾化的雾滴混合均匀;
[0009](3)纱网雾化:步骤(2)混合后的雾滴经纱网作用再次破碎,获得粒径更小和分布更均匀的雾滴;
[0010](4)爆炸雾化:步骤(3)中雾滴经纱网喷出后再次破碎的过程中,超临界流体膨胀实现“爆炸雾化”,获得粒径更小且粒径更均匀的雾滴。
[0011]可选的,所述超临界流体为抗氧化物质。
[0012]可选的,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
[0013]可选的,所述高压水压力高于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压力;高压水温度高于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
[0014]一种上述镀后冷却工艺的镀后冷却装置,包括水通道及超临界流体通道,所述水通道沿高压水流动方向布置有水进口、第一纱网、水出口;所述超临界流体通道沿超临界液体流动方向布置有超临界流体进口、第二纱网、超临界流体出口,所述水出口与超临界流体出口汇合形成装置出口,所述装置出口上设有第三纱网。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纱网与所述水出口之间形成水流道,所述第二纱网在所述水通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水流道内。
[0016]可选的,所述超临界流流体通道设有两条,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水通道的两侧。
[0017]可选的,所述水出口与所述超临界液体出口之间形成15
°
~65
°
的夹角。
[0018]可选的,所述水出口和超临界出口是单点圆孔或椭圆的形式,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三纱网前。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三纱网为平纹纱网,纱网目数为30~160目,纱网经过疏水处理,第一纱网和第二纱网的层数为1~3层。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结合超临界流体和疏水纱网的方法实现雾滴的多次雾化,进而获取雾滴粒径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的喷雾。
[0022]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超临界流体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因此能够减缓由于喷雾所带来的带钢表面氧化。
[0023]3.本专利技术通过窄缝与纱网结合的方式实现水和超临界流体的均匀分布,进而提高了沿宽度方向喷雾分布均匀性,通道纱网不仅起到重新分布流体的作用,其亦起到过滤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装置的寿命。
[0024]4.本专利技术通过提高水温降低雾滴的蒸发温差,有利于雾滴发生相变,提高气雾冷却换热性能。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A区放大图;
[0029]图3为第三纱网的结构图。
[0030]附图标记:第三纱网1、第二纱网2、第一纱网3、超临界流体进口4、水进口5、水出口6、超临界流体出口7、出口板8。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
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结合镀后冷却装置对本专利技术中的镀后冷却工艺进行解释说明,一种镀后冷却的装置,包括第三纱网1、第二纱网2、第一纱网3、超临界流体进口4、水进口5、水出口6、超临界流体出口7、出口板8;其中水进口5、第一纱网3和水出口6依次有序连接;其中超临界流体进口4、第二纱网2和超临界流体出口7依次有序连接;其中水出口6、超临界流体出口7、第三纱网1和出口板8组成装置出口结构,水出口6、超临界流体出口7和出口板8组成一个类似于蛤蟆口造型的出口结构,该结构用于获取扇形喷雾。
[0035]如图2所示,水出口6和超临界流体出口7成一定的夹角,角度在15~65
°
,其目的是使两种流体混合均匀,进而为获取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的雾滴奠定基础。水出口6和超临界出口7是单点圆孔或椭圆的形式,并布置在第三纱网1之前,假定冷却装置宽度为1.8m,则沿着宽度方向设置20~40组出口6与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后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初步雾化:高压水经纱网作用发生初步雾化;(2)混合:超临界流体经纱网均匀流场,与步骤(1)中初步雾化的雾滴混合均匀;(3)纱网雾化:步骤(2)混合后的雾滴经纱网作用再次破碎,获得粒径更小和分布更均匀的雾滴;(4)爆炸雾化:步骤(3)中雾滴经纱网喷出后再次破碎的过程中,超临界流体膨胀实现“爆炸雾化”,获得粒径更小且粒径更均匀的雾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后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为抗氧化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后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后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压力高于超临界流体的临界压力;高压水温度高于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镀后冷却工艺的镀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通道及超临界流体通道,所述水通道沿高压水流动方向布置有水进口、第一纱网、水出口;所述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全科雍海泉王宏宇郭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