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9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镜组件,包括外壳、电机及转镜,外壳呈筒状并设有收容空间、出风口及避让部,电机位于收容空间内,电机包括相对外壳固定的定子以及能相对定子旋转的外转子,转镜位于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外转子上以随外转子旋转,转镜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相间隔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缝隙,出风口与缝隙连通以在转镜旋转时将缝隙内的气流导出外壳,避让部暴露转镜以允许转镜能够反射探测光线至目标体以及接收从目标体反射回的回波光线。由于外壳呈筒状,因此外壳能够对转镜形成更全面的保护效果,以降低转镜损坏的风险。转镜旋转时,缝隙内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排出,减小了转镜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降低风噪和电机的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镜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转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来实现探测目标的距离及位置、速度等特征信息的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送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与探测信号进行比较,经控制中心做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0003]目前,激光雷达的光学镜片通常由电机带动旋转,但光学镜片的外围缺乏防护装置,光学镜片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激光雷达测量效果变差甚至无法进行测量。而且由于激光雷达体积小,内部结构紧凑,光学镜片与壳体间间隙小,光学镜片在高速旋转时带动空气快速流道,因间隙小空气流道受阻,导致旋转阻力增大,进而增加电机功耗,高速旋转时在狭小的缝隙内往往会伴随风噪增大,风噪增大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空气阻力和风噪的转镜组件。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转镜组件,包括外壳、电机以及转镜,外壳呈筒状,所述外壳设有收容空间、出风口以及避让部,电机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电机包括相对所述外壳固定的定子以及能相对所述定子旋转的外转子,转镜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外转子上以随所述外转子旋转,所述转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相间隔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缝隙,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缝隙连通以在所述转镜旋转时将所述缝隙内的气流导出所述外壳,所述避让部暴露所述转镜以允许所述转镜能够反射探测光线至目标体以及接收从所述目标体反射回的回波光线。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周向壁,所述转镜在周向上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在周向上的内表面之间存在所述缝隙。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外壳的轴向间隔分布成若干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呈矩形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固定至所述底座的上盖,所述外壳的具体结构包括以下三种之一:
[0010](1)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外周向所述上盖延伸的下围壁,所述底板、所述下围壁以及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下围壁形成所述外壳的周向壁,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下围壁;
[0011](2)所述上盖包括盖板和自所述盖板外周向所述底座延伸的上围壁,所述底座、所述上围壁以及所述盖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上围壁形成所述外壳的周向壁,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围壁;
[0012](3)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外周向所述上盖延伸的下围壁,所述上盖包括盖板和自所述盖板外周向所述底座延伸的上围壁,所述底板、所述下围壁、所述上围壁以及所述盖板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上围壁和所述下围壁固定在一起共同形成所述外壳的周向壁,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上围壁和/或所述下围壁。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部为设于所述外壳的周向壁的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收容空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分别设有窗口部,位于所述上盖的所述窗口部与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窗口部相对并连通形成所述窗口;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上,所述窗口的高度大于所述转镜的厚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固定至所述底座的上盖,所述定子包括固定轴和安装在所述固定轴外周的定子线圈,所述固定轴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从而由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支撑所述定子的全部重量。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用于对所述转镜的初始位置形成定位的装配基准面,所述装配基准面为平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在轴向上的内表面与所述外壳在周向上的内表面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形成一圆角。
[0018]本技术的转镜组件,转镜收容在外壳的收容空间内,而外壳又呈筒状,因此外壳能够对转镜形成更全面的保护效果,以降低转镜损坏的风险。外转子带转镜旋转时,转镜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内的空气可以从出风口排出,减小了转镜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降低风噪和电机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所示转镜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所示转镜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所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所示一级速度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5中所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编码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中:500、转镜组件;510、外壳;530、电机;550、转镜;511、收容空间;512、出风口;551、缝隙;513、底座;514、上盖;515、底板;516、下围壁;517、盖板;518、上围壁;519、圆角;521、避让部;523、装配基准面;524、安装孔;531、定子;532、外转子;533、固定轴;534、定子线圈;535、转子轭;536、磁钢;537、轴承;538、弹簧;539、压板;541、凸出部;543、橡胶垫;570、一级速度监测装置;571、监测光电;572、采样位;573、信号传输线;574、监测电路板;525、凹槽;526、通孔;590、二级速度监测装置;591、光栅码盘;592、编码器;593、编码器电路板;594、编码器检测头;527、凹设部;528、凸台;529、插孔;596、码盘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镜组件500,用于激光雷达。转镜组件500包括外壳510、电机530以及转镜550,外壳510开设有收容空间511,电机530和转镜550都位于收容空间511内,转镜550与电机530连接,以在电机530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0032]外壳510呈筒状,收容空间511的形状与外壳510的形状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镜组件(5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10),呈筒状,所述外壳(510)设有收容空间(511)、出风口(512)以及避让部(521);电机(530),位于所述收容空间(511)内,所述电机(530)包括相对所述外壳(510)固定的定子(531)以及能相对所述定子(531)旋转的外转子(532);以及转镜(550),位于所述收容空间(511)内并固定于所述外转子(532)上以随所述外转子(532)旋转,所述转镜(550)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510)的内表面相间隔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缝隙(551),所述出风口(512)与所述缝隙(551)连通以在所述转镜(550)旋转时将所述缝隙(551)内的气流导出所述外壳(510),所述避让部(521)暴露所述转镜(550)以允许所述转镜(550)能够反射探测光线至目标体以及接收从所述目标体反射回的回波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镜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2)设于所述外壳(510)的周向壁,所述转镜(550)在周向上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510)在周向上的内表面之间存在所述缝隙(5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镜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512)沿所述外壳(510)的轴向间隔分布成若干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镜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2)呈矩形并沿所述外壳(510)的周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镜组件(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10)包括底座(513)和固定至所述底座(513)的上盖(514),所述外壳(510)的具体结构包括以下三种之一:(1)所述底座(513)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外周向所述上盖(514)延伸的下围壁,所述底板、所述下围壁以及所述上盖(514)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511),所述下围壁形成所述外壳(510)的周向壁,所述出风口(512)设于所述下围壁;(2)所述上盖(514)包括盖板和自所述盖板外周向所述底座(513)延伸的上围壁,所述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奎朱骏向思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英飞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