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2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延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延模具包括:凸模内设置具有开口的容纳空腔;和托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处,托料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缓冲部件,其中,驱动组件驱动缓冲部件全部缩进容纳空腔或部分伸出容纳空腔,并且缓冲部件构造成在缓冲部件部分伸出容纳空腔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对外力进行缓冲。本方案的托料组件利用驱动组件带动缓冲部件在上模未下压时托住板料,避免板料下榻,并且驱动组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缓冲部件的尺寸可以精确设计,使得托料的高度也可以精确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板料下榻。此外,通过缓冲部件的缓冲,避免上模带动板料与托料组件发生硬性碰撞,进而减低安全隐患。进而减低安全隐患。进而减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拉延成形过程中,为了减少噪音,提供稳定的压边力,在上模下压的过程中,需要先与下方的压边圈提前(30mm左右)闭合,然后才再与凸模接触。为达到该目的,压边圈需要高于凸模大概30mm左右,这样板料放置时,会被压边圈抬起,使得该压边圈的中间位置距离凸模还有大概30mm左右的距离,进而使得板料内部非常容易产生下榻,如此会破坏了成形效果。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多个将板料托举的方案,(1)顶杆托料:顶杆驱动转接块,上面安装顶料杆,负责托料防止板料下榻,当压边圈开始工作下行时,顶料杆同步下行,完成顶料过程。该方案的缺点是布置受顶杆限制,同时,托料杆回缩与顶杆保持一致,回缩慢,存在已经开始拉延,与板料仍未脱离风险,应用受限较多。(2)刚性气缸托料:气缸驱动顶料杆托料,开始成形前,气缸带动托料杆退回,完成托料过程。该方案的缺点是气缸托料动作由机床给出信号,气缸动作有延迟,托料不能非常精确,否则容易发生上模与托料杆碰撞的风险,板料仍会产生一定的下榻现象,托料效果一般。(3)气动加弹簧复合柔性托料,气缸仅仅驱动顶料杆上下浮动,其余部件全部不动。该方案虽然可以解决安全碰撞的问题,但是由于托料销高出凸模,非工作时,按要求放入的含模件无法放入。此外,非工作状态上下模合模,高出的托料销被强制压缩到底,弹簧始终处于压缩到底状态,弹簧会快速失效,造成工作时托料高度降低,产生错误,降低零件品质,甚至造成批量零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拉延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托料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板料无法正常放入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托料装置内的弹性元件失效快、托料高度丢失的问题。
[0005]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一种拉延模具,包括:
[0006]凸模,其内设置具有开口的容纳空腔;和
[0007]托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处,所述托料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缓冲部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缓冲部件全部缩进所述容纳空腔或部分伸出所述容纳空腔,并且所述缓冲部件构造成在所述缓冲部件部分伸出所述容纳空腔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对外力进行缓冲。
[0008]可选地,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托料销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料销抵接,以在所述托料销受到外力时,所述弹簧被压缩而进行缓冲。
[0009]可选地,所述缓冲部件还包括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与所述驱动组件抵接,以受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
[0010]所述套筒结构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并抵接在所述封闭
端的内部,所述托料销穿过所述开口端后与所述弹簧抵接。
[0011]可选地,所述开口端具有向所述套筒结构的中心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托料销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二凸台,以使得所述托料销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作用下无法脱离所述套筒结构。
[0012]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互抵接时,所述托料销暴露在外的尺寸为50

150mm。
[0013]可选地,所述套筒结构的外侧设置一圈固定座;
[0014]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固定座连接以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块运动时带动所述套筒结构运动。
[0015]可选地,所述连接块为“凹”型结构,并且所述套筒结构的设置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配合,并且在开口位置的两端利用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和与所述气缸连接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块连接,以在所述驱动轴在气缸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时带动所述连接块运动。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块的中间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驱动轴的端部设置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配合以将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块相互连接。
[0018]可选地,还包括;
[0019]上模,受控的与所述凸模压合和分开;
[0020]压边圈,设置在所述凸模外圈,并在所述上模与所述凸模分开时,其高度高于所述凸模最高处的高度20

40mm。
[0021]本方案的托料组件利用驱动组件带动缓冲部件在上模未下压时托住板料,避免板料下榻,并且驱动组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缓冲部件的尺寸可以精确设计,使得托料的高度也可以精确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板料下榻。此外,在上模下压,并且驱动组件带动缓冲部件下降的速度比上模下压的速度小时,通过缓冲部件的缓冲,避免上模带动板料与托料组件发生硬性碰撞,进而减低安全隐患。
[0022]本方案的缓冲部件设置弹簧和托料销,利用弹簧和托料销来托举板料,并且进行碰撞的缓冲,避免硬性碰撞。
[0023]在方案由于缓冲部件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完全进入到凸模的容纳空腔处,因此除了在托举板料时,以及在板料下压的速度大于驱动组件驱动缓冲部件的速度,弹簧被压缩以外,其它运动过程或状态,弹簧始终是松弛的状态,因此有效防止弹性部件的失效,实现长期稳定的托料。此外,由于驱动组件可以带动缓冲部件进入到容纳空腔处,在无需顶料时,缓冲部件可以保持不动,因此在板料放置在凸模及压边圈上时,可以正常放入,不会受到托料组件的影响。
[002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模具的托料销托住板料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7]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模具的托料销收缩至容纳空间内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8]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托料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9]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缓冲部件的托料销完全伸出套筒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0]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缓冲部件的托料销收缩压缩弹簧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模具的托料销托住板料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模具的托料销收缩至容纳空间内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本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延模具100,该拉延模具100可以包括凸模10和托料组件20。其中,凸模10内设置具有开口的容纳空腔11。托料组件20设置在容纳空腔11处,托料组件20可以包括驱动组件21和缓冲部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其内设置具有开口的容纳空腔;和托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处,所述托料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缓冲部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缓冲部件全部缩进所述容纳空腔或部分伸出所述容纳空腔,并且所述缓冲部件构造成在所述缓冲部件部分伸出所述容纳空腔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对外力进行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托料销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料销抵接,以在所述托料销受到外力时,所述弹簧被压缩而进行缓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还包括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与所述驱动组件抵接,以受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所述套筒结构内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并抵接在所述封闭端的内部,所述托料销穿过所述开口端后与所述弹簧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具有向所述套筒结构的中心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托料销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二凸台,以使得所述托料销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作用下无法脱离所述套筒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互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缴平张旭光赵子海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